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周年同学聚会,我被所有人冷落,散场时班长宣布:感谢朱总15万
发布时间:2025-11-15 16:05 浏览量:1
我叫朱不凡,名字是我爸起的,盼着我能与众不同。可活了 52 年,我这辈子过得最大的 “波澜”,大概就是毕业 30 周年这场同学聚会 —— 一场让我从角落里的透明人,突然变成全场焦点的荒诞剧。
出发去聚会的前一晚,我翻箱倒柜找了半天,终于从衣柜最深处掏出那件藏了好几年的深蓝色西装。不是什么名牌,就是商场里打折时买的,平时在工地上穿不着,怕磨坏了一直没动。
我现在开了家建筑公司,不算大富大贵,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是常年泡在工地上,皮肤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老茧,穿再整齐的衣服,也透着股挥之不去的 “土气”。
老婆在旁边帮我熨衬衫,嘴里念叨:“都三十年没见了,还这么重视?当年上学时你不就跟那几个舍友走得近吗?”
我笑了笑没说话。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为啥这么上心。可能是人到中年,总爱怀旧吧。想看看当年坐在我前桌扎马尾的女生现在什么样,想听听当年跟我抢篮球的哥们儿过得好不好,想再尝尝学校门口那家杂酱面的味道 —— 虽然知道肯定不是当年的味儿了。
聚会定在市区一家挺高档的酒店,我提前半小时到了。门口摆着签到台,一个穿着旗袍的礼仪小姐笑着递过来笔和纪念册。
我刚写下 “朱不凡” 三个字,旁边突然传来一声夸张的惊呼:“哟,这不是咱们班的大才子李建国吗?现在都成李总了!”
我抬头一看,是班长王浩。他还是老样子,中等身材,肚子有点发福,说话声音洪亮,一看就是场面人。
围着他的几个人,我勉强能认出几个 —— 穿西装打领带的是李建国,当年是我们班的班长助理,现在听说开了家外贸公司;
旁边穿貂皮大衣的是张敏,上学时就爱打扮,现在珠光宝气的,一看就过得不错;还有个挺着啤酒肚、手里拿着车钥匙的,是赵强,当年总抄我作业,听说现在在税务局上班。
他们聊得热火朝天,没人注意到我。我悄悄站在旁边,想打个招呼,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算了,三十年没见,人家说不定早就不记得我了。
我自己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服务员递过来一杯茶。我捧着茶杯,看着陆续进来的同学,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有人穿着名牌西装,手腕上的手表闪着光;有人挎着限量款的包,说话时有意无意地把包往身前挪了挪;还有人一进来就掏出手机,大声跟别人说自己刚换了套大别墅,孩子出国留学了。
对比之下,我这身普通西装,手里连个像样的手机都没有(我平时在工地用的都是耐摔的老人机,今天特意换了儿子淘汰下来的智能手机,还不太会用),显得格格不入。
陆续有同学过来打招呼,但大多是扫了我一眼,客气地问了句 “你是?”,等我说出 “朱不凡” 三个字,他们脸上大多是茫然的表情,过了半天才敷衍地说 “哦,想起来了”,然后就匆匆走开,去跟那些看起来更 “有身份” 的同学聊天。
当年跟我睡上下铺的舍友陈阳也来了。他现在头发都谢顶了,穿着一件冲锋衣,看起来比我还朴实。他看到我,眼睛一亮,赶紧走过来坐下:“不凡!可算着着你了!这么多年没见,你还好吗?”
我心里一暖,赶紧点头:“挺好的,你呢?”
“我还行,在老家开了个小超市,勉强糊口。” 陈阳叹了口气,“你看这帮同学,一个个都混得风生水起的,就咱们俩,还是老样子。”
我们俩聊了聊这些年的经历,聊起上学时的趣事 —— 比如一起翻墙去网吧,一起在宿舍煮泡面,一起为了考试熬夜复习。聊着聊着,我心里的失落感少了点,至少还有人记得我。
可没过多久,李建国端着酒杯走了过来,拍了拍陈阳的肩膀:“陈阳,听说你在老家开超市?正好我最近有批进口零食,要不要跟我合作?保证你赚钱。”
陈阳眼睛一亮,赶紧站起来跟李建国碰杯,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把我晾在了一边。我端着茶杯,尴尬地坐在那里,想插话又插不上,最后只能默默地喝着茶。
聚会正式开始后,班长王浩先上台发言。他拿着话筒,慷慨激昂地讲着上学时的往事,讲着同学们这些年的成就,点名表扬了李建国、赵强、张敏等人,说他们是班级的骄傲。
从头到尾,他没提过我一个字,甚至都没往我这个方向看一眼。
接下来是吃饭喝酒的环节。大家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推杯换盏,聊的不是生意就是人脉,要么就是孩子的成绩、家里的房子车子。
我和陈阳坐在角落,没人过来给我们敬酒,甚至连服务员都很少过来。偶尔有同学路过我们这桌,也是脚步匆匆,仿佛我们这里是什么洪水猛兽。
张敏带着几个女同学过来敬酒,走到我们桌前,只是象征性地举了举杯,说了句 “大家随意”,然后就转身去了李建国那一桌,笑着说:“李总,可得敬您一杯,以后有什么好项目,可别忘了姐妹们啊。”
李建国笑着摆手:“好说好说,以后多联系。”
看着他们谈笑风生的样子,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似的,不舒服。我想起上学时,张敏被隔壁班的男生欺负,还是我站出来帮她解的围。可现在,她连正眼都不看我一眼。
陈阳看出了我的失落,拍了拍我的胳膊:“别往心里去,人都是现实的。三十年了,什么都变了。”
我点点头,拿起酒杯抿了一口。酒是好酒,可我喝着没滋没味的。
中途,有人提议玩游戏,让每个人说说自己这些年的成就。李建国第一个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公司如何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讲着自己去国外考察的经历,引来一片赞叹声。
赵强接着说,自己在税务局升到了科长,手里管着不少事,以后同学们有什么事可以找他帮忙,语气里满是得意。
张敏则炫耀着自己的老公多有钱,自己经常去国外旅游,买了多少名牌包包和首饰。
轮到我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小声说:“我开了家小建筑公司,不算大,勉强能维持。”
话音刚落,就有人小声笑了出来。有人嘀咕:“建筑公司?不就是个包工头吗?”
