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海状元村的两同村状元,清廉不阿简文会,传奇鬼才伦文叙
发布时间:2025-09-02 21:07 浏览量:2
两条状元路,都是从村口那口老井边出发的。谁能想到,一口井就能养出两个状元,还隔着好几代人?他们都说佛山藏龙卧虎,话糙理不糙。但你要真去黎涌村走一圈,眼见耳闻的其实是烟火气——菜地、粥店、缝补摊、老井旁晾晒的衣裳。命运的牌坊从不会无缘无故地竖在某个人家门口。今天要聊的,就是那两个喝着一口井水长大的状元:简文会和伦文叙。
说起南汉,估计大部分人要翻翻脑回路——不是唐,也不是宋,是夹在两朝之间、像盘小菜一样被时间夹在中间的那段日子。刘岩坐地为王,号称“大越”,不久索性改名“汉”,在广州立国。别看这段历史短,腥风血雨却是一茬接一茬地出。那时候的广东,除了瘴疠困居、田野荒芜,偶尔也生出一两个不服输的孩儿。
简文会生下来就不走运,父亲早早去了,家里穷得连稀饭都要掺点野菜。母亲没别的法子,只能帮人家补衣裳,日日跟针线为伍,手都磨起了厚茧——坊间都说,她一边纳着鞋底,一边低声念叨教训儿子,“有志气,别让人看低了咱们。”简文会倒真是争气,小小年纪羊肠小道走得飞快,一天又一天往村塾跑,身上总带着书卷气息,也沾染着烟火味道。有乡亲说,他哪天不见了,就是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抄书作诗。
他运气也算好。南汉那会儿,皇帝高祖刘龑还算愿意识才。大殿试的那天,简文会上了殿,龙颜一见,满朝皆惊。个头儿不高,却口齿流利,文章下笔如有神,诗赋卷轴展开,满座春风。老皇帝心里明白,这种人哪能埋没,立马拍板点了状元。殿前大红花挂起,乡里老太太闻讯跑去给他母亲道喜,眼里满是佩服和羡慕。
其实比起金榜题名的风光,简文会命里的坎儿还在后面。他刚入官场,户部翰林、右丞相一路上扶摇直上,做到了能参与军政的高位,也算光宗耀祖了。人家夸他清廉,把官府当家事一样操心。他自己却也悄悄地打着小算盘:那些皇帝要的,不见得是忠言逆耳,一旦风向不对,头掉的可是自己的。
到了新皇登基,那才是真正的麻烦。刘龑走后,儿孙辈的皇帝不是短命就是多杀。刘玢一年挂了,刘晟更是个疯子,兄弟杀干净,朝廷里的气氛冷到骨子里。简文会憋气压在心里,还是实在咽不下去,几番进谏。说实话,谁都知道他胆子大,可“披肝沥胆”就差没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可惜,昏君听不进话,把他一脚踹下去,贬到祯州。官位虽远离中枢,人心那根弦却紧绷着。
在祯州那些年,他没怎么松懈。不为自己家,也不为名声,但凡有一丁点力气的,都拉来干实事。官衙离家乡遥远,沟壑纵横,但他说,“这些百姓跟咱小时候一样苦。”百姓记得他公正,做事有条理,每天还能拨空跟村民唠两句家常。可长年操劳,身体吃不住,又终于倒在岗位上。最终,老百姓抬棺送别,流着眼泪,说这才是他们的“活菩萨”。
简文会死后,传说他家的井水依旧清澈。他的老屋叫魁岗堡,那口“状元井”成了村里宝贝。日子慢慢过去,到明朝,井边又有新故事。
过了好几百年,那口井边上又出了个伦文叙。出身比简文会还难——爹是卖菜的,屋里能“见天”的地儿都是菜篮子和泥土味。倒也奇了,从小聪明得不像话,别人玩泥巴,他在门口听私塾先生讲课,先生见他太专注,干脆收做免费学生。这种事现在很少见了——那时候,能进塾,就是全村的荣耀。
伦文叙也吃过人情冷暖。家里没钱买书,他就抄,甚至熬夜点蜡撞着写。他常替爹妈送菜去,一心想着诗书和仕途。有个老粥店老板,见他骨子里有狠劲,天天用卖剩的碎肉粥款待他。他若无其事地多念些诗,也就多喝几碗粥。
后来,伦文叙中了状元,村里年轻人都去看他的风头,他却悄悄回粥店头。他说,许愿的时候,是吃着这碗“状元及第粥”,才有了今天的出息。他自己写了匾额,倒也让这一碗粥火到了今天,人间小善,往往就这么流传下来。
人们记住了他的诗才,更记住他的故事。传说他脑袋特别大,老先生曾断言“小子他日魁天下”,还真是应验了。科考殿试那年,碰上比肩的对手柳先开。皇帝出题《明月》,俩人各抒胸臆。柳先开写的是“不许旁人折半枝”,气势十足,像是要一枝独秀。伦文叙却想象着自己去广寒宫,把月亮都抱下来。这一道诗意,念出来让人心里一动。皇帝翻卷子,点头笑,说状元就是你了。
命运有时像才子的诗句,平日里烟火世俗,等着时机一到,才在千钧一发时吐露锋芒。伦文叙成名后,还不忘带孩子们走读诗书。他那三个儿子,个个出息——乡试、会试、殿试,连着三元及第,成了世人羡慕的“一门四进士,父子魁三元”。旧祠堂门口那副对联,说尽荣耀:“文章四海无双士,翰苑中原第一家。”
有趣的是,那“阅江楼上阅江流”上联,谁也对不出。他一笑:“映月井里映月影。”如此点拨,连水光月色也成了绝妙好对。
如今村里老祠堂不在了,换上红花桥、状元桥,走一趟,似乎还能听见孩童的读书声,“开笔礼”之后绕着走,沾点慧气。井水依旧,清清亮亮打在小桶上。
说到底,一方水土,养人的也养心。状元井旁边的风,吹过菜地、粥店,也吹进了寒门子弟的书生意气里。有时候,命运不过是熬过黑夜随手递来的一碗热粥,谁也道不清哪家孩子,下一个又踏着月色当了状元。你说,这一井水里,到底藏着多少未完的故事?
- 上一篇:毛泽东缘何对湖北武汉情有独钟
- 下一篇:七律 读《中国历代帝陵》感怀(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