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历史名人之间也有恩怨

发布时间:2025-11-17 17:30  浏览量:1

一、刘邦——项羽

刘邦和项羽,绝对是灭秦路上的一对好搭档:在灭秦的过程中,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而刘邦则率兵直逼咸阳……

一个原本威震四方的大秦帝国,就这样被两人联手而惨遭霍霍!

论两人实力,项羽的实力绝非刘邦所能企及。只是历史通常会在不经意间上演心惊肉跳:楚汉之争中,项羽赢了百次,只输了一次,却输了江山;刘邦输了百次,只赢了一次,却赢了天下。

项羽甘心吗?一首《垓下歌》,成了他自刎前心情的最好写照: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实现了从流氓到皇帝身份华丽转身的刘邦,心情则是大好!他的《大风歌》,好不气派: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二、诸葛亮——周瑜

周瑜,其实是他那个时代了不起的青年才俊。在赤壁之战中,仅凭一个“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便把老谋深算的曹操当猴耍了一回,还实现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夙愿!

这样的一位才子,偏偏命运却把他和诸葛亮弄在了一个时代。结果,硬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他的传世名言——既生瑜,何生亮,道出了他一生的不甘和苦楚!

三、光绪皇帝——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对于光绪皇帝,原本是有大恩的:没有慈禧太后,皇帝的宝座,哪轮得到他?

但,就是这样的慈禧,却让光绪皇帝一生吃尽苦头:自己喜欢的珍妃,被她投入枯井;好不容易搞了个戊戌变法,却换来了终生的囚禁;自己的性命,被她暗中扼杀……

一辈子生活在慈禧五指山下的光绪皇帝,会感谢慈禧的“大恩”吗?

四、杨伯涛——黄维

一场淮海战役,残酷改变了杨伯涛的命运,由受人敬仰的18军军长,摇身一变成了功德林的阶下囚。

除了因个人身份急转直下而引起的愤懑外,70万国军将士的被俘,也成了杨伯涛心中的梗。

正因如此,杨伯涛与黄维的结,算是结下了。

在功德林,杨伯涛能够为解放军缝制军服,能够为志愿军战士炒炒面,唯独不愿意与黄维和解。

到了杨伯涛的晚年,他病得甚至连自己的子女都忘记了,唯独忘不掉的却是黄维。在他生命的尽头,躺在病床上的他,还在念叨一句话:“黄维是个外行!”

五、黄维——郭汝瑰、廖运周

国军在淮海战役的失败,杨伯涛把责任归咎于黄维。而黄维,又找谁背锅呢?当然是郭汝瑰和廖运周!

黄维为什么有这样的怨气?先说郭汝瑰,郭汝瑰被蒋介石集团称为“最大的共谍”,每次蒋介石集团制定的作战方案,都会被郭汝瑰及时送出。

不但如此,身为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的郭汝瑰,甚至还有参与指导和修改作战方案的权利。

至于廖运周,他原本是汤恩伯的手下,只因抗战时杀敌有功而得到黄维的赏识,于是顺理成章的成了黄维的手下,并得到黄维信任。淮海战役时,廖运周担任黄维兵团第85军110师师长。

1948年11月27日,在淮海战役双堆集地区,黄维打算以4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作突围尝试……

哪知,廖运周却率110师阵前起义,打了黄维一个措手不及,黄维的突围计划由此泡汤,也为其覆灭埋下了伏笔。

正因如此,被俘后的黄维觉得输得冤枉,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败在廖运周手上,我不服”。”

同时,黄维多次表示,如果能重新摆开阵势再打一仗,自己有信心取得胜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