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我们吃点啥?
发布时间:2025-09-23 07:01 浏览量:2
节气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十六个节气
秋分这天
是一年中最“平衡”的时节
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
这一天
昼夜均 寒暑平
凫雁去 秋意浓
今天,我们也迎来了
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时候
瓜果飘香,稻海茫茫
各地秋忙正当时
处处铺开秋收画卷
在茬茬相接的农事里
人们庆丰收,晒丰收
话丰收,享丰收
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秋分·农事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
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农忙正当时
秋分·饮食
吃螃蟹
这个时节如果问什么最美味,答案必定是这两个字“螃蟹”。
浙江台州的三门青蟹,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显著特点是壳薄螯大,体壮饱满,其壳如青花瓷般亮丽,有“水中黄金”“海上人参”之称。
三门县位于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三门湾畔,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青蟹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条件,是我国优质青蟹的最佳产区。
每年8、9月份是三门青蟹上市的旺季,这时候的青蟹壳薄、膏黄、肉嫩,清蒸、爆炒、炖汤都很美味。
吃秋梨
民间有“一梨润三秋”的说法,梨清甜多汁,素有“天然矿泉水”“百果之宗”的美誉,很适合秋季补充水分和营养元素。
千年古砀郡,一城酥梨香。安徽砀山的酥梨,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果皮薄如蝉翼,果肉雪白细腻,轻咬一口,果肉顿时化作甘甜的汁水,在唇齿间流淌,回味无穷。
金秋时节,25万亩砀山酥梨开园迎客,预计2025年产量75万吨,产值约20亿元,小小的果子逐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山东莱阳秋月梨,因其黄金赏味期在中秋前后,故有此名。温柔沉静的浅黄,圆润饱满的体态,带着淡淡的梨香,单是放着,就是一件艺术品。
秋燥十分,有它减半。一般的梨,水分普遍在71%左右,品种好一些的梨水分能到75%。而秋月梨含水量高达81%,随便一口就清润化水。但秋月梨的黄金赏味期只有一个多月,错过了,就尝不到这新鲜的口感。
吃山药
山药被称为“秋季第一补”,秋分时节适当吃些山药,可以补虚、增强抵抗力、滋补肺气、调养脾胃,具有“补而不滞、不寒不燥、滋而不腻”的特点。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佛手山药,种植历史长达1400年,因其独特的禅缘文化、稀有的品种、匠人精神以及药食同源的特点,被誉为“大别山人参”。
其外形恰似佛手,灵动而优雅,与普通长条状山药截然不同,辨识度极高,也被誉为北纬30°的“深山奇食”。
武穴佛手山药外皮薄,肉白色,营养好,药用价值高。100g鲜山药含蛋白质2.82g,维生素C6.8mg,无论是炖汤、煮粥,还是炒菜、烘焙,它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吃莲藕
民谚曰“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季天气较为干燥,饮食养生应注意滋阴润燥,而新鲜的莲藕正是补益肺气、养血生肌、健脾开胃、清热凉血、止血散瘀、清心安神的“好处方”。
湖北省洪湖市莲藕产量全国“遥遥领先”,其中,野生藕有10万亩,人工种植藕更是有25万亩之多。
洪湖莲藕种植史可追溯至2300年前,自古以来就有“长江的鱼,洪湖的藕,才子佳人吃了不想走”的美名。
“洪湖青泥巴出好藕”,在湖北妇孺皆知。洪湖的青泥巴土壤非常适合莲藕生长, 在这种环境中长出的莲藕不用施肥、打药,就能长得长而饱满。它们中脆藕脆爽,粉藕粉糯,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尤其煮汤易烂,汤汁鲜甜。
吃秋菜
在我国岭南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所谓“秋菜”,其实是一种野苋菜,民间称之为“秋碧蒿”。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食用有利于健康,人们秋分食之,祈求家宅安宁,身强体壮。每逢秋分那天,人们都去采“秋菜”与鱼片煲汤,名曰“秋汤” ,味道鲜美且营养。俗语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之后,寒风渐起
气温逐渐下降
要注意锻炼与保暖
秋分之际,亦意味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