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香港•秋拍观古|瓷珍杂项震撼来袭!
发布时间:2025-09-17 11:31 浏览量:1
中国嘉德香港2025秋季拍卖会的瓷器工艺品部,精心推出五个专场,涵盖了多件珍贵的瓷器、玉器及其他杂项艺术品,所有拍品均来源可靠,价格颇具吸引力。今天将为大家呈现的是「观古—瓷器珍玩工艺品专场中金石文房艺术」,其中包含几组值得关注的私人收藏专题和传承有序的拍品,诚邀各位鉴赏:
附图1:罗启妍女士生活照
罗启妍女士(附图1)是世界著名珠宝设计师,家族中人不少都是香港历史上掷地有声的名字。祖父罗玉堂二十世纪初就读皇仁书院,后当上英国银行的香港买办,外曾祖母家族出了何启爵士,启德的「启」便是取自他的名字。
有藏品计划出入手可留言或者私信,单纯资讯解答市场疑惑也可以,问问不花钱哈
卫星:s第一个字母c第二个字母p第三个字母m第四个字母,还有87两个数字,找到我们
罗启妍的姑丈与香港利家有亲戚关系。罗氏早年寓居欧洲,在西方艺术界以明清家具收藏及珠宝设计出名。在明清家具大家王世襄手书的序言(附图2)中称赞她道:
附图2:王世襄先生手书序言
「启妍女士征集有关家具建筑生活环境之作,裒辑成集,旨在开拓综合研究探索辅成规律,藉收美化生活之效,诚艺林之创举,学苑之新猷,可喜之至,嘱撰小序,爰抒蠡见如右,博雅君子幸有以教我。戊寅新春畅安王世襄撰并书。」
除此以外,王世襄弟子田家青都对罗启妍女士赞誉有加,在《中国古典家具与生活环境》书中提到:
「罗启妍女士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修读中世纪英国及欧洲历史,对推动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不遗余力,她的家具收藏显示了她在传统中国艺术方面的兴趣。1992年,吴冠中先生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画展,她便是发起人。此展览开了该博物馆为在世的艺术家举办个人画展之先例。1995年,她筹办了半世纪的一百位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大师的世界巡回展览,又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背景和美学,罗女士的积极参与,正大大推动了对中国现代艺术的欣赏和研究。」
「罗启妍女士是世界著名的珠宝设计师,她的明清家具收藏与鉴赏就像她在珠宝设计方面独树一帜,有其独到之处。凭借累积多年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罗女士站在较高的层次去审视、把握和评价所见到的一切。她收藏的明清家具数量虽不很多,却体现了较高的艺术品味和少而精的收藏原则。更可贵的是,罗女士对每件藏品有独特见解,反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鉴赏角度。明清家具件件富有个性。成功艺术收藏家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超凡的开拓精神。罗女士的家具收藏个性鲜明,从中可以体味到她珠宝设计的创意、神韵和精粹。」
罗女士亦积极参与公共艺术活动,既担任香港博物馆咨询委员会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委员,亦为所藏展品组织权威博物馆的展览,比如1998年11月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展览展出其所藏家具(附图3),该馆馆长郭勤逊在展览序言盛赞:
「亚洲文明博物馆在获悉罗启妍女士愿意借出她私人珍藏的中国家具展出时,为此雀跃不已。」
附图3: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家具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陈设。在博物众多类型的藏品中,除了服饰堪比拟外,家具是最能直接窥探前人的生活。跟其他家具文化有高度发展的社会一样,中国人也习惯透过家具的设计和摆设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
而本次专题中其中一组三件式组合榻(附图4)更曾在王怀庆(b.1944-)笔下重现,在2015年中国嘉德(香港),2015年4月6日,拍品编号773(封面作品)拍出港币10,350,000的高价(附图5)
附图4:本次专题中其中一组三件式组合榻, 拍品编号859
附图5:中国嘉德(香港),2015年4月6日,拍品编号773(封面作品)王怀庆(b.1944-) 榻(成交价:HKD 10,350,000)
Lot 859
十八世纪
