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见江南(原创)
发布时间:2025-09-13 11:28 浏览量:2
图片来自网络
身在北平似乎闻到了江南的桂香,于是闭上眼睛等待风传来的消息。第一次闻香见花不是在江南,而我始终只去过一次江南,而是在颐和园的仁寿殿,北京的老园子都揽俱了江南的佳境,所以也没觉得离江南多么遥远。
江南的秋以是桂香为起点的,不知是否如此,而我是以此而认为的。也许早秋是有梧桐落叶便知秋,但秋声的败花时的逆势花开,似乎更具江南代表性。杨万里《咏桂》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李清照《鹧鸪天》“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对于实地江南知之甚微,但又认为认识江南,那大都是诗见江南。江南的四季似乎不如北方的四季那么的分明,即便冬日见雪也是雪压青枝,但烟雨江南是大概持续的时间会久一些,有时冬日遇寒也会有氤氲之感。最近在读刘士林的《江南诗性文化》,黑格尔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那他就认为江南无疑可以看做中华民族灵魂的乡关,只因江南诗性。看来从诗中认识江南了解江南还是正确的途径。
江南不仅多出才子佳人,更是文人骚客的踏居地,而有些也是梦入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太多文人描写江南诗句,李白,白居易,韦庄,等等,就可言,江南的气质就是文人气质或文人气质有如江南气质。景出思境便有诗言,诗人语境出口便是诗,必是感情充沛,自然广大,地域广大,春夏秋冬的情景变化,言有尽而意无穷。大都诗出自然之境,而画亦如此,花鸟山水,皆离不开自然,人是只在天地宇宙之道中行。
江南是诗性的江南,诗见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