大学涨学费,还要上吗?
发布时间:2025-07-08 01:34 浏览量:1
现在大学学费年年涨价,毕业后就业却惨不忍睹,这大学还要上吗?都听过"知识改变命运"这句口号吧?放古代科举那会儿,忽悠程度跟今天"卷进清北,毕业躺赢百万年薪"一个德行!看似光鲜,背后却是天价的入场券与地狱难度的通关模式。多少人成了背景板,纯纯陪跑耗尽一生。
江南富庶之地就像苏州考秀才,几万个读书娃就是童生只抢三四百个名额,录取率约3%。听起来还行?但这是无数人耗上几年甚至十几年才摸到的门槛!秀才免点税、不当兵,但要“改变命运”还差十万八千里。
秀才们终于有资格打省服、去考乡试了。3年1次考试,全省精英倾巢而出,只录取几十至百余人,录取率≈0.3%!中举堪比中头彩。范进中举为何发疯?小说虽有夸张,但那疯癫背后是对残酷现实的血泪控诉!
举人进京参加全国决赛,会试+殿试。平均一届只录两三百名进士。纵观整个科举流程,真正登顶者不足万分之一!这才算真正起飞?寒门子弟靠它翻身?概率比你连中三次彩票头奖还低!
你以为古代啃书本就够了?想得美!真正的烧钱项目如下:教育基础费:私塾、名师、教材包括四书五经和各类参考书,古代印刷品贵得飞起。考举人还得赶赴省城,数月跋涉;考进士进京千里迢迢,车马、食宿、仆人费用,足以压垮普通农家。清代统计:一个孩子从童生到举人,开销够农民全家奋斗几十年!相当于今天一线城市一套房的首付!
还有时间账:童生圈里遍地"老秀才":三四十岁还在考童生试,那是家常便饭!秀才中举也是难如登天:状元张謇够强吧?也熬了整整二十多年才中举。至于全套通关套餐:从识字到金榜题名,平均二三十年没了!人生最黄金的岁月,献祭给了一次次希望渺茫的考场。
还有终极风险,大神也是说翻车就翻车。江南才子唐伯虎29岁喜提解元,相当于江苏省第一。进京考进士却被卷入徐经作弊案,成绩作废并永不录用!再强的天纵奇才,遇上黑幕、权斗或考官不喜,一生努力瞬间归零。科举独木桥,崩塌往往毫无预兆。
其实,科举赢家的真相是钞能力玩家的竞技场。去看那些光宗耀祖的进士名单,99%出身非富即贵。寒门子弟如凤毛麟角。普通家庭根本扛不住这烧钱速度、熬不起这时间、顶不住这风险!每一个榜上进士背后,是几千挣扎的穷秀才,是几万耗尽青春家财、最终默默无闻的底层读书人。他们正是鲁迅笔下孔乙己的集体原型!
所以,科举"改命真相"是什么?它需要你有万里挑一天赋+卷王的毅力+土豪家底(最次也得中产)!这种顶配,也才轮上1%中的1%。
今天高呼"清北复交毕业就躺赢"的幻梦,本质是古今同款的幸存者偏差骗局。改命神话属于谁?考上顶尖名校抢手专业,还得天赋资源双开挂,这群"当代状元"本就属于塔尖赛道。陪跑者代价多大?普通大学生付出高额学费、搭上青春,换来的可能是就业市场挤爆、专业错配、35岁焦虑。家庭投入产出严重倒挂。
所以书还读不读?当然读!但要换脑读书!别学死磕虚名的古代穷书生,学学晚清状元张謇的智慧:考中了转身就用知识干大事,开工厂、办师范、搞公益。我们普通人干不了张謇那样的大事,也可以学他用文凭当敲门砖,拿学识炼真本事,解决现实问题、创造社会价值!
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相是什么?文凭只给入场券,能持续产出价值的硬实力才是通天梯!比如死磕不如深耕一技:高级技工、高端护理、精工焊接……只要技精,钱也不会少。做自己领域的王者:楼下煎饼摊做到不可替代也能买房!便民维修站、社区生鲜铺深耕一方也能扎根立命。
别再迷信一张文凭就能躺着改命了。那曾是卷王的天赋局,更是穷书生跳不起的深坑。真正改命的,从来都是认清现实、脚踏实地、靠硬核能力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荒拓土的人。书要读活,路要自己闯出来。命运这张试卷,最终打分的不是考官,而是你解决实际问题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