我脸上一阵发烫,赶紧坐下,再也不想说话了。
陈阳想替我解围,说:“不凡挺厉害的,能自己开公司,比我强多了。”
可没人接他的话,大家又把注意力转回到了李建国他们身上。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就像个局外人,坐在角落里看着眼前的一切。看着同学们互相吹捧,互相交换联系方式,看着他们为了一点利益争得面红耳赤,看着他们脸上虚伪的笑容。
我突然觉得有点可笑。我本来以为,同学聚会是为了重温当年的情谊,可没想到,变成了一场攀比大会,一场人脉交换会。
中途我好几次想走,可又觉得这样太扫大家的兴,毕竟是三十年一次的聚会。我只能耐着性子坐着,时不时跟陈阳聊几句,打发时间。
陈阳跟我说,他这次来聚会,是想看看当年暗恋的女生。可那个女生来了之后,一直围着李建国转,根本没正眼看过他。“算了,三十年了,人都变了。” 陈阳叹了口气,“以后再也不来这种聚会了。”
我深有同感。如果早知道是这样,我肯定不会来。
不知不觉,聚会已经接近尾声。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脸上带着醉意,开始互相道别。
就在这时,班长王浩突然拿起话筒,清了清嗓子:“大家先等一下,有件事我要跟大家宣布。”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着王浩。
王浩笑了笑,说:“今天是咱们毕业 30 周年同学聚会,能这么圆满地举办,多亏了一位同学的大力支持。这次聚会的场地、餐饮、酒水,还有每个人的纪念礼品,所有费用加起来一共 15 万,都是这位同学全额承包的!”
话音刚落,全场一片哗然。
“15 万?这么多?”
“是谁啊?这么大方?”
“肯定是李总吧?他最有钱了!”
“我觉得是赵强,他在税务局,肯定不差钱!”
大家议论纷纷,都把目光投向了李建国和赵强。李建国笑着摆手,说不是他;赵强也赶紧否认,说自己没这么大手笔。
张敏站出来,笑着说:“难道是咱们班哪位女同学?太低调了吧?”
王浩看着大家疑惑的表情,故意卖了个关子:“大家猜猜是谁?”
大家猜来猜去,没人猜对。
这时,王浩突然指向我这边,大声说:“其实,承包这次聚会所有费用的,就是咱们班的朱不凡同学!”
“轰” 的一声,全场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转过头,惊讶地看着我。那些刚才还对我视而不见的同学,那些刚才还在嘲笑我的同学,那些刚才还在互相吹捧的同学,此刻都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朱不凡?怎么可能?”
“就是那个坐在角落里的朱不凡?”
“他不是开小建筑公司的吗?怎么这么有钱?”
“刚才我还以为他是个包工头呢,没想到这么低调!”
议论声此起彼伏,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变了。刚才那种轻视、不屑的眼神,变成了惊讶、讨好、羡慕的眼神。
李建国第一个反应过来,赶紧端着酒杯跑过来,笑着说:“不凡!没想到你这么低调!刚才真是不好意思,我没认出你,还对你那么冷淡,你可别往心里去啊!”
张敏也跟着跑过来,脸上堆满了笑容:“朱总!真是真人不露相啊!当年你还帮过我呢,我一直记着你的好!以后有什么事,你可一定要多关照啊!”