楠木三件式组合榻
156.5×62.5×43 cm
无底价
来源:
罗启妍女士收藏
出版:
《中国古典家具与生活环境》,罗启妍著,1998年,页99
参阅:
中国嘉德(香港),2015年4月6日,拍品编号773(封面作品);售出的布面油画(成交价:HKD 10,350,000)是以本拍品为绘画原型
出版图:《中国古典家具与生活环境》,罗启妍著,1998年,页99
卢芹斋旧藏(Lot 860)
卢芹斋(C.T. Loo,1880-1957年)
卢芹斋(C.T. Loo,1880-195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是20 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古董商之一,曾与伯希和、喜龙仁等西方学者合作,参与著录、展览和文物鉴定,为早期中国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其藏品涉猎广泛,中国古典家具在其收藏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Lot 860
明晚期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54×51.5×108.5 cm
HKD:800,000-1,200,000
来源:
卢芹斋旧藏
此四出头官帽椅,黄花梨满彻,皮壳老辣,纹理炫美。搭脑呈牛角式,两端翘头舒然上扬,形成优美的弧线;下装S 形素面靠背板,黄花梨材料之美一览无余;后腿一木连做,穿过座面与翘头相接,与寻常做法不同,其上端部分并非直线,而是造出后仰之势,陡添灵动飘逸之感;S 形扶手,曲线自然流畅,正观有外展内收的景深感,新颖别致;
扶手与座面以鹅脖相连,鹅脖退后安装,上放下敛,与扶手衔接处嵌装角牙;椅盘格角攒边,边抹冰盘沿,至底压一道窄平线利落收尾,边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下承穿带,燕坐舒适;椅盘之下,每面均安等高的素面刀牙板;前腿外圆内方,设扁平管脚枨,便于踩踏。此外,其它腿足间亦设横枨,整体即步步高赶枨式。除后腿横枨之下不设牙板,其余横枨下均安素牙板,细节变化之丰富,惹人赞叹。
明刻本《金瓶梅》插图中国古典家具在
其收藏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官帽椅成熟于中国明代,大抵可分为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两种,而四出头官帽椅又因细节不同而呈现出不拘一格的面貌。此四出头官帽椅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不设联邦棍,而此制式者鲜见,存世量大大少于带联邦棍者。
黑洪禄先生旧藏(Lot 861)
黑洪禄先生
黑洪禄,黑国强的父亲,古董业的老行尊,神清目爽,一个了不起的人物: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接着内战,1949年新中国建立,不过北京生活仍然艰苦,当时有亲戚在香港经营「工艺店」(那时不叫古玩店,更没有什么古董专家,大家都谦称「交易商」) ,只有十六岁的黑洪禄和哥哥决定涉尽千山万水,来到香港,当店里的工艺学徒,求的只是一碗饭。
1963年,香港面对百年一遇的大旱,4天才供水一次,每次4小时,有人呼吁男生剃光头、女生剪短发以减少用水,人们生活困苦,黑洪禄的老板也意尽阑珊,派黑洪禄替他去海外「跑单帮」。那个年代,黑洪禄带点东西,飞去芝加哥的世博,买卖后,赚了美金一千元,他存着这笔钱。到了1969年,老板移民,工艺店正式结业,黑洪禄只好在尖沙咀厚福街的住宅,创立了「山寨式」的古董业务。
Lot 861
明末/清初
黄花梨高束腰马蹄足榻
205.5x97.5x49.5 cm
HKD:2,400,000-3,400,000
来源:
黑洪禄先生旧藏
参阅:
宋赵伯驌《风檐展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榻面藤编软屉,下设四根长穿带支撑,在左右两侧的长穿带与榻面边框之间,又分别加装两根短穿带,以增加牢固程度;榻面之下,高束腰,牙、脚以圆格角相交;腿足壮硕,非完全垂直于地面,至底收敛为内翻马蹄足。此榻不假冗余装饰,将明式家具的简约素雅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赵伯驌《风檐展卷》局部
该种榻在古代文人生活空间中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可作为炎炎夏日纳凉小憩的卧具使用——故亦称「凉榻」,因此其形象常常出现在一些与古代文人生活场景相关的绘画上。有束腰的榻,最经典的制式是方材,素牙条,内翻马蹄足,此例即是。
