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于1641年,却让人羡慕到了2025年,活成了无数人的梦中的样子

发布时间:2025-09-15 14:14  浏览量:3

当你被学习、工作、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出去走走?

有时候真的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让大自然好好治愈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

明朝末年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这一生基本上一直在旅游,成为了无数打工人心中的理想……

公元1441年,天降大灾,饥民遍野,饿殍遍地。

一位来自江南的徐姓富商,带着大量粮食赶赴灾区,救下了不知多少灾民。

本以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慈善行为,殊不知这次行善,将会给徐家带来数不清的好处。

几年后,北方边疆发生战乱,徐家又资助朝廷几百匹好马。

当时的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他知道徐家的事后,大力赏赐了徐家。

虽然徐家没有人当官,但是朝廷破例赐予了“冠服”,并且表彰他们家为“义民”,就连徐家的祖坟也有了特殊的标识,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般人家的祖坟。

这个被明英宗表彰的人,叫徐忞。

当初给灾区送粮食的事,是他的父亲让他这么做的,但是给前线送马这件事,是他自己的主意。

徐忞之所以这么有钱,是因为他“承累世丰硕之业,以赀甲于江南”,也就是说他这钱是祖上传下来,徐家祖上就有钱。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实在是找不到徐忞的老祖是谁,姑且将徐忞定为“富二代”,就从他爹那一辈开始。

徐忞之前的徐家人都是“默默无闻”,但是从徐忞开始,他们家就没有一代人不争气的,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直到最后一代人。

徐忞这个人急公好义,除了援助灾民,资助朝廷这种大事,在修桥、修路这种小事上,徐忞也不含糊,该出手时就出手。

正因如此,徐家在当地的名声非常不错。

而且徐家这良好的家风,也让徐家的后代受益匪浅。

富了不知多少代

徐忞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徐颐、徐泰、徐坤,重点要说的是长子徐颐。

由于徐忞资助朝廷打仗,立了大功,徐颐得以直接进入朝廷的“中书科”当官。三年之后,徐颐又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不过徐颐身体不好,当了几年官之后,便因病致仕。

回到家乡后,徐颐并没有耽于享乐,虽然徐家非常有钱,但是从徐忞开始,每代人都非常节俭,不穿豪华的衣服,也不吃豪华的食物,都过着非常平淡的生活。

徐颐在日常生活中的消遣就是当老师,亲自给家里的孩子们上课,有时候还会带上邻居家的孩子。

徐颐还资助了很多上不起学的贫困学子,若是有优秀青年来找徐颐帮助,徐颐必然慷慨解囊,因此,徐家的名声在当地更上一层楼。

徐颐的儿子名为徐元献,徐元献完美继承了父亲的好学基因,十岁时便能即兴赋诗,震惊四座。

徐元献靠着自己的才华在科举之路一路畅通,可惜会试时落榜了。

不过徐元献并未因此而失落,他回来之后,更加刻苦地学习,终于在第二次考试时高中。

但是由于徐元献在学习时太过刻苦,他把自己给活活累死了,享年二十九岁。

徐元献去世后,徐颐非常自责,他觉得是自己给儿子的压力太大了,这才导致了这场悲剧。

丧子之痛加上心中惭愧,让徐颐忧郁成疾,在三年后也离开了人世。

徐元献生前有一个儿子,名为徐经,跟唐寅唐伯虎乃是至交好友,两人一同进京赶考。

因为有了徐元献的前车之鉴,因此徐家人对徐经教育并不算严苛。

不过徐经天生喜欢读书,而且天生就有才华,因此即便没有被逼着学习,徐经依然有名的江南才子。

可惜在他跟唐伯虎去考试的那一年,遇上一件倒霉的事,他跟唐伯虎因为没有避嫌,被误认为串通考官作弊。

尽管后来调查清楚了之后,确定他们两人并没有作弊,但是为了给其他考生一个交代,朝廷还是严肃处理了他们两人。

唐伯虎经此磨难后家破人亡,差点就疯了,过了很多年才缓过来。

而徐经历此一难,对朝廷科举彻底失望,直接北上旅游,三十五岁就病逝于北京城。

徐经有三个儿子,其中一子名为徐洽,从小进入太学读书。

虽然他每次在班里都是考前几名,但是每次参加会试都考不上,足足考了七次都不中。

有一次徐洽明明都考上了,结果考官却说考中的这些人里,从太学出来的人太多了,然后就把徐洽给刷了下去。

徐洽最后还是花钱买了个官,但是在任九年就跑了。

徐洽的长子名为徐衍芳,他跟他父亲的遭遇基本上一样,从小就开始读书,但是却屡试不中,结果三十多岁就被气死了。

徐衍芳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弟弟也相继离世,徐洽连丧三子,也因过度悲伤去世。

徐衍芳去世之前留有一子名为徐有勉,有了爷爷和父亲的前车之鉴,徐有勉此生不打算再与科举有关联,有人劝他花钱买个官,他直接就要跟人家动手。

徐有勉不仅自己不做官,他也不让他的儿子做官,而徐有勉的儿子就是那位著名的徐霞客。

自由之人

徐霞客小时候上过几天私塾,十五岁的时候参加过一次科举,但是没考中。

徐有勉见儿子对读书没啥兴趣,因此也不算逼着他读书,而是鼓励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虽然此时已经是明朝末年,徐家也经历了多次分家,但是徐霞客家里依然非常有钱,足够徐霞客玩一辈子。

这样一来,徐霞客就没有了学业上的压力,也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他这一生中唯一的弱点,就是他老母亲。

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以早期的徐霞客不敢出远门。

但是徐霞客的母亲十分善解人意,她知道徐霞客志在四方,因此她非常支持徐霞客出门。

得到母亲的支持后,徐霞客终于有了出门旅游的机会,这对于从小就向往名山大川的徐霞客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在母亲的支持下,徐霞客就靠着两只脚,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留下了珍贵的《徐霞客游记》,成为了世界历史上对地质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公元1624年,徐霞客的母亲已经八十岁了,也许是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她主动要求跟着儿子一起旅游。

徐霞客经常一走就是好几年,他的母亲想多看看儿子,但是又不舍得耽误儿子的时间,于是便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在母亲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中,徐霞客带着她去了江苏省本省内的几处名胜,让母亲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人世。

母亲去世后,徐霞客休息了一年,之后便再次踏上了旅途。

一直到公元1640年,徐霞客的双脚因为长期走路,已经彻底废掉,他的旅行生涯这才被迫结束。

徐霞客非常满足,他在临死前感慨:“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如此畅快的人生,令无数人羡慕,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只有梦中才能如此。

徐霞客不能出门后,就开始在家里整理自己的游记,可惜还没有整理完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

徐霞客的儿子徐屺拜托父亲的好友季梦良继续整理,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徐霞客游记》。

公元1645年,清军南下,入侵江南,徐屺一家二十余口全部遇害,徐家的传承就此中断,仅留一本残缺的《徐霞客游记》向世人诉说着徐家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