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元史》的张宣——历史上的名人与江阴(54)

发布时间:2025-09-19 05:46  浏览量:1

江阴青阳的张端、张宣父子

元末,江阴青阳张家出了一对才华横溢的父子,父亲张端本就是儒林领袖,曾任职元朝南昌路儒学教授,江浙行省枢密院都事等职,而他的长子张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岁就读书过目不忘,已经能够舞文弄墨,张端非常疼爱这个天赋极好的长子,经常带他出没与文人墨客之间,父子俩与当时名噪一时的倪瓒都是非常好的文友。

张端带张宣会文友

张宣的诗歌在当时已经是诗中豪杰,他留存下来的一些与当时著名诗人的诗歌对吟和唱和,已经能够看出,青年张宣不凡的诗歌功底,他的《采莲曲和朱秦仲》名噪一时:“吴娃荡兰桨,采莲戏绿波。苦心留翠房,低头避高荷。采莲不得藕,刺伤将奈何。凉风动影扇,因之发阳阿。”

诗人张宣

而相传张宣的书法更是精到,元末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敬佩这位年纪轻轻,草书就可以和先祖“草圣”张旭相媲美的少年才俊。他留存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当今世上极少的张宣书法,可以让我们一睹年轻有为的张宣书法精品。

张宣的书法珍品

当然,张宣能够在大名鼎鼎的《明史》人物传中单独有将近六十字的记载,主要还是他在明朝初年成为最年轻的《元史》编纂者之一。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的第一年,就开始命令李善长和宋濂纂修《元史》,三年后,更是重新招募天下名士续编《元史》,而张宣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召入纂修局参与编纂的。

年轻的《元史》编修张宣

当时进入纂修局,他还不满三十,朱元璋非常重视《元史》的修纂,还亲写书名,对于纂修人员都召入殿堂,朱皇帝非常喜欢这个最年轻的编修,不仅御授翰林编修一职,还亲切地称他为“张家小秀才”。张宣年过三十还没有完婚,朱元璋亲自御批,命张宣奉旨完婚,可见朱皇帝对张宣的器重。

朱元璋召见张宣

原本以为张宣从此可以飞黄腾达,一飞冲天,没料想才过了三年好日子,突然天降大祸,以“六年坐事”的“事”而一下子从京城贬去朱元璋的老家濠梁,张宣的这个罪就是连《明史》编纂都说不清楚,可想而知,朱元璋做皇帝初年真的是冤狱横飞,说不定哪一天突然灾祸就降临,有人说,张宣是因为朱元璋的文字狱而被贬,也有的说是他的朋友牵连他而被贬,

身陷囹圄的张宣

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三十而立刚刚起步的少年才俊,怎么能够承受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宣在赴濠梁途中的淳化镇,选择了吞金自杀,因为他清楚朱元璋的心狠手辣,自己难逃厄运,只是自己的父亲张端仍然健在,怎么都对不起这么多年父亲的养育之恩,所以死前他写了绝命诗:“出世再当为父子,此心终不问幽明。”

被贬途中的张宣

一个风华正茂的才子就这样在明朝刚刚兴起的初年就莫名其妙地陨落人间,不得不说是天下文人的悲哀,也是我们江阴的悲哀,否则,张宣一定是一个闻名天下的文学家、诗人和卓越的书法家。

风华正茂的才子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