高束腰,是此榻之显要亮点。明末清初是高束腰家具的黄金年代,这一特别的结构,起码蕴含着两个重要涵义:首先,工艺与审美的完美结合。明式家具追求线条美、结构美和比例美。高束腰不仅是一个装饰元素,更是一个关键的结构功能件。其次,审美需求。高束腰结构的明式家具中的精品,束腰高度往往设计得比例极佳。以此榻为例,其高束腰与腿足和榻面形成了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起到了很好的视觉过渡作用,让整器看起来挺拔秀丽,毫无滞重呆板之感。
此高束腰马蹄足榻,黄花梨制,用料奢华,制式经典,传承有序,乃香港著名收藏家黑洪禄先生旧藏。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Lot 701-751)
Lot 711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万宝绥丰」插屏
「万宝绥丰」款
高 53.8 cm
HKD:50,000-70,000
来源:
法国私人旧藏
亚洲重要私人珍藏
Lot 712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宝塔香炉一对
「乾隆年製」款
高 66 cm
HKD:150,000-200,000
来源:
摩洛哥丹吉尔David Edge 先生旧藏
巴黎佳士得,2007年12月7日,拍品编号268
亚洲重要私人珍藏
出版:
《Plaisir de France》,1968年9月,页13,图3
Lot 718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双象耳三足盖炉一对
「大清乾隆年製」款
高 33 cm
HKD:300,000-500,000
来源:
英国女爵士Drue Heinz(1915-2018年)旧藏
伦敦佳士得,2019年11月5日,拍品编号167
亚洲重要私人珍藏
Lot 725
十七/十八世纪
铜鎏金莲花纹寿字镂空方形盖炉配填漆龙纹座几
总高度 115 cm
HKD:180,000-220,000
来源:
伦敦佳士得(南肯辛顿),2017年5月12日,拍品编号334
亚洲重要私人珍藏
Lot 734
清乾隆
剔彩开光洗砚图圆形盖盒
「洗砚宝盒」、「大清乾隆年製」款
直径 18.4 cm
HKD:150,000-200,000
来源:
亚洲重要私人珍藏,2023年购于香港
Lot 735
清乾隆
剔彩开光乘鹤图六方盖盒
宽 37 cm
HKD:250,000-350,000
来源:
伦敦苏富比,1978年3月7日,拍品编号131
英国伦敦古董商Spink & Son Ltd,购于1978年8月
Robert 和Patricia Jacobson 伉俪旧藏,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州,美国
纽约佳士得,2020年9月25日,拍品编号1631
亚洲重要私人珍藏
沐古斋珍藏(Lot 752–763)
Lot 758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觚
「乾隆年製」款
高 42.5 cm
HKD:350,000-450,000
来源:
沐古斋珍藏,购于欧洲
Lot 760
清中期
紫檀雕高士图海棠形笔筒
高 12.4 cm
HKD:150,000-200,000
来源:
沐古斋珍藏,购于英国
清末闽浙总督许应騤收藏(Lot 764–797)
清末闽浙总督许应騤(1830-1906年)
许应騤,字昌德,号筠庵,祖籍潮州府澄海县,广东番禺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自小就天资聪慧,八岁时已能「命笔为文,斐然成章」,被录取为县学生。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年仅十八。咸丰二年(1852年)朝考名列前茅,授翰林院庶起士,年少有为;咸丰三年(1853年)散馆考试授检讨。此后,历任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左右庶子、署国子监祭酒。光绪元年(1875年)充福建乡试正考官,次年被授予甘肃学政。不久,又升为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他办事认真得力,得到朝廷的信赖。
光绪六年(1880年),他奉旨充「会试」副总裁,是有科举考试以来广东人充当「会试」总裁的第一人。由于广东长期以来都被视为是「蛮夷之地」,教育落后,他的成就可算为广东人吐气扬眉。其后,又历任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
慈禧太后与干儿子许应騤
