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春宵夜,新娘出上联 “两座青山护玉门”,新郎巧对她面泛红晕

发布时间:2025-09-12 17:20  浏览量:2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我听说,苏家小姐是个才女。"媒婆压低声音,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才女?"陈老太太放下茶杯,"这年头,女子有才未必是好事。"

"可苏家的条件就是这个,说要找个能与她对诗词的夫婿。若是对不上,这门亲事怕是要黄。"

窗外梧桐叶正黄,秋风带着丝丝凉意。陈砚秋在书房里翻着古籍,全然不知一场关乎姻缘的考验正朝他走来......

01

江南的秋天总是来得不紧不慢,像个养在深闺的小姐,羞答答地撩开薄纱。陈家的宅院里,桂花开得正盛,香气浓得化不开。陈砚秋坐在书房里,手中捧着一本《声律启蒙》,唇边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母亲的声音从堂屋传来,夹杂着媒婆的尖细嗓音。他听得不太真切,只隐约听到"苏家"、"小姐"、"婚事"几个词。陈砚秋并不在意,他知道到了这个年纪,母亲总要为他张罗婚事的。

"砚秋,你出来一下。"母亲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放下书,整理了一下衣襟,走向堂屋。母亲坐在太师椅上,面色凝重,旁边坐着一个五十来岁的妇人,正是街坊有名的王媒婆。

"这是苏家托人来说的话。"母亲开门见山,"苏家有意与我们结亲。"

陈砚秋点点头,这种事他早有心理准备。

"不过,"王媒婆清了清嗓子,"苏家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陈砚秋问道。

"苏家小姐说,要在订婚宴上,看看公子的才华。若是能过她眼,这婚事便成。若是不能……"王媒婆摇摇头,没有说下去。

陈砚秋眉头微皱。才华?这倒是个奇怪的要求。一般人家结亲,看的是门第、财产、人品,很少有直接考较才华的。

"苏家小姐有何特别之处?"他问道。

"听说是个才女,从小熟读诗书,对联做得极好。"王媒婆压低声音,仿佛在说什么秘密,"她父亲曾夸她说,若是男儿身,定能高中进士。"

陈老太太在一旁听着,脸色变了几变。儿子虽然有些文采,可万一对不上苏家小姐的心思,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砚秋,你觉得如何?"母亲问道。

陈砚秋想了想,点头道:"既然苏家有意,我们便应下吧。只是不知这考较的内容是什么?"

"这个嘛,"王媒婆神秘一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02

订婚宴定在半月后。这半月里,陈砚秋倒也没有特别准备什么,只是比平时多翻了些诗集,多练了些字帖。他性格本就淡然,不喜欢刻意为某件事而改变自己的节奏。

倒是陈老太太,这些日子里愁得觉都睡不好。她让人打听苏家小姐的喜好,又找来一些对联集子,要陈砚秋背熟。陈砚秋笑着应付,心里却不以为然。

订婚宴的这一天,秋高气爽,正是个好日子。苏家的宅院比陈家要大一些,布置得也更为精致。宾客陆续到来,大多是两家的亲朋好友。

陈砚秋穿着新做的长袍,跟在母亲身后进了苏家大门。苏老爷亲自出来迎接,客气地寒暄了几句。

"砚秋兄弟,听说你颇有文采?"苏老爷笑着说道。

"不敢当,只是略通文墨而已。"陈砚秋谦逊地回答。

"好好,谦虚是好事。"苏老爷点点头,"一会儿你就能见到小女了。"

宴席摆在苏家的花厅里,宾客们分坐两边。陈砚秋坐在男客这边的上首,对面便是女眷席。隔着一道珠帘,他隐约能看到一个身影,想必就是苏家小姐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老爷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

"今日两家结亲,实在是一桩美事。"他说道,"我有个侄儿,平日里也喜欢舞文弄墨,今日正好在座,不如让他与砚秋兄弟切磋一下如何?"

众人纷纷叫好。陈砚秋这才注意到,男客席中坐着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正是苏老爷的侄儿苏明轩。

苏明轩站起身来,向陈砚秋拱了拱手,然后说道:"砚秋兄,我这里有个上联,不知你能否对出?"

