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过两段婚姻17个情人,晚年连递药的人都没有,葬礼仅一人参加
发布时间:2025-09-24 18:40 浏览量:3
文|一只筷子
编辑|小茴香
罗隆基最终死在冰冷的地板上,手指奋力向药瓶伸去,却只差那么几厘米够不到,他曾是情场得意的风流才子,到头来竟连个能给他递药的人都没有。
1965年寒冷的冬日,69岁的罗隆基突发心脏病,在家独自挣扎数小时后去世,葬礼上仅有同父异母的弟弟到场,连骨灰都未保留下来
这样的结局,对于一个曾经拥有两任妻子、十七个知名情人的男人来说,无疑是命运最残酷的讽刺。
1896年,罗隆基出生在江西安福,他父亲是清末多次参加科举没考中的秀才,靠教授私塾维持生计,这位怀才不遇的男子把振兴家族的希望全放在儿子身上,对他管教很严格,可以说罗隆基日后的悲剧在童年时就悄悄埋下了伏笔
母亲虽然慈爱,却在罗隆基不到七岁时就去世了。失去唯一温暖来源的小男孩,从此只能在父亲的冷眼和继母的漠视中艰难成长。
有一回,他大半夜的发了高烧,这事儿成了罗隆基人生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时候他还小,缩在被子里头,烧得晕晕乎乎的,喊“娘”没人搭理,喊“爹”还被不耐烦地呵斥。
当他处于绝望又无助之际,二嫂出现了,这位刚嫁到罗家的年轻女子,用她温柔的手整夜为他敷换热毛巾,直至他退烧,自那时起,二嫂便成为罗隆基心中温暖的标志。
1917年,21岁的罗隆基即将赴美留学。临行前那个月圆之夜,他在庭院中偶遇刚从房中出来的二嫂。
月光下这个美丽的女人在他额头轻吻一下,叮嘱他要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不要像某人一样。这句没说完的话和那个吻,深深烙在了罗隆基心里,成为他此后追寻的爱情模板。
留学美利坚的时候,罗隆基碰到了新加坡富商的闺女张舜琴,这女子穿着白色连衣裙,像山茶花似的纯美,刚谈恋爱的罗隆基一下子就对她有了好感。
两人很快陷入热恋,博士毕业十天后就在美国注册结婚。罗隆基以为自己找到了能给他温暖家庭的女人,却没想到回国后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张舜琴虽然欣赏罗隆基的才华,却不晓得他咋就对政治那么狂热,她盼着丈夫能陪她安安稳稳地过那舒坦的富足日子,可不希望他成天把家里整得烟雾腾腾、人来人往的。
两人的价值观分歧越来越大,罗隆基觉得妻子和父亲一样想要控制自己,这样的婚姻比童年的冰冷之家还要令人窒息。
随后王右家的出现,让罗隆基找到了精神上的知音。这个社交场上赫赫有名的才女,不仅美丽聪慧,更重要的是能理解他的抱负和激情。
她会认真阅读罗隆基的每一篇文章,给出精准的评价;会在他谈论时局时接得上话。和王右家在一起,罗隆基真正体验到被理解和崇拜的感觉,这是张舜琴的万贯家财都买不到的情绪价值。
于是罗隆基很快与张舜琴办完离婚手续,随后就和王右家一同搬进上海霞飞路的公寓,两人把生活安排得十分舒适自在,好似要把前半生缺少的精神契合全都补上
1932年,离婚手续办妥后,罗隆基立即娶了王右家。婚礼上看着新娘明艳的笑脸,他以为这次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归宿。
但好景不长,婚姻的第13个年头,当初的浓烈之爱早已归于平淡。虽然王右家依然是那个最懂罗隆基的人,但这份体贴已经无法满足他日益膨胀的虚荣心和占有欲。
也许是童年留下的情感创伤太深,罗隆基总是不断渴求新鲜的崇拜和爱慕。他开始流连于不同女人之间,却理直气壮地声称她们只是逢场作戏,王右家才是真正的妻子。
罗隆基一次次试探着王右家的底线,似乎在享受这种掌控的快感。直到1945年,一封决绝的信件打破了他的自以为是:“隆基我累了,十三年,我为你耗尽了所有的热情和尊严,祝你以后幸福”。
王右家的离开,让罗隆基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恐慌。他这才发现,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妻子,而是一个无条件包容他、崇拜他、把他当成全世界的女人。
王右家在香港再婚的消息传开后,罗隆基受很大刺激,随即生病卧床,持续高烧,说话没条理,状态和他幼年那场差点致命的高烧差不多
只是这次,身边再无人悉心照料。病愈后的罗隆基像变了个人,不再相信任何长久的感情。既然得不到一世一双人的完美爱情,不如尽情享受花丛间的游戏。
他开始彻底放飞自我,周旋于不同女人之间。律师、记者、名媛都成了他的猎物。罗隆基给每个情人写火热的情书,送贵重礼物,让她们都以为自己是唯一。
他将那些风流韵事详尽记录于年谱之中,除两任妻子外,还有十七个有名有姓的情人,在他所写的内容里,每一段都写得爱得极为热烈,实则不过是用她们来填补自身内心的空虚。
罗隆基仿若一个贪心的孩童,不断去采摘新的花朵,却没有一朵会让他驻足,一旦对方全然属于他了,他很快便对那份热情降温,又去追寻下一个目标。
他以为自己在享受征服的快感,实际上只是在不断重复着被抛弃的恐惧,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还有被爱的价值。
五十年代政治风向突变,罗隆基从备受尊敬的民主人士一夜间沦为人人喊打的对象。那些曾经和他海誓山盟的女人们,为了自保纷纷站出来划清界限,把他写的情书公之于众。
那些自己写下的甜言蜜语,全都化作扎他心的利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一生都渴望被爱的男人,最终被他曾经深爱过的女人们一同给毁掉了。
晚年的罗隆基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他想起继母冷漠的脸,想起父亲严厉的戒尺,想起二嫂给他的温柔一吻。
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像二嫂那样的伴侣,一个能无条件爱他、永远不会抛弃他的人。王右家本来有这个可能,却被他亲手毁掉了。之后那些女人,都不过是他用来填补空虚的替代品。
1965年冬天,罗隆基独自在家时心脏病发作,药片撒了一地,他费力去够,手指在地板上无力地划动,却差那么几厘米够不到。
几个小时后,护士发现了他,尸体已然僵硬,这个曾在情场上颇为得意的男子,最终死得如此凄惨,竟连个能给他递药之人都没有。
爱是相互的给予,不是单方面的索取。罗隆基用了一生去寻找“无条件爱自己”的人,却从未想过要无条件去爱别人。
他把爱情当成了证明自己价值的工具,当成了填补内心空洞的药剂,却从未真正理解过爱的本质。一个不懂得敬畏爱情的人,注定要在情感的沙漠中孤独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