光绪十七年(1891年),朝廷仓政纷乱,连年侵耗,他奉旨调任仓场侍郎。他认真查办仓场积弊,使「南新仓颗粒无亏」,受到慈禧太后赏识,并视为干儿子。时值清晚期,列强侵扰,内政腐朽。作为一名正统的封建社会读书人,捍卫纲常伦理、宗法之道,是他的使命。所以,面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和以康梁为首的改革派对立之际,他也毫不犹豫地倾向于慈禧的阵营。由于他才华出众,能力过人,勤勤恳恳,忠于朝廷,深得恭亲王奕欣、大学士李鸿藻等权臣信任。在他们得援下,颇受朝廷器重,很快就成为慈禧倚仗的得力要将。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被擢升为闽浙总督,并命「来京陛见」,「仍在紫禁城骑马,并在西苑门内骑马」,以示「优宠」。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奉旨兼署福州将军、船政大臣。
Lot 785
清乾隆
紫檀嵌棕竹百宝瓜果纹瓜式盒
宽 10 cm
HKD:150,000-200,000
来源:
清末闽浙总督许应騤(1830-1906年)旧藏
此盒为瓜式,平顶,直壁,子母口带唇。通体以木为胎,表面包镶文竹,贴饰细密的竹丝,排列整齐均匀。盖面的凹凸起伏形成瓜棱纹路,并镂嵌白玉、茜色材料,形成瓜瓞叶蔓的图案,组成「瓜瓞绵绵」的画面,寓意子孙万代,绵延不断。
竹丝是选取竹身细长的部份,经劈选后再拼接,造成深浅错杂的纹理及稜痕。工匠巧妙地利用棕竹棕黄相间、交错不一的自然色泽与肌理,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效果,于简单的设计中追求繁复的视觉效果,并充分发挥出材质本身的美感。
以竹丝技法为饰的器物在两地故宫有数例,其中一件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之藏品,清中期棕竹葵花式盒,馆藏编号故00120877(附图1),载于《中国竹木牙角器全集:竹刻器》,2009年,文物出版社,图版221,页196,其棕黄交错的纹路与本拍品如出一辙。另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例,形制与本拍品相同,清竹丝贴黄瓜瓞盒,藏品编号为故杂001704N000000000(附图2),以竹丝配合竹黄工艺,独具匠心。
附图1: 故宫博物馆藏
清中期棕竹葵花式盒
附图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丝贴黄瓜瓞盒
此瓜式盒及图案流行于清代宫中,类似的瓜式盒可参考竹黄嵌牙瓜式盒,售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拍品编号3306,成交价为港币2,180,000(附图3),其盒上仍保留了宫内所用的黄签。同类题材亦有出现在漆器作品,例如清中期识文描金瓜蝶纹瓜式盒(附图4),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2006年,香港商务印书局,图版151,页200。
附图3: 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拍品编号3306
(成交价:HKD 2,180,000)
附图4: 故宫博物馆藏
清中期识文描金瓜蝶纹瓜式盒
古斯塔夫·艾克、曾佑和旧藏(Lot 814–831)
古斯塔夫·艾克的中文号曰「锷风」。生于德国,母为伯爵之后,父为波恩大学神学教授,艾克在德国、法国各大学攻读美术史、哲学史。游学欧洲各国,随后在包豪斯学校任教。1923年厦门大学创校,聘请艾克来华任教。1928年清华大学创校,约来北京任教,随后又到北京辅仁大学任该校西洋文学史系教授,在辅仁大学的岁月里古斯塔夫认识了他的一生挚爱——曾佑和。
曾佑和1925年生于北京书香门第,11岁开始跟随启功先生学习中国画,于16岁时便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亦是在辅仁大学的岁月里,才子佳人共谐连理,从他们当时的照片可以见到结婚时候有当时北京叱咤风云的政商文化界名人证婚。参见(附图1)古斯塔夫·艾克、曾佑和夫妇结婚照,女方主婚为溥伒、溥荃、陈光熙、启功等,南方主婚为和普礼、威廉、杨忠汉、杨跃、黄伯川、魏智等。
附图1:古斯塔夫·艾克、曾佑和夫妇结婚照
1944年古斯塔夫·艾克著作《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出版,该书被奉为中国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书中收录的122件套明清家具实物除了他们自己的珍藏外,多是来自当时在北京的外国使者以及欧洲学者们所收藏的中国家具。其中用于拆散测绘的都是他们自己以及一些好友的珍藏,留下了30余张精确的测绘图纸,为后人保存大量珍贵的家具图像及尺寸资料。