"请说。"陈砚秋淡然回应。

"笔扫千军,文惊四座。"苏明轩朗声念道。

这是个典型的自夸式上联,意思是说文笔犀利如扫千军,文章惊艳四座。陈砚秋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

"情定三生,爱伴百年。"他从容对出。

众人听了,纷纷叫好。这个下联既对仗工整,又应景应情,比上联的自夸要温婉得多,更适合订婚的场合。

苏明轩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砚秋兄果然有才,在下佩服。"

珠帘后传来一阵轻微的掌声。陈砚秋知道,那是苏家小姐在鼓掌。他心中略感奇怪,苏明轩为何要突然考较他?这似乎不在原定的计划之内。

宴席继续进行,气氛热烈。陈砚秋时不时地瞥向珠帘后的身影,想要看清楚未来妻子的模样,可惜距离太远,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

到了该换帖的时候,苏家小姐终于从珠帘后走出来。她穿着一身淡青色的绸裙,头上戴着简单的银饰,五官清秀,眉目间带着一丝书卷气。

这就是苏婉卿,他的未婚妻。

两人在众人的注视下交换了庚帖,苏婉卿低着头,脸颊微红,陈砚秋却在看她的时候,发现她偷偷瞥了自己一眼,眼中似乎带着某种探询的神色。

03

订婚之后,两家开始筹备婚礼。按照当地的习俗,从订婚到成婚要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这三个月里,苏婉卿会亲手为新房准备一些用品,而陈砚秋则要准备聘礼和新房的布置。

一次,陈砚秋到苏家送聘礼清单,苏婉卿的贴身丫鬟翠儿递给他一个包袱。

"这是我家小姐亲手缝制的枕套,说是给姑爷用的。"翠儿笑着说道。

陈砚秋接过包袱,回到家中打开一看,是一对鸳鸯枕套,绣工精细,颜色雅致。他仔细看去,发现枕套上的花纹很有意思——一边是山水图案,另一边是亭台楼阁,两相对应,颇有对仗的意味。

他把枕套放在桌上,反复端详。苏婉卿在花纹中似乎暗含了什么意思,可他一时想不明白。

又过了一个月,两人一起去挑选婚房的喜联。集市上有个专门写对联的老秀才,字写得很好,对联的内容也都是应景的吉祥话。

苏婉卿看了几副对联,都不太满意。她指着其中一副说:"这上联'金屋藏娇,美满姻缘天注定',意境虽好,可下联'玉堂富贵,和谐夫妻地安排'却稍显逊色。"

"哪里逊色?"陈砚秋问道。

苏婉卿看了他一眼,轻笑道:"上联说天注定,下联说地安排,对仗是工整了,可意境上,'地安排'不如'天注定'来得自然。若我来对,当是'玉宇迎春,百年好合情深种'。"

陈砚秋听了,暗暗称赞。她说得确实有道理,而且她临时对出的下联,比原来的要好得多。

"你平时也做对联?"他问道。

苏婉卿脸红了一下,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偶尔为之,登不得大雅之堂。"

陈砚秋觉得有些奇怪。苏婉卿似乎对对联很有研究,而且她的眼光很高,可她为什么不直说呢?

04

婚礼定在十月初十,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这一天,陈家张灯结彩,宾客盈门。按照习俗,陈砚秋要乘花轿去苏家迎亲,然后再把新娘接回来。

迎亲的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陈砚秋坐在花轿里,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苏婉卿对他似乎有什么特殊的期待,而他又不太确定自己能不能满足这种期待。

到了苏家,一番仪式之后,苏婉卿盖着红盖头,被搀扶着上了花轿。回到陈家,又是一番拜堂仪式。宾客们纷纷祝贺,气氛热烈非常。

拜堂之后,宴席开始。正当大家吃得高兴的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起身来。

"今日两位新人大喜,老夫心中欢喜。"老者说道,"听说两位新人都颇有文采,不如让他们以今日的婚礼场景作一副短联,也算是为今日增添雅兴。"

众人纷纷叫好。陈砚秋和苏婉卿被推到了前台。

苏婉卿虽然盖着红盖头,但声音清脆悦耳:"红妆映喜,宾客满堂贺佳偶。"

陈砚秋接道:"美酒盈杯,岁月同欢笑良缘。"

众人听了,拍手称好。这一联对得很好,既描述了当下的热闹场面,又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苏婉卿在红盖头下,看着陈砚秋,眼神中似乎带着某种期待,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宴席结束后,宾客们渐渐散去。按照习俗,新人要在众人的起哄声中进入洞房。

