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以“时代画笔”重构花鸟画语言

发布时间:2025-09-28 15:06  浏览量:1

光荣人家(国画) 1951年 唐云

一代“江南才子”如何成为“时代弄潮儿”?近日,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品牌展览“何谓海派·海上名家”再推新展——“海上春云·唐云艺术展”,以80余件唐云珍贵作品与旧藏,全景式呈现唐云从自由艺术家到海派文化旗手的蜕变之路,一探其如何以笔墨革新撬动海派花鸟画百年转型。

革新小写意花鸟范式

樱桃·白头翁(国画) 唐云

海派花鸟大家唐云有着传奇的艺术人生。他二十余岁便因画名震杭州,被誉为“杭州唐伯虎”。1938年避乱迁沪后,他迅即融入海上艺坛,并敏锐洞察市场需求,将目光转向花鸟画的创作。在继承八大山人、石涛及海派诸家精髓的基础上锐意创新,逐步形成用笔松快洒脱、用墨清透明丽的风格。其创作注重笔墨语言与自然物象的有机结合,既表现自然生趣,又注重笔精墨妙,成功构建起兼具装饰意趣与文人雅韵的双重审美体系,推动了小写意花鸟画革新的成功实践。

在此次展览的“海上雅韵绽芳华”板块中,观众便能一睹自带“清新烟火气”的《幽兰灵芝图》。此作不仅见证了唐云与挚友若瓢的跨界合作,更引出若瓢为其策划轰动一时的“杯水画展”、助力唐云在上海画坛一战成名的佳话。

作为与江寒汀、张大壮、陆抑非齐名的“海上四大花旦”之一,唐云的花鸟画兼有北方的沉郁雄厚,又有南方的清新俊逸,不仅革新了海派小写意花鸟画的表现范式,更实现了艺术价值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统一。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本次展览学术主持陈翔表示:“唐云作为海派标志性艺术家,塑造了独有的艺术样式,既有海派绘画贯通古今的风格特点,又有新时代花鸟画雅俗共赏的审美价值。他充实了海派的内涵,也续写了海派在1949年之后的辉煌篇章。”

传统笔墨迸发时代力量

白头翁·石榴花(国画) 唐云

新中国成立后,唐云不仅与众多画师筹建上海中国画院、策划1961年首届“上海花鸟画展”进京展,更在《人民日报》发文《画人民喜闻乐见的花鸟画》,力破“花鸟画是小画种”的偏见。他从花鸟画的题材选择、笔墨技巧、生活积累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唐云认为,一个作者若没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笔下缺乏生命力,即便画牡丹,也会流露出春寒寂寞、令人无奈的情调。“在大自然中感受、吸收、积累形象,运用熟练技巧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唯有不被笔墨形式所限,时代风格才能实现多样化。”

在“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引领下,唐云以写生为核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以革新者的姿态打破传统花鸟的题材局限,将棉花、谷子等题材入画,再现时代图景。在艺术语言构建上,唐云熔吴昌硕大写意的雄浑厚重与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智慧于一炉,形成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这不仅是对传统文人画“逸笔草草”的超越,更是对劳动场景精神气质的艺术提炼。唐云以热烈明快的色彩“表现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将旧社会的“雅俗共赏”升华为新中国劳动人民的喜闻乐见。除了花鸟之外,唐云这一时期的山水和人物也画得颇有新意和生活气息。

展览“笔墨逐浪绘新篇”板块中不乏如《棉花稻谷》《葵花朵朵向太阳》等这一时期唐云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可以窥见唐云如何将劳动场景与向日葵的象征意义结合,让传统笔墨迸发出磅礴的时代力量。此外,如《毛主席诗意图》《革命圣地》等山水创作,则展现出唐云将石涛“搜尽奇峰”的写生理念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视觉叙事。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火热的生活中都是唐云的创作养分,画面中绘就的都是崭新的社会风貌。

以藏养学 以学促创

唐云精于古书画鉴定,上海生活稳定之后,他将卖画所得部分用来购买古画,作为学习和借鉴之用。其艺术风格也是从八大山人、石涛、金农、华新罗、吴昌硕、齐白石等诸家融会贯通、脱胎换骨而来。基于这样的艺术实践,其藏品不仅真而且精,学习与收藏,在唐云这里已融为一体。

1956年,唐云在收藏家钱境塘家中偶遇任伯年的金笺通景十二条屏《群仙祝寿图》,这件工笔重彩杰作通过五大组块布局,人物疏密错落,辅以祥云、海浪、楼阁、花木,形成宏大连贯的叙事空间。12条金笺屏,以泥金为底,采用石青、石绿、朱砂、铅粉等矿物颜料绘制,金碧辉煌,成本极高。在唐云的力荐下,最终促成上海美协以1200元购藏此巨制,避免国宝外流。展览序厅“丹青筑梦写春秋”板块便展现了此作的木刻水印版。

事实上,唐云的收藏清单堪称中国美术史教科书:石涛的狂野、八大的孤傲、金农的古拙、任伯年的市井烟火气……其鉴藏眼力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这些名家的画风对他的创作影响也很大。

本次展览还重磅展出了唐云集大成之作——《菩提罗汉图》。唐云将其所学所得巧妙融入此作之中,画中的罗汉造型与画法明显受到早期海派“三任”的影响,而石块则体现了唐云早年的山水功底。观者能清晰感受到,唐云的艺术生涯完美诠释了其“以藏养学、以学促创”的治艺理念。

唐云的艺术人生,是传统文人精神与现代知识分子使命的交响,是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的传奇。从“杭州唐伯虎”到“海上四花旦”,从烽火连天到盛世华章,唐云用毕生践履“何谓海派”,用自己的艺术实践证明,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需兼顾“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自觉与“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这一理念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2025年9月28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唐云:以“时代画笔”重构花鸟画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