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小晏才惊天子北宋名臣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5-07-07 08:00 浏览量:1
▌景步航 著
作为当朝宰相之子,晏几道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兼富二代,像极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小晏还继承了父亲晏殊优良的文学基因,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赋,尤其喜爱韵致缠绵、辞藻绮丽的婉约词。
老晏对此有些头疼。他一向瞧不上柳三变写的艳词俗词,尽管民间百姓对之狂热追捧,老晏等文人圈的精英人士却对其嗤之以鼻。晏殊能如此高傲,是有资本的、有底气的。他在诗词上亦造诣颇深,作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他写的词清雅出尘、如珠如玉,在词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晏几道年少时,常跟在晏殊身后,听爹爹吟咏那些明净闲雅的词句。晏殊的富贵闲愁,小晏不会懂。但他日日耳濡目染,心中也层层累积起用之不竭的诗兴与文思。晏几道七岁能做字句通顺有逻辑的文章,十岁能与文人才子一较高下,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在宋代,科考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多少寒门士子,借科考逆风翻盘,进入仕途,走上人生巅峰;又有多少人,将青春年华蹉跎于考场之上,洒尽心血却始终不得榜上有名。柳永考了大半辈子,年近五十才考中上岸。很少有人能像小晏的爹爹晏殊那样,在十五岁那一年就取得同进士身份。
而小晏同学既有不凡的家世,又有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天赋,朝堂和民间都在关注着他的发展。虽然科考于他而言易如反掌,但他不必挤这座独木桥,直接跟恩荫子弟一样考个铨试之科,就轻轻松松拿了个官职回家。
连天子宋仁宗也听闻了晏几道的才名,一次宫中举办宴会,宋仁宗点名让小晏参加。宫廷夜宴上,众人酒酣耳热之际,宋仁宗开口道:“听说小晏同学极擅辞赋,不如今日作词一首,给咱们君臣助助兴!”晏殊想起儿子小时候吟咏艳词之事,不由得有些紧张。晏几道倒是神色泰然,心道:“哈,又是才艺表演,大人们就喜欢这一套。写词可难不倒我,来吧,展示!”
他当场挥毫立就一首《鹧鸪天》,交由宫廷乐师演唱。一曲典雅华丽的颂圣词从乐师口中倾泻而出,萦绕于满殿的峨冠博带、衣香鬓影之间:
碧藕花开水殿凉。
万年枝外转红阳。
升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床。
金掌露,玉炉香。
岁华方共圣恩长。
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
这阕词赞誉了皇宫的雍容华贵,又歌颂了盛世的清平祥瑞。宋仁宗满意不已,频频微笑点头,殿上的其他官员亦投来赞许称羡的目光。晏殊松了一口气,心道:“果然是我亲儿子,真是虎父无犬子。”从此对这个儿子愈加宠爱。
赢在人生起跑线上的小晏同学,有着前途无限的光明未来。朝中除了有老爹晏殊撑腰,他的六位兄长也先后步入仕途,这无疑为晏几道铺好了一条平坦宽阔、繁花似锦的道路,只待他踏足。
然而晏几道迟迟没有走上这条路。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