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政策新动向:杜绝考试移民,香港出招了!

发布时间:2025-08-05 10:01  浏览量:2

近年来,各项人才计划吸引大量人才来港,人才子女一到港便可即时享有本地生资格读政府资助大学学位,部分申请人或留学中介看准漏洞,人才子女毋须来港也可享有本地生资格读香港资助大学,出现“考试移民”的争议。

为杜绝不公平现象,教育局昨日(7月31日)宣布收紧政策,人才子女须于入大学前已在港居住满两年,才可获得本地生资助学位资格,否则须缴付非本地生学费。

教育局发言人表示,根据现行收生安排,获入境处首次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时未年满18岁的学生,均列为本地学生。近期有意见关注部分学生并无来港居住,却以本地生身份申请教资会资助大学的政府资助学额,影响了升读大学的机会及公帑运用的准确性。

发言人称,有关修订设立两个学费类别。第一类别为获资助的学费。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首次获入境处签发有关文件时未满18岁,并须在紧接所修读课程开课首天前的两年内居住于香港。第二类别为不符合第一类别资格的人,他们仍可以申请报读政府资助副学位、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惟须缴付不获资助的学费,学费水平与非本地生一致。

小贴士:通过高才通等人才计划来港的受养子女(首次签证时未满18岁),申请政府资助大学学额时,需在课程开课日前紧接两年内“通常居于香港”,才能认定为“本地生”,享受每年约4.21万港元学费;否则按“非本地生”,每年学费12 - 20万港元。

在港媒报道中,新规明确,此类受养人子女若要以“本地生”身份获政府资助升学,需满足两大核心条件:一是申请前需在港就读,即便跨境上学,也需持续在港接受教育;二是符合“过去两年在港通常居住”规定 。这意味着,单纯凭借身份“空挂”获取报考资格的路径被收紧,真正有意在港发展、融入本地教育生活的人才家庭,其子女受教育权益仍受保障。

这一政策变动影响广泛,无论对于计划赴港求学的学生,还是关注香港教育资源分配的人士来说,都十分重要。而在此节点,香港高才通项目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为免打乱家长和学校的计划安排,修订设立过渡安排,即在2027/2028学年(申请周期于2026年10月开始)的居港规定设为一年,2028/2029学年起才实行两年的居港规定。

截至今年6月,香港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已收近50万宗申请,超33万宗获批,近22万人到港,人才汇聚背景下,优化“本地生”认定,既守护教育公平,也助力香港精准吸纳、留住实干人才,让人才政策与本地发展更适配。

对于此次调整,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支持方认为,新规堵住“钻政策空子”的漏洞,保障香港本地学生升学机会,维护教育资源合理分配;也有声音关注过渡期执行细节,期望政策落地兼顾公平与灵活。随着新规实施,香港在人才吸引与教育治理的平衡探索上,迈出关键一步,后续效果值得持续观察。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香港商报及网络等,江苏招生考试网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