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王”者之谜:寻根溯源,你的祖先从何而来?(上)

发布时间:2025-07-07 17:33  浏览量:1

身在北仑,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走到哪个村,哪个街道,总能碰到几个姓王的朋友、同事或邻居。

这可不是错觉!根据权威的人口普查数据,王姓,是北仑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足足有近三万人,占了总人口的8.39%!

这么多“王”,他们都是一家人吗?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在这片东海之滨的土地上,开枝散叶,书写传奇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历史侦探,穿越千年时光,一起揭开北仑“王”者的世纪之谜。这趟寻根之旅,或许就能找到你血脉深处的源头!

咱们的故事,得从北仑王氏最庞大、最古老的一支——大碶王隘王氏说起。

你可能想不到,这个庞大家族的起点,竟然源于一个略带“偶像剧”色彩的爱情故事。

那是在遥远的南宋末年,天下纷乱。一位名叫王服义的奉化青年才子,来到了当时还叫“灵岩”的地方。他可不是来逃难的,而是来当家庭教师的,在当地的大户杨家教书。

才子佳人,缘定灵岩

帅气又有才华的王服义,很快就赢得了杨家小姐的芳心。最终,他成了杨家的上门女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赘婿”。从此,他便在灵岩扎下了根,开启了王氏一族在这里近千年的繁衍史。

一开始,这里因为杨家而得名“杨家桥”。但随着王家子孙的繁衍,人丁越来越兴旺,杨家反而逐渐式微。久而久之,王家成了这里的主人,地名也渐渐变成了霸气的“王隘”(意为王氏守护的要塞)。

从王服义开始,仅仅五代人,就分出了十三个分支!如今,最兴旺的还有六大房:季、恭、宽、信、敏、惠。这六房人加起来,足有数千户之众,不仅遍布北仑,更散居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他们共同的家族圣地,是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王氏宗祠,堂号“一本堂”,寓意着万派同源,皆为一本。这座宗祠不仅是祭祖的地方,民国时期还被改造成了“一本国民学校”,为族中子弟提供教育。这种对教育的重视,或许正是王隘王氏人才辈出的密码。

最令人感动的是,即便时光流转,血脉的끈끈함从未断绝。2000年,一位移居外地的王氏后人,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竟利用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奇迹般地搜到了自己家族的宗谱,并影印送回王隘村。这正是“寻根路漫漫,成于有心人”的最好写照。

你的家族,是否也流传着这样百代不易的字辈?快来看看王隘王氏的“百字排行”,这里面可能就藏着你爷爷、爸爸和你自己的名字!

大碶王隘(灵岩)王氏排行百字永振家声远 诒谋燕翼长 承宗光自耀 积善庆弥彰
斯日贞元会 于滋统绪昌 锺英麟启瑞 毓秀凤开祥
道学遵贤达 诗书裕俊良 千年敦五教 德载植三纲
圣治惟仁让 儒修在显扬 立朝崇节义 经世发词章
秉政传芳范 铭勋树令望 盛隆成豫大 和顺兆安康

如果说王隘王氏的开端带着一丝浪漫,那么霞浦和白峰康阳王氏的到来,则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与颠沛。

时间来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北方的金兵大举南下,战火纷飞。为了躲避战乱,一位叫王俊卿的先祖,毅然带着家人,从当时的州府——明州(就是现在宁波老城),迁徙到了定海的泰邱,也就是今天的霞浦。

乱世扎根,崇文重教

迁到霞浦后,王家并未沉寂。传到第三代,王俊卿的三个孙子:王助、王瞬、王盼兄弟,又从霞浦迁入了白峰的康阳。这里“山环溪绕,径曲路纡”,如同世外桃源,兄弟三人在此开枝散叶,分为南宅、东宅、西宅三支,奠定了康阳王氏的基础。

这一支王氏,同样是名人辈出。南宋时有官至尚书、枢密副使的王舜,兵荒马乱之后,他看淡功名,隐居在康阳,宋高宗赵构亲封他为“护国尚书”。明代有大善人王孟驯,曾捐出500石粮食救济福建灾民,被朝廷树碑表彰。清代还有一代名医王位育,医术高超,被誉为“华佗再世”,却常常免费为穷苦百姓治病。

这份家国情怀与仁义之心,也刻在了他们的基因里。

霞浦、白峰康阳王氏排行六十字(前代) 崇甫均俦 琚美晟永 玄乾隆聪
广通道德 谷显箕裘 宝守万载 应缘来昆 (后代) 本宗起秀 清纯振声 文章贻谋
荣懋升廷 和鸣祥风 中正从龙 以之定基 终占传名

每一段家族史,都是一部壮阔的迁徙史。大碶石湫王氏的历程,尤其令人震撼。

南宋绍兴年间,他们的始迁祖,踏上了一段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的漫漫长路。从山西大同出发,辗转至安徽淮阳,最终才渡江南下,在北仑大碶的石湫村定居

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先祖完成了这样的壮举。

淮阳延派家声旧,湫水分流世泽长。

上联“淮阳延派”,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告诉子孙们不要忘记我们从安徽淮阳而来;下联“湫水分流”,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家族能像石湫的溪水一样,源远流长。

可惜的是,他们的宗谱在特殊年代被毁。幸运的是,有心的族人将排行字辈抄录了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寻根的线索。

大碶石湫王氏排行二十字 天邦国家 兴隆景运 全盛一朝
昌明亦圣 元文大化 济世忠良

南宋末年,海盗猖獗。一位叫王袒汉的先祖,家园被毁,无奈从蛟川(今镇海)迁到了灵岩山下,开创了先锋王氏。

这一支王氏最动人的故事,不是出了多少达官贵人,而是关于一本宗谱的生死存亡。

在“文革”初期,宗谱被当做“四旧”收缴,准备付之一炬。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族人王宝康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巨大的风险,从即将点燃的火堆边“抢”回了自家的宗谱,并用妻子的嫁妆——一个红木箱子,珍藏了起来。

几十年后,整村拆迁。一位收古董的贩子发现了这本幸存的古籍,想出高价收购。王宝康的儿子王成东断然拒绝:

“这是祖宗留下的东西,给多少钱都不能卖!”

正是因为这份敬畏与坚守,这套珍贵的《先锋灵岩王氏宗谱》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成为家族血脉传承的最好见证。

先锋(灵岩)王氏排行字(第行歌)
希礼永文 武定功成 国泰宅安 敏守法亨
世保祖训 万福清宁 子孙绳蛰 螽斯衍庆 (四十字排行,自二世起)
世士绍永宁 辅君振大廷 在邦功烈显 福禄保生长
纲常连聚茂 修勉德日謦 教学迪善良 谦拱庆垂成

一晃千年,宋朝的风雨已经远去。但这些王氏先祖们或为爱、或为避难、或为生计,来到北仑扎根的故事,依然在后代子孙中流传。

他们的到来,仅仅是个开始。进入明清两代,更多怀揣着梦想与希望的王氏族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北仑这片热土。他们之中,有出将入相的朝廷大员,有悬壶济世的一代名医,更有富甲一方的商业巨子。

你的祖先,会是他们中的一员吗?

敬请期待《北仑“王”者传奇:翰林宰相,名医巨贾,你的家谱里藏着哪些名人?(中)》,我们将继续为您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