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柱 |千里马与伯乐缺一不可——读屈全绳中将《落潮之后》有感

发布时间:2025-09-23 10:08  浏览量:1

近读屈全绳中将新著《落潮之后——我结识的离退休军旅作家》,感奋不已。作者笔下的八位传主,我虽然仅认识关中尧和南远景两位,其余六位只闻其名不曾谋面,但真为他们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坎坷而辉煌的人生经历所打动,也深为作者识才、用才、爱才的博大胸怀和抑恶扬善的鲜明态度所感动。书中的八位传主,个个都是热血沸腾的励志青年、老而弥坚的著名作家,个个都是历经磨难、逆袭成功的杰出人才,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业内翘楚,个个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从他们身上我领悟到了,一个人要想如愿以偿获得成功,以下三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打铁先要自身硬。自身努力是最主要的,任何成功都是努力奋斗的结果。如果一个人自身没有奋力拼搏、没有真才实学、没有过人招数,外部再给力也没有用。鹅卵石永远孵不出小鸡。这也是一个哲学命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正如第一位传主张景坤先生所说,"一个人所走过的成才之路,全在于自身发奋和努力,别的人也只是起到一个扶一把的作用"。书中各位传主,无论是天赋异禀的张景坤、丁朗、蔡世平,受过高等教育的南远景、关中尧,或是先天不足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郭怀亮、张林、李志勇,他们都极为勤奋努力,善于学习思考,在工作中都是"拼命三郎",都是在各自岗位上通过深耕厚植而取得了丰硕成果。有的被评为国家级作家,有的著书立说名扬四海,有的为部队、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更可贵的是他们离退休以后仍致力于自己喜欢的事业,"于文化沃土上守持本真,以踔厉之姿继续前行,终在文学之途上留下了卓而不群的实绩与深深浅浅的足迹"。

有贵人相助很重要。成功人士除了自身努力还离不开贵人相助,特别是要想逆袭成功更需要贵人相助。现实社会中,嫉贤妒能的人到处都有,而且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遭人非议和排挤。不被人嫉是庸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身正气、才华横溢的张林遭遇不公愤然离开部队落魄时,如果没有老战友师永刚的推荐和董事长刘长乐的赏识,就进不了香港凤凰网,也就可能没有他以后20年的人生荣耀。农家出身、天赋异禀的李志勇如果没有被做新闻的李元博、李清高和团政治处魏善芳主任的挺身相助,也不一定能成长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正师级干部。关中才子、以孝为先的关中尧如果没有恩师尉立青的引导和鼓励,没有于广哲、王力辛的传帮带,也许难有今天引人注目的文学成就。集作家、哲学家、书画艺术评论家于一身的博学多才的南远景,如果不是当年屈全绳慧眼识珠,冒着被别人诬陷迫害的风险,把他从被人"找茬"的逆境中调到成都军区政治部,这位天生勤奋、才华出众的干将很可能被埋没。当然了,若想得到贵人相助,就得有被贵人相助的理由(价值),平庸无奇的人是难得贵人相助的。

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是成功的不可或缺。爬格子搞创作属于高级脑力劳动,更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积累和思考的过程,必须具有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顽强意志。军队无疑是块净土,但军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国家政治气候的变化、社会生态环境的污染,不可避免地会给部队带来影响。书中八位传主虽然都是才气过人、成就非凡,但都不是一帆风顺、径情直遂,他们都遭受过风浪的冲击或人为的伤害,但他们"穷且益坚,不墜青云之志",最终都在逆袭中获得了成功。也许是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在这方面的感受特别深刻。做出成绩得不到认同反受其害,这无异于"以怨报德",是很伤害打击人的。军人家庭出身的张林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这位根红苗正、不愿随波逐流选边站队、一心想用干好工作证明自己的正人君子,正当其新闻报道事业如日中天、成果频频刷新的时候,突然受到不公平待遇,转业地方屡屡受挫陷入人生最低谷,他没有怨天尤人止步不前,而是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终于赢得了人生后期的高光时刻。人到中年的张景坤、蔡世平蒙受不白之冤转业地方工作后,茫然不知所措,面临诸多困难,他们从零开始,经过艰苦努力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这正是:

八十老翁书别传,

诸位传主蜚文坛。

打铁先要自身硬,

贵人相助很关键。

逆袭成功虽不易,

只要努力肯登攀。

做人当学屈将军,

乐为人梯传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