新房里红烛高照,龙凤呈祥的喜字贴得到处都是。苏婉卿坐在床边,红盖头还没有取下。陈砚秋在房中踱了几步,不知道该说什么。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房间里只有烛火轻微的劈啪声。

过了一会儿,苏婉卿轻声说道:"夫君。"

"嗯?"陈砚秋转过身来。

"今夜良辰美景,我心中忽然想起一个上联,不知夫君能否对出?"苏婉卿的声音有些羞涩。

陈砚秋来了兴致。"你说来听听。"

苏婉卿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声念道:"两座青山护玉门。"

陈砚秋听了,先是一怔。这个上联……他很快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两座青山"暗指女子的高峰,"玉门"则是另有所指。

他看向苏婉卿,虽然看不见她的表情,但能感觉到她的紧张和期待。

略一思索,他笑着对道出了下联。
苏婉卿听了,身体轻微地颤了一下。她伸手取下红盖头,露出了羞红的脸颊。

"你这人,"她轻轻捶了陈砚秋一下,"真不害臊。"

下联便是——"一条玉柱入桃源。"

陈砚秋看着她羞涩的模样,心中涌起一阵温柔。他走近她,轻声说道:"夫人出的上联,为夫若不应对,岂不是辜负了这良辰美景?"

苏婉卿脸更红了,低下头去,不敢看他。

烛光摇曳,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两人相对而坐,空气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05

婚后的日子过得很平静。苏婉卿是个温柔贤惠的妻子,陈砚秋也是个体贴的丈夫。两人虽然刚刚相识不久,但相处得很和谐。

婚后第三天,苏婉卿开始整理陈砚秋的书房。她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书架上的书籍,偶然发现了一个抽屉里有许多草稿纸。

好奇心驱使她打开看了看,发现都是陈砚秋写的对联草稿。其中有几副,竟然与她曾经提到过的意境非常相似。

比如有一副是"窗含秋月,清辉洒向读书人",对"门映春灯,暖意送给有情者"。她记得自己曾经在心中想过类似的意境,可她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

还有一副是"红妆映喜,佳人如花君如玉",对"碧酒盈樽,此情此景天地知"。这与她在婚礼上说的那个上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婉卿心中疑惑。难道陈砚秋早就知道她的心思?还是说,这只是巧合?

晚饭后,两人在院子里散步。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

"夫君,"苏婉卿忽然说道,"我想到一个上联。"

"哦?"陈砚秋看向她,"说来听听。"

"窗含月影,静听风声诉爱意。"苏婉卿轻声念道。

陈砚秋想了想,对道:"门映灯光,细看娇妻展笑颜。"

苏婉卿听了,又是一阵脸红。她发现陈砚秋总是能很快地对出她的上联,而且对得都很好,很应景。

"你怎么对得这么快?"她好奇地问道。

"可能是心有灵犀吧。"陈砚秋笑着说道。

苏婉卿看着他,心中涌起一阵甜蜜。虽然她还不太确定陈砚秋是否真的懂她的心思,但至少,他们在对联上是很相配的。

06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婉卿发现陈砚秋确实是个很有趣的人。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性格温和,从不因为自己是男人就摆架子。

有一次,苏婉卿正在厨房里做菜,陈砚秋走了进来。

"娘子,我来帮你。"他说道。

"男子君子远庖厨,哪有夫君下厨的道理?"苏婉卿连忙阻止。

"家务事,夫妻共同承担,没什么不妥的。"陈砚秋笑着说道,"再说,我想学学你的手艺。"

苏婉卿被他说得心中一暖。她让陈砚秋帮忙烧火,自己则专心炒菜。

"娘子,我想到一个上联。"陈砚秋一边烧火一边说道。

"什么上联?"苏婉卿问道。

"厨中有爱,烹调出人间至味。"陈砚秋说道。

苏婉卿想了想,对道:"心里有情,调制成夫妻甘甜。"

两人相视而笑。

又有一次,陈砚秋要出远门几天,去拜访一位老师。临行前,他给苏婉卿留了一封信。

信中只有一个上联:"异地相思,遥望明月寄牵挂。"

苏婉卿看了,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她立刻提笔回信,对道:"同城守候,静候归人诉衷肠。"

这封信很快就送到了陈砚秋那里。他看了,心中很是欢喜。

07

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两人在房中闲聊。苏婉卿忽然问道:"夫君,我一直很好奇,当初为什么苏家要考验你的才华?"

