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麻了!香港网民票选“新四大天王”,网友齐声:离谱到家了
发布时间:2025-09-23 05:09 浏览量:1
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香港娱乐圈最响亮的四个名字吗?
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
那是一个足以改写时代的名号——“四大天王”。
唱片横扫榜单、演唱会万人空巷、电影票房大卖,他们撑起了一个港乐最辉煌的年代。
可就在前几天,香港网民搞了个投票,选出了所谓的“新四大天王”。
结果名单一出,网友们的反应只有四个字:
“笑不活了”
要说“四大天王”,这称号可不是媒体随便起的。
当年“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看着这四个人在歌坛横扫奖项,顺手写了首打油诗,没想到就此流传开来,成了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
这四个人,不只是歌手,他们是“歌影剧三栖”的全能艺人。
唱功、舞台、演技、票房,每一项拉出来都能打。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存在,等于把“明星”两个字的含金量,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郭富城是舞王。
那时候他一出场,腰一扭、灯光一打,多少少女心都碎了一地。
一首《对你爱不完》横扫亚洲,销量破百万,舞台上的郭天王,几乎把“唱跳”二字刻进了DNA。
别忘了,他可不止是舞王——两届金马影帝、一届金像影帝,这履历摆出来,直接封神。
张学友是歌神。
在四大天王里,唱功最好这件事,根本没人敢争。
1995年起,他连着两年拿下“世界音乐大奖全球销量最高华人歌手”。
他的《吻别》,至今还是华语唱片在台湾的销售纪录保持者。
有人说,张学友的歌影响了几代人,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舞台上,他是万人大合唱的指挥;荧幕上,《旺角卡门》里和刘德华同框的经典表情,至今还是表情包里的常客。
黎明,别看现在存在感没那么强,当年风头简直遮天蔽日。
他是四大天王里第一个拿到影帝的人,歌坛影视两头红火。
当时有句话叫——“你再红,能红得过黎明吗?”
这可不是吹牛,当年他一个人的粉丝数,加起来都比另外三位的总和还多。
更别提他后来长期投身慈善,从小儿麻痹疫苗筹款,到四川地震、再到抗疫捐赠,他都没缺席过。
要说“慈善天王”,非他莫属。
最后是刘德华。
他是最稳的,也是最全能的。
从TVB小生,到影坛巨星,再到歌坛天王,41年一路走来,不仅没过气,反而越红越烈。
他演过400多场演唱会,三届金像影帝,两届金马影帝,几乎把“天道酬勤”四个字活成了教科书。
今年63岁了,依旧是华语娱乐圈的顶流。
说一句“全能艺人典范”,没人敢不服。
所以,当年“天王”二字不是封号,而是一种实力的认证。
他们站在那个时代的巅峰,实至名归。
然而,如今香港网友票选出的“新四大天王”名单,却让人忍不住笑出声。
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差距未免太大了。
第一位:Tyson Yoshi。
说实话,看到他名字的时候,连不少香港本地人都一愣——这谁?
百度百科里,他的原创歌曲屈指可数,三张专辑,奖项不多,作品风格就是常见的网络流行调调。
演出经历?最出圈的还是参加过《The Nextwave 沙滩音乐节》。
要不是长得帅点,真想不到能和“天王”两个字沾上边。
好笑的是,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幽默自嘲:“我不是四大天王,我是四大甜品。”
人家比粉丝还清醒。
第二位:张天赋。
这一位算是“新天王”里最有点底气的。
他是《全民造星》的亚军,被华纳力捧,唱功扎实,奖项也拿了不少:
“最优秀男歌手奖”、“十大中文金曲奖”、“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奖”……都挂在他身上。
单曲产量也多,作品有一定影响力。
但问题来了,他能和“歌神”张学友比吗?
差距肉眼可见,他自己都直言:“我不够胆去比。”
这一点,倒是难得的清醒。
第三位:林家谦。
这个名字在内地可能不熟,但在港圈,他最近挺火。
林家谦算有点才华,自己写歌,也给别人写过。
陈奕迅的《但求其爱》、容祖儿的《心之科学》,都出自他之手。
开演唱会还能请来张柏芝站台,看得出他在圈里有人脉。
但说他是“天王”?总觉得气口还差得远。
毕竟“天王”是留给那种一站出来,就能压住全场的大人物。
他更像是个才子,放在“新四大”里,有点勉强。
最后一位:姜涛。
这位是最有争议的。
他人气高,这是事实。
《全民造星》冠军,男团C位,生日应援搞到铜锣湾交通瘫痪,粉丝战斗力拉满。
但问题也很明显:本地火,内地冷。
在香港,他是顶流。放到内地,几乎是“查无此人”。
更别说近期身材发福,王晶还公开怒骂他“滚出娱乐圈”。
人气有,但要说天王,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看完新旧名单,对比就显而易见了。
老四大天王,是靠作品、实力、奖项和时代造就的神话。
他们的影响力,跨越国界,传到东南亚,放到今天依旧能镇场。
而新四大天王,更多是本土投票的产物。
有才华,但资历不足;有人气,但局限明显。
与其说是“天王”,不如说是“潜力股”。
网友一句话总结得好:
“老四大天王是神,新四大天王是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