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看傻了!不挂饵不抛竿,先鼓掌再甩个铁疙瘩,甲鱼争着上钩!啥原理?
发布时间:2025-09-10 22:05 浏览量:1
对于钓鱼人来说,你觉得钓鱼难不难?我觉得很难,春夏秋冬,季节更替,水温、气压、饵料、钓位……每一个因素都变幻莫测,今天的狂口神位,明天可能就“空军”而归,对于钓鱼人来说就很难。
然而对于不钓鱼的人来说,钓鱼更是难上加难!在他们看来,这无异于一场“愿者上钩”的玄学,需要无尽的耐心和运气,撒贝宁看老大爷钓鱼就看傻了!
《央视频》9月9号报道,标题为:“撒贝宁:打甲鱼为什么要先鼓掌?”。下图是视频做成的动图,大家看看咋回事。
撒贝宁作为家喻户晓的央视主持人,他以其渊博的学识、机智的反应和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著称,就是这样一位“全能型才子”,却在一次户外体验中,被一项神奇的民间技艺彻底征服,露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
在这期节目中,撒贝宁亲眼目睹了高手钓甲鱼的过程。只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大爷,并没有像传统钓鱼那样挂饵、抛竿、看漂,而是不挂饵不抛竿,只是聚精会神地盯着水面,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信号。
然而,老大爷接下来的操作更是令撒贝宁疑惑万分。只见他时不时地抬起手“啪啪啪”地拍几下,也就是鼓掌。这还没完,掌声刚落,老大爷手臂猛地一甩,将一个连着鱼线的“铁疙瘩”(实际上是铅坠和特制的钩子)精准地扔向水面。
只听“啪”的一声,就在“铁疙瘩”入水的刹那,老大爷迅速回拉鱼线,水下一阵挣扎——一只肥硕的甲鱼竟然就这样被钩住,直接拖上了岸!
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把见多识广的撒贝宁直接看傻了,脸上写满了:“我是谁?我在哪?这怎么可能?”这看似“玄幻”的操作,其实是一门传承已久的独特钓法——甲鱼枪(或称甲鱼镖、拉鳖)。
其核心工具根本不是传统的鱼竿,而是一个带线轮的线盘和一个特制的“铁疙瘩”。这个“铁疙瘩”是一个铅坠,铅坠后方有多个极其锋利且向内弯曲的鱼钩(这种钩子被称为“秤砣钩”或“蝴蝶钩”)。它不需要鱼饵,因为它本身就不是让甲鱼咬的。
通过观察或听声判断甲鱼在水中的位置(通常是甲鱼换气,或者冒出的气泡或轻微的水纹),然后凭借经验和手感,猛地将“铁疙瘩”(铅坠)甩出,利用其速度和重量,精准地砸向甲鱼的前方,然后回拉鱼竿,鱼钩挂住甲鱼的身体,再硬拉上来。这是一种纯粹的“精准打击”技术。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在甩竿之前先“鼓掌”呢?这看似无用的动作,恰恰是整项技术的精髓所在,充满了对甲鱼习性的深刻理解。
甲鱼是一种好奇心极强的动物,这一点和猫非常相似。当猫听到附近的响声后,就会寻找观察,十分活泼好动,别看甲鱼憨憨的,但是它的好奇心和猫相比也不遑多让。
当甲鱼在水中听到岸边传来断断续续的、有规律的“啪啪”声(如掌声)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和警觉。它们不会立刻逃跑,反而会下意识地浮向水面,小心翼翼地伸出头来,想一探究竟: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
甲鱼正是这探头查看的短短几秒钟,为钓获它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甲鱼浮头会产生水纹或直接暴露其身体,让钓鱼人更容易发现并锁定目标。
当甲鱼的身体更接近水面时,甩出的“铁疙瘩”命中它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如果它在水底,根本就没有目标,也就无从钓获,这是钓获甲鱼的原理之一,也是一个小窍门。
所以,“鼓掌”根本不是什么魔法咒语,而是一种高超的行为心理学应用,是吸引甲鱼注意力、诱使其主动暴露位置的“诱饵”。
如果不会钓甲鱼,或者没有钓过甲鱼就不会知道里面的窍门,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土法”的钓甲鱼方式,背后却隐藏着对目标物种习性的极致研究、经年累月练就的眼力与手法、以及瞬间完成的精准判断和操作。
这种钓甲鱼的方式,并不是近代形成,不知道已经传承了多少年,每一个细节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才是收获背后真正的保障。
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任何领域的高手,都是将规律摸索透彻,并将技术练成本能,才会在这个领域内大放光彩。
最后:撒贝宁作为家喻户晓的主持人,虽然是大才子,但是在他本质工作之外,也不一定都懂,就拿这个节目中的钓甲鱼来说,虽然原理很简单,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你知道吗?#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 上一篇:《高嫁公府》作者:月明珠
- 下一篇:宋朝官场的“平民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