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宝钗谁更漂亮?原著交代得很明白
发布时间:2025-09-15 08:30 浏览量:1
关于黛玉和宝钗谁更漂亮,谁才是十二钗之冠,红迷们争论许久。为此还分出拥黛、拥钗两大阵营,以及认为两人容貌平分秋色只是风格不同的中立派。其实,真的不需要争,仔细读几遍原著就知道了:黛玉容貌远胜宝钗,在十二钗中是断层第一。
首先,作者写黛玉美貌从来不用实笔。古人讲究含蓄,对美好女子的描述尤其注重矜持,绝不唐突。就像《西游记》里吴承恩写女儿国国王,具体的脸面、眉眼一笔带过,却用大量笔墨写她的气质、体态:
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斜亸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
真正的美女靠文字是写不出来的,只能通过描写美人的装扮,尤其是服饰上装裱的纹样,含蓄地捕捉对方超凡脱俗的气质。
黛玉初进贾府是因为母亲去世,再进贾府时父亲去世,有孝在身不便打扮,作者无法从脂粉钗环配饰花纹等物件上面下手,仍然给我们呈现出一位气质脱俗的美人: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眉目似写非写,虽然作者写了林妹妹的【眉】【目】,然而我们还是不知道林妹妹眉目的模样,只能从字里行间自行琢磨。跟对国王的描述一样,大篇幅的文字是在凸显黛玉的气质和智慧。如果非要问黛玉品貌到底如何,只能意会到:比越国美女西施更美,比商朝丞相比干更智慧。
到了第二十六回,晴雯使性子不给黛玉开门,黛玉伤心悲泣: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这里“落花飞鸟”的场景,跟“落雁”、“羞花”相比,可有丝毫逊色?饶是曹雪芹这样的大才子,见此形景再写黛玉才貌,也只能用【绝代姿容】、【稀世俊美】、【才貌世稀】这样的虚词表示自己的惊艳了,可见黛玉之美多么令人赞叹!
反观宝钗,作者却从未给过这么高的赞美,外貌也都是实写: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来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第八回)
【蜜合色】、【玫瑰紫】、【葱黄】这些描述宝钗穿着的词,都是间色,在古代也称“贱色”。暗合宝钗商贾之女的身份,不配穿“红、黄、青(深绿)、黑、白”这样的正色。其实,就冲宝钗的商户身份,也能看出作者不喜欢她。否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作者为什么不给她安排一个好一些的出身呢?
另外,从【脸若银盆】中,你真能看出她是美女吗?谁家美女的脸会被说成像盆子啊?【眼如水杏】也只能说明宝钗眼睛的形状,却不能证明这双眼睛生得好看,更看不出有什么神韵。唯一跟美女沾边的描述是唇红齿白,但这也不是判断美女的关键,充其量也只能说有当美女的可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