古斯塔夫·艾克将它们按照类型、时期和造型风格来分类,并附有精确尺度的制图,包括不同的组成构件和卯榫结构图,使它成为世界各地的木工和家具设计师完美的参考资料。他开一代之先,且倾注了一生不懈努力地对中国明式家具的研究,奠定了其开拓者的历史地位。二人旧藏的明晚期 黄花梨及硬木六柱十字绦环围子架子床及脚踏三件更在中国嘉德2017年春拍创下450万人民币的成交价。
附图2:曾佑和绣袍照
附图3:古斯塔夫·艾克、曾佑和夫妇合照
而曾佑和则在中国艺术的世界里面深耕,为西方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而努力,1965年,与古斯塔夫·艾克著《中国书画在夏威夷》; 1971年,曾佑和著《中国书道》英文精装本。曾佑和精通书画,而且在西方学术界名望甚高,1966年她取得夏威夷大学亚洲研究硕士,1972年获纽约大学博士学位,翌年任夏威夷大学教授,兼任火奴鲁鲁美术馆中国美术管理部副主任。
一九八九年退休后,仍未间断艺术创作及研究,1990年获日本佛教协会誉为「夏威夷人间之宝」。2005年回北京定居。骤眼观赏曾氏作品,呈现纸上墨彩的抽象形式,运用传统的笔法,表面上没有传统的主题。但仔细欣赏,便发现画中气韵自然而生的抽象风景。
本次呈现的是曾佑和旧藏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的刺绣龙袍及纳纱袍等服饰,从照片(附图2、3)中可见曾氏对于中国服装亦有研究。此外还有一批曾氏书画所用的名家篆刻印章,包括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王福庵、民国名家如寿石工、邓尔雅篆刻印章。
Lot 823
清中期
蓝地盘金绣纳纱龙袍
宽 148 cm
HKD:20,000-30,000
来源:
古斯塔夫·艾克、曾佑和旧藏
李一氓旧藏(Lot 836–845)
Lot 838
清早期
「芷岩」款东方朔随形臂搁
题识:「丙寅仲冬制为星泉清玩,芷岩。」
钤印:「乙氓」
长 25.5 cm
HKD: 100,000-150,000
来源:
李一氓旧藏
其他拍卖精品
Lot 801
清乾隆
剔红「河图洛书」八卦
八吉祥纹暗八仙盖盒
宽 21.5 cm
HKD:300,000-500,000
此盒呈八角形,以朱漆雕刻花纹,盒面饰规整的锦地作为背景,正中刻一匹神马背负宝图,自浪花翻腾的水面而出,云中饰太极鱼图案,乃是神话传说「河图」之情境。神马图案外环绕着八卦纹及回纹一周,外壁八面皆以拐子龙纹作开光,内饰佛教八吉祥纹。盒身亦以类似的手法作饰,但换作为暗八仙纹。盒底八角设小足,饰以回纹,盒内及底面罩黑漆,整体纹饰细致精美。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期,有龙马从洛阳的黄河出现,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根据《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如今这图案用在这盒盖上,象征当朝君主有德,天授神物,祥瑞当出,是对太平盛世之赞颂。
此题材在漆器上较为少见,同类剔红作品可参考《曾在曹家:曹其镛夫妇捐赠中国古代漆器》,浙江省博物馆编,2014年,页206,图版96(附图1),其形制、图案几乎相同。「神马负书」题材也出现在其他材质的器物,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清中期玉海马负书(附图2),源自清宫旧藏, 与本拍品皆以此典故为主题,收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香港商务印书馆,2006年,页110,图版90,寄寓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
附图1: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剔红八卦纹八角盒
附图2: 故宫博物院藏
清中期玉海马负书
Lot 802
清乾隆
剔红「游归」、「访友」图盖盒一对
宽 26.2 cm
HKD:400,000-600,000
此两件盖盒为长方形,盖盒和盖身四边倭角,盒面外沿连珠回纹饰边,同饰拐子龙纹开光,间饰回纹方格锦地。
开光内剔刻山水人物场景,其中一件画面主题为游归图,盒面可见一名书生及其随从在庭院内步行,由左方走至右方,欣赏着对岸的景色,右边屋内为文人书室的陈设,可见桌上摆放了书册、笔筒,屋内童子旁边有一位长者转身倚靠栏杆,悠闲地看著书生渐渐走近,在他们两人之间早已摆放着一件方几,几面放了一件器具,或为茶具,恭候书生入屋前归来享用。庭院内四周种满梧桐树、芭蕉树及松树,景色优美,表现出丰富的画面。