赵强也凑过来,拍着我的肩膀:“不凡,不,朱总!真是太佩服你了!这么大方,以后咱们可得多联系!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一瞬间,我被同学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给我递烟,有人给我倒酒,有人跟我交换联系方式,有人跟我诉说当年的情谊,仿佛刚才那个被冷落的人不是我。
我看着眼前这些热情洋溢的脸,心里五味杂陈。刚才还对我视而不见,现在却对我百般讨好,仅仅是因为我花了 15 万承包了聚会的费用。
这就是所谓的同学情谊吗?未免也太现实了吧。
陈阳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走到我身边,小声说:“不凡,你这是……”
我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什么,就是想让大家好好聚一次。”
其实,我一开始就没打算声张。我承包费用,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让大家讨好我,只是单纯地想为这次三十年一次的同学聚会做点什么。
我知道自己在同学们眼里,就是个不起眼的 “包工头”,没人会在意我。所以我一开始就选择坐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看着大家。我以为这场聚会就会这样平淡地结束,没想到最后还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同学们的热情,我只能象征性地应付着。他们敬的酒,我喝了;他们递的烟,我收下了;他们要的联系方式,我也给了。可我心里清楚,这些热情都是虚假的,一旦离开了这场聚会,他们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生活,我还是那个他们眼里不起眼的朱不凡。
李建国拉着我的手,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生意,说想跟我合作。张敏在旁边不停地说当年我帮她的事,说我是个好人。赵强则拍着胸脯说,以后我公司有什么税务上的问题,他都能帮忙解决。
我只是笑着点头,没多说什么。我心里突然觉得很累,也很失望。
这场聚会,让我看清了很多人,也看清了很多事。所谓的同学情谊,在金钱和地位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大家终于散去了。临走时,每个人都跟我热情道别,说以后一定要多联系。
我和陈阳一起走出酒店。外面的晚风有点凉,吹在脸上,让我清醒了不少。
“不凡,你这又是何必呢?” 陈阳叹了口气,“花了 15 万,就换来了他们这虚假的热情。”
我笑了笑:“没事,钱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能让大家聚一次,也值了。”
其实我心里也明白,这 15 万花得有点冤。但我不后悔,至少通过这场聚会,我彻底看清了所谓的同学情谊,以后也不会再抱有什么幻想了。
“你以后还会来这种聚会吗?” 陈阳问我。
我摇了摇头:“不了。以后安安心心过自己的日子就行了,没必要再凑这种热闹。”
陈阳点了点头:“我也不来了。还是咱们这样,踏踏实实过日子好。”
我们在酒店门口分了手。我开车回家,路上看着窗外的霓虹灯,心里感慨万千。
回到家,老婆已经睡着了。我轻轻洗漱完,躺在沙发上,想起了聚会的种种场景。那些同学们的嘴脸,那些虚伪的热情,那些赤裸裸的攀比,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回放。
我突然觉得很庆幸。庆幸自己没有被这些虚假的东西迷惑,庆幸自己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我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我有自己的小公司,有疼我的老婆,有懂事的儿子,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这就够了。
第二天早上,我被手机铃声吵醒了。拿起手机一看,是李建国打来的。他在电话里热情地邀请我吃饭,说想跟我好好聊聊合作的事。
我婉言拒绝了。我说我最近工地上很忙,没时间。
挂了电话,我把手机扔在一边。没过多久,张敏又发来微信,说想约我喝咖啡,聊聊当年的往事。我也没回。
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有同学给我打电话、发微信,不是想跟我合作,就是想找我帮忙。我都一一拒绝了。
我知道,他们之所以联系我,不是因为当年的情谊,而是因为我花了 15 万承包了聚会的费用,他们觉得我有钱,有利用价值。
我不想跟这些人有太多牵扯。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守着自己的小幸福。
又过了一个月,陈阳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李建国他们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同学聚会,没邀请我和他。“他们在群里说,你太低调了,不好相处。” 陈阳笑着说,“其实他们是觉得,你不愿意跟他们合作,没什么利用价值了。”
我笑了笑,没说话。这样的结果,我早就预料到了。
其实,我并不在意他们怎么看我。我觉得,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财富,有多少人脉,而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有几个真心相待的朋友。
这场毕业 30 周年的同学聚会,虽然让我感受到了人情冷暖,让我有些失望,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参加过任何同学聚会。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工作和家庭上。工地上的项目越做越好,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老婆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我爱吃的菜,儿子也越来越懂事,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闲暇的时候,我会和陈阳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聊聊上学时的趣事,聊聊现在的生活。我们不需要互相吹捧,不需要互相利用,只是单纯地享受这份难得的友谊。
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最真实、最幸福的。
有时候,我也会想起那场同学聚会。想起那些被冷落的瞬间,想起那些虚伪的热情,想起班长宣布费用时大家惊讶的表情。
我并不怨恨那些同学。毕竟,人都是现实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都被金钱和地位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初心。
而我,只想做一个平凡的人,过平凡的生活。虽然我的名字叫朱不凡,但我并不想与众不同,我只想守住自己的本心,过好自己的日子。
那场聚会,就像一场梦。梦醒了,生活还要继续。而我,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脚踏实地地走下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份幸福。
我想,这大概就是这场看似荒诞的同学聚会,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