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大总统,写字还这么绝!徐世昌8副对联藏着真功夫!
发布时间:2025-10-09 22:43 浏览量:1
提起徐世昌,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民国大总统”,觉得他满手都是治国理政的硬功夫。
可谁能想到,这位曾站在权力顶端的人,拿起毛笔写对联时,竟藏着这么多软趣——不是官样文章的套路,而是把秋景、春燕、闲情都揉进了笔墨里。
今天咱们就聊聊他这8副对联,看看大总统笔下,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文人日子。
其一《风定花犹落 ,琴响碧天秋》
此联以楷书书就,笔画精到规整,结体端庄匀称。“风定花犹落”捕捉静态中的动态余韵,“琴响碧天秋”则以听觉与空间感营造清寂秋意。笔墨间的规整与诗境的空灵形成张力,既见徐世昌对楷书法度的严谨遵循,又借秋景诗意抒发文人式的雅致情怀,是技法与意境的精妙融合。
其二《花径萦迴持樽酒, 林巖绝势看苍云》
行书笔法潇洒灵动,笔画牵连处见气韵流转。“花径萦迴”绘出山水间的曲折意趣,“持樽酒”点染文人雅兴;“林巖绝势”写尽山岩的雄奇,“看苍云”又添超然之态。笔墨随诗意游走,将山水之美与文人的闲情逸致融为一体,尽显行书在抒情达意上的独特优势。
其三《骏马空台行处近,龙门佳士集来多》
行书笔势灵动矫健,如骏马奔跃。“骏马空台”暗含对英才的期许,“行雾近”添豪迈气象;“龙门佳士”化用典故,寄望人才汇聚。笔画的灵动与典故的厚重交织,既展现出行书的气韵生动,又借文字抒发了对贤才与抱负的追求,是书法形式与精神内涵的双向表达。
其四《秋草当门弥闲静,好山向我自清严》
行书清逸疏朗,笔画简约却意韵绵长。“秋草当门”营造出山野的闲静之境,“弥闲静”深化清幽氛围;“好山向我”似有山水主动亲近之意,“自清严”又赋予山以品格。笔墨间的清逸与诗中的闲静、清严相呼应,将山野之景与精神追求熔于一炉,体现出文人对高洁境界的向往。
其五《通经综纬雅艺攸载, 遵矩蹈规曲径不由》
楷书庄重浑厚,笔画敦实有力。“通经综纬”彰显治学的广博与专精,“雅艺攸载”概括艺术的承载功能;“遵矩蹈规”强调对规矩的坚守,“曲径不由”则明辨艺术与人生的正道。楷书的庄重与文字的劝诫意味相得益彰,既体现出徐世昌对治学、从艺规矩的重视,又传递出他对品格与正道的追求。
其六《余尝熟观其风度 ,真视富贵如浮云》
笔力沉雄,结体宽博,颇具榜书气象。“余尝熟观”以过来人视角切入,“其风度”引发对品格的追慕;“真视富贵如浮云”则直抒胸臆,表达对富贵的超脱。沉雄的笔力与超脱的意境碰撞,既显其曾居高位的气场,又透露出对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让书法成为人生态度的铿锵宣言。
其七《士礼守容台是东鲁两圣人所定, 佛书观海藏乃南朝众才子之文》
楷法浑厚大气,笔画饱满厚重。上联溯源儒家礼仪,彰显对传统文化根脉的尊崇;下联探寻佛典渊源,展现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浑厚的楷书与文化溯源的内容相契合,既体现徐世昌对儒佛文化的深入认知,又借书法搭建起文化传承的桥梁,让对联成为一部微型的文化史述。
其八《如意珠明仁寿镜 ,先称心花霭吉祥云》
笔墨饱满圆润,风格喜庆祥和。“如意珠”“仁寿镜”寄寓健康长寿的祈愿,“称心花”“吉祥云”承载顺遂如意的祝福。饱满的笔墨与吉祥的寓意相辅相成,既展现出书法的装饰性与实用性,又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是传统书法在民俗与情感表达上的生动体现。
谁能想到当官的还能这么写对联?
徐世昌这8副,不聊政治只说生活,字里行间全是普通人的闲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