学士游归的主题也出现在前朝之剔红器上,可参考上海博物馆馆藏一例,明永乐剔红游归图莲瓣形盘(附图1),载于《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2018年,图版68,页114。
附图1: 上海博物馆藏
明永乐剔红游归图莲瓣形盘
另一件盒盖的画面为访友图,近景有一名随从背负书册,从陆路走向亭子的方向。亭子靠河而建,内置书册、方桌、圆椅,栏杆边有两名学士对目交谈,其中一人手指向河上远处,似在谈及远方传来的乐曲。河水微波粼粼,近处芦苇摇曳,远处垂柳依依,柳下舟伫水上,船上一名雅士盘腿而坐,似在手持乐器、演奏乐曲,徐徐向岸边靠近,众人皆怡然自得。
同类带有一叶小舟渡来的剔红作品,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例,清乾隆剔红问渡宝盒(附图2),为清宫旧藏,刊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2006年,香港商务印书局,图版6,页10。
附图2: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剔红问渡宝盒
两件作品的盒盖和盒身外侧皆雕刻连续不断的「卍」字纹,此花样也称为「万字不到头」,含万寿无疆的吉祥寓意,在其他材质工艺也流行此图案,包括刺绣、砖雕、家具等等。整体画面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工艺精细,画面内容丰富,走刀利索,剔刻精纤,层次分明。
Lot 850
明
黄花梨嵌百宝花卉纹盖盒
「秋琳阁」款
直径 7.2 cm
HKD:200,000-300,000
Lot 879
明
铜鎏金观音像
高 47 cm
HKD:600,000-800,000
来源:
丹麦私人及其家族旧藏(1921-2014年)
铜鎏金质,观音安详端坐,头戴宝冠,雕刻精致,面相方正,肌肤丰润,双耳圆厚,鼻形俊俏,唇角微扬,目光下敛,神思凝聚眼角,高贵内敛,表情静谧内省,充分表现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佛性。
右手当胸结三宝印,左手置膝托法器,手势自然优美。体态端庄优雅,披帛带,项坠璎珞庄严于胸腹间,下着裙裳,衣裙下摆于双腿间铺展开来,纹饰精美细致,衣纹随行而走,流畅自然。此造像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工艺技法娴熟,生动传神,尤其注重造像神态与内在气质的表现,具有较强的写实风格,对明代佛教造像艺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Lot 882
红铜泥金文殊菩萨像
高 18.2 cm
HKD:350,000-450,000
本拍品为西藏地区铸造文殊菩萨像,佛像作全跏趺坐,左手结说法印,右手结与愿印,左肩莲瓣上有宝剑。头戴六层三角形三花冠,头顶结高发髻,髻顶以莲花作装饰,余发编成两条粗硕的发辫垂搭于双肩,耳边有花结,两耳各缀不同形制的耳饰。
面形长圆,脸颊圆鼓;扁鼻厚唇,下颏鼓凸;眉眼细长,眉间饰白毫;双目睁视;目光如炬,突出菩萨对大千世界的慈悲观照。身姿挺拔,胸肌高隆,腰部收束,躯体健硕,充分表现了文殊菩萨为「法王子」的身份与气质。上身袒露,颈饰项圈,左肩斜披络腋,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手腕戴素镯,双肩披大帔帛。僧裙薄透贴体,衣纹简洁,突出了大腿肌肉及骨骼的起伏变化。帔帛翻卷飘垂,褶皱自然写实,富于装饰意味,坐下为工字形底座,左右各有一名跪侍供养人,倾身肩托文殊底座,坐下正中有文殊菩萨坐骑雄狮,狮头侧视作大吼状,生动有趣,整体造型为克什米尔造像常见的表现形式。
在藏传佛像艺术早期发展史上,克什米尔(藏语称「喀且」)无疑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区:一方面它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传承古老的犍陀罗艺术,并形成独特的地域造像流派和风格,成为南亚次大陆佛像艺术风格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支;另一方面以毗邻西藏西部的地缘关系,对西藏西部佛像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成为西藏佛像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一直以来克什米尔造像以鲜明的风格、独特的工艺独步于国际艺术品市场,广受世界范围内佛像收藏和爱好者的青睐和追捧。