陈砚秋也很好奇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当时王媒婆说是你的要求,可我觉得有些奇怪。"

苏婉卿脸红了一下,然后说道:"其实,是我让父亲这样做的。"

"为什么?"陈砚秋问道。

"因为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苏婉卿低声说道,"街坊邻居都说陈家公子有才华,我就很好奇,想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有才华。"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见面呢?"

"我一个女子,怎么能主动要求见男子?"苏婉卿说道,"所以我想了个办法,让父亲提出考验才华的要求。"

陈砚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不过,"苏婉卿接着说道,"我还想知道你是否与我心意相通。"

"心意相通?"

"就是在对联方面。"苏婉卿解释道,"我从小就喜欢对联,可是一般的男子都对此不感兴趣。我想找一个能与我在这方面有共同语言的夫君。"

陈砚秋点点头。"所以你就通过各种方式来试探我?"

"是的。"苏婉卿不好意思地说道,"比如枕套上的花纹,其实是暗藏了对联的意境。还有那次挑选喜联时我的评价,都是在暗中与你'对对联'。"

"怪不得我总觉得你似乎有什么特殊的期待。"陈砚秋笑着说道。

"那你觉得我们现在心意相通了吗?"苏婉卿期待地看着他。

"当然。"陈砚秋握住她的手,"我们不仅心意相通,而且志趣相投。"

苏婉卿甜蜜地笑了。

08

从那以后,对联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无论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还是诗词歌赋的高雅情趣,他们都能找到共同的语言。

春天来了,院子里桃花盛开。苏婉卿出上联:"桃花满树,春风得意展娇颜。"

陈砚秋对道:"夫妻相伴,岁月如歌共此生。"

夏天雨季,两人在房中听雨。陈砚秋出上联:"夏雨连绵,洗去尘埃留清香。"

苏婉卿对道:"爱情深深,融化心结显真情。"

秋天收获季节,苏婉卿在整理衣物。她出上联:"秋日收获,满仓粮食过冬安。"

陈砚秋对道:"夫妻收获,一室温馨共白头。"

冬天雪花纷飞,两人围炉夜话。陈砚秋出上联:"雪花飞舞,天地一色显素雅。"

苏婉卿对道:"真情不变,寒冬腊月也温暖。"

一年过去了,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厚。苏婉卿怀了身孕,陈砚秋更是体贴入微。

有一天,苏婉卿忽然说道:"夫君,我们的孩子将来会不会也喜欢对联?"

"如果是个儿子,我要教他读书习字,如果是个女儿,你可以教她琴棋书画。"陈砚秋说道。

"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我们都要教他们对联。"苏婉卿坚定地说道,"这样我们一家人就可以一起对对联了。"

陈砚秋笑了。"好主意。到时候我们可以来个家庭对联比赛。"

"那我现在就想一个关于孩子的上联。"苏婉卿兴奋地说道,"珠胎暗结,十月怀胎育新生。"

陈砚秋想了想,对道:"玉树临风,一生呵护伴成长。"

苏婉卿拍手叫好。"这个对联我们要写下来,等孩子长大了给他看。"

陈砚秋立刻找来纸笔,认真地写下了这副对联。

又过了几个月,苏婉卿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陈砚秋欣喜若狂,当即出了一个上联:"千金难买,一个宝贝降人间。"

还在坐月子的苏婉卿虽然身体虚弱,但精神很好。她对道:"万两不换,两颗真心护幼子。"

陈砚秋把这个对联也记录下来,说要等孩子长大了讲给他听。

孩子满月的时候,两人给他取名陈诗韵,希望他将来也能在诗词方面有所成就。

苏婉卿说:"我们的儿子叫诗韵,将来一定是个有才华的人。"

陈砚秋说:"有你这样的母亲,他怎么会没有才华?"

"还有你这样的父亲呢。"苏婉卿甜蜜地说道。

两人相视而笑,心中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09

时光荏苒,转眼间陈诗韵已经三岁了。小家伙聪明伶俐,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话。

有一天,苏婉卿在逗孩子玩,随口说了一个简单的上联:"小鸟飞飞。"

小诗韵眨着大眼睛,稚嫩地说道:"大鱼游游。"

苏婉卿惊喜得差点跳起来。"夫君,快来看,诗韵会对对联了!"