关于克什米尔造像的历史,克什米尔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附图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少数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尔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这一地区「山极峭峻,虽有门径,而复隘狭,自古邻敌无能攻伐 」,极言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和重要。这里处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因而历史上深受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它毗邻佛教发源地印度西北部、佛教艺术中心犍陀罗和斯瓦特,因而自古以来就是佛教文化艺术的昌盛之地,佛教文化艺术也极具地域特色。
附图1:克什米尔区域地图
自公元前3世纪起,克什米尔就成为印度孔雀王朝的一部分。公元前259-258年间,著名的阿育王(约西元前273-232年在位)曾派遣高僧向四方传播佛教,其中末阐提被派往克什米尔及键陀罗地区传教,由此揭开了克什米尔佛教发展的序幕。
佛教史上著名的第四次佛典结集,即「迦湿弥罗结集」,就是在此举行的,足见其佛教地位和影响非凡。从史料记载来看,公元7世纪以前克什米尔地区流行小乘佛教,7世纪以后盛行大乘密教金刚乘。10世纪时,古格国王意希沃选派王族中21位青年赴克什米尔学法,其中仁钦桑布学成归来,广译佛经,率先拉开了后弘期西藏佛教复兴的大幕。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克什米尔造像也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特征。
克什米尔地区的佛教造像7世纪以前遗存甚少,可能与此前该地流行小乘佛教有关,因为小乘佛教重视实修,对佛教造像并不重视。此后的数百年,大乘佛教在此地广为传播,尤其是大乘密教的兴盛,密教修法对于佛教图像十分倚重,使该地的造像活动变得极为活跃,大量的佛教艺术珍品亦得以创作出来,直到13世纪以后受到伊斯兰民族的入侵,包括佛教艺术在内的佛教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精美的佛教造像除很少一部分辗转流入藏区寺庙得以供奉至今,大多已湮灭无存。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价值所在,精美的克什米尔造像在市场上频频现身,普受青睐,价格也一路高涨。如201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释出一尊克什米尔铜错银释迦牟尼佛坐像(附图2),拍出港币5,840,000,2020年纽约佳士得秋拍克什米尔铜嵌银释迦牟尼坐像(附图3),盈掌可握,亦拍出美元168,750。
附图2:香港苏富比,2015年10月7日,拍品编号3101
(成交价:HKD 5,840,000)
克什米尔铜错银释迦牟尼佛坐像
附图3:纽约佳士得,2020年9月24日,拍品编号803
(成交价:USD 168,750)
克什米尔铜嵌银释迦牟尼坐像
由此不难看出克什米尔造像在市场上深受青睐和推崇的热度,精美的克什米尔造像大有一像难求的市场强烈需求。
综上可见,这尊文殊菩萨像的重要特点和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体量高大。常见的克什米尔造像一般体量不大,大多为10厘米左右,有不少仅数厘米,此像高18.2厘米,堪称克什米尔金铜造像中少见的大体量作品。二是胎体厚重。铜在古代很多国家和地区属于重要的战略物资和贵重金属。此像冠叶厚实,躯体健壮,台座等处胎体极为厚重,充分体现了施资造像者不惜工本的虔诚之心,也足以显示此像工艺水平非同一般。三是此像为传世作品,未遭土锈侵蚀,铜质细腻,表面温润古雅,令人赏心悦目。四是体态优美。
此像身躯伟岸,肌肉健壮,全身充满着动感,极具艺术美感。五是题材造型独特。文殊菩萨是显教和密教都非常崇奉的一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上首菩萨,代表佛陀的智德。其中,密教更奉文殊为佛部的部主,视为重要的修学本尊;其在密教中的传承也较多,因各传承之差异,形象各不相同。此像为一面二臂形象,是诸多传承中最常见和最经典的造型样式。综合这些优胜的特点来看,这尊合金铜文殊菩萨像实为克什米尔风格造像中不可多得的上品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Lot 893
白大理石彩绘天王像
高 39 cm
HKD:150,000-200,000
- 上一篇:陶矜:我不需要任何人给我养老
- 下一篇:王安石诗全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