陈砚秋闻声赶来,听苏婉卿把刚才的情况说了一遍,也是欣喜不已。

"看来我们的儿子真的有天赋。"陈砚秋说道。

"我们要好好培养他。"苏婉卿说道。

从那以后,夫妻俩开始有意识地教小诗韵一些简单的对联。小家伙学得很快,而且很有兴趣。

到了五岁的时候,小诗韵已经能对出一些比较完整的对联了。

一天,陈砚秋出差回来,带了一些小玩具给儿子。小诗韵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出了一个上联:"爹爹回家,带来礼物真高兴。"

陈砚秋笑着对道:"儿子懂事,会说对联更可爱。"

苏婉卿在一旁看着父子俩,心中满是幸福。

10

春去秋来,陈诗韵已经八岁了。这一年,陈砚秋考中了秀才,一家人都很高兴。

为了庆祝,他们决定举办一个家庭对联比赛。规则是每人轮流出上联,其他人对下联,对得最好的获胜。

苏婉卿先出上联:"秋风送爽,桂花香飘十里外。"

陈砚秋对道:"春雨滋润,梧桐叶绿一院中。"

小诗韵想了想,对道:"夏日炎炎,荷花盛开池塘内。"

苏婉卿拍手叫好:"儿子对得很好,用了对比的手法。"

轮到陈砚秋出上联:"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度时光。"

苏婉卿对道:"满屋温馨,甜甜蜜蜜享天伦。"

小诗韵对道:"万事如意,开开心心过每天。"

陈砚秋笑着说:"我们家真是对联世家了。"

最后轮到小诗韵出上联。他想了很久,然后说道:"爹爹妈妈,教我对联我爱学。"

陈砚秋和苏婉卿相视而笑,一起对道:"儿子乖乖,跟着父母你成长。"

三人拥抱在一起,房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又过了几年,陈诗韵已经十二岁了,在私塾里成绩优异。陈砚秋也在县里当了一个小官,虽然职位不高,但收入稳定,一家人过得很安定。

这一年的中秋节,一家三口在院子里赏月。月光如水,洒在石桌上。

苏婉卿摆了月饼和水果,一家人围坐在石桌旁。

"今年的月亮特别圆。"苏婉卿说道。

"是啊,月圆人团圆。"陈砚秋说道。

小诗韵忽然说道:"我想起一个上联:中秋月圆,全家赏月话团圆。"

陈砚秋对道:"佳节情深,夫妻携手共白头。"

苏婉卿对道:"天伦之乐,父子母子享天年。"

三人都对得很好,一时分不出高下。

"我们都对得不错,"陈砚秋说道,"看来这些年的练习没有白费。"

"是啊,"苏婉卿说道,"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对联,这真是一种缘分。"

小诗韵说道:"爹爹妈妈,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们一样,找一个会对对联的妻子。"

陈砚秋和苏婉卿都笑了。

"好啊,"苏婉卿说道,"到时候我们可以来个三代对联比赛。"

月光依然皎洁,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对联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了维系他们感情的纽带。

11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陈诗韵已经成年。他不负父母期望,考中了举人,在府城谋了一个差事。

这一年,有媒人来给陈诗韵说亲。女方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小姐,据说也颇有才华。

陈砚秋和苏婉卿商量之后,决定见见女方。

见面那天,女方小姐果然气质出众,谈吐不凡。在交谈中,她偶然提到自己喜欢诗词对联。

陈诗韵眼前一亮,当即出了一个上联:"才子佳人,今日相逢是缘分。"

女方小姐想了想,对道:"诗书礼仪,他年携手共人生。"

苏婉卿在一旁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她对陈砚秋悄声说道:"这个姑娘不错,和我们家很般配。"

陈砚秋也很满意。"看来诗韵找到了知音。"

后来,两家顺利成亲。在婚礼上,新人也像当年陈砚秋和苏婉卿一样,当众对了一副对联,赢得了满堂喝彩。

苏婉卿看着儿子的婚礼,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新婚之夜。那个羞涩地出上联"两座青山护玉门"的女子,如今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母亲了。

"夫君,"她轻声对陈砚秋说道,"我们的对联之缘,终于传承下去了。"

"是啊,"陈砚秋握住她的手,"这真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缘分。"

烛光摇曳,新人拜堂,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只是这一次,他们是坐在台下的观众,看着儿子和儿媳重复着他们当年的幸福。

岁月荏苒,但对联的韵味却永远不会改变。就像他们的爱情一样,历久弥新,永远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