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传离婚?徐帆58岁就憔悴得像是70岁老太太,她到底怎么了?

发布时间:2025-09-08 19:36  浏览量:2

前些日子,58岁的徐帆因一则离婚传闻再上热搜,她与女儿紧急澄清:很爱彼此。

回应看似轻松,但网友的关注焦点却早已转移到了她的近照:面容松弛、步履蹒跚,像极了七十岁的老太太。

事业慢了、绯闻多了,隐忍的婚姻、退让的性格,加上对家庭的长年付出,似乎悄悄将她压成了“角色附体”的现实版母亲。

如果对徐帆的印象还停留在《大撒把》里那个干练、清爽、一举一动透着青春气息的都市女性身上。

那看到她最新的街头近照时产生的“反差震撼”,倒也不难理解。

照片里,她身穿一件宽大外套,走在超市停车场,手推一车满满当当的生活用品。

头发随手一扎,没有造型可言,素颜状态让人几乎认不出她是谁。

原本清晰立体的五官,变得模糊不清,法令纹、眼袋、色斑统统上脸。

走路的样子也不像过去舞台上自信潇洒的女演员,而更像某位正在谨慎小心走路的七旬老太。

可事实上,她还没到60岁,这不是普通的岁月变化,也不是简单的保养问题。

对比那些同龄还在红毯上神采飞扬的女星,陈冲照样演国际大片,巩俐状态稳健,刘嘉玲一身肌肉线条不输年轻人。

这种从气质到步态的整体松弛,说到底,是一种“被生活拖累”的结果。

婚后多年,她从没把自己摆在“主角”位置。

在公众面前,她是冯小刚背后的女人,是那个拍戏从不抢角、不争戏、不炒作的“识大体者”。

在家里,她是养女徐朵的妈妈,负责生活大大小小的琐事。

角色的转变从来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尤其在丈夫名声响、人脉广的情况下,她选择了后退。

更让人唏嘘的是,她从来没有把这份选择讲成牺牲。

就连丈夫的各种“新闻”,她也一笑带过,那句“让他占便宜就占吧”听上去像调侃,背后却满是沉默的隐忍。

那不是宽容,而是多年相处后形成的“默认规则”。

懂得让步、懂得识趣、懂得收场,是她给这段婚姻系上的安全带。

毕竟,她是从当年王志文身边那个不被承认的女朋友,转身成了冯小刚的合法妻子。

与王志文那段感情,徐帆哭着离开,两人老死不相往来,连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留下。

与冯小刚这段感情起步也不“清白”,他当时还没和前妻张娣离婚,徐帆就已经“站在了他身边”。

两人公开互动、合作作品、甚至一起出现家宴,不说明但都默认了彼此的新身份。

也正因为这段感情的“特殊起点”,外界对他们的婚姻,从来就没有过信任感。

冯小刚在电影圈他是个才子,但在生活里,他绝对是“绯闻制造机”。

女主持人沈星的“过夜门”事件,狗仔图拍得一清二楚,闹得满城风雨。

苗苗那场“酒后跳舞事件”,也是他在座众人都惊呆,幸好陈道明打了圆场,不然又是一场“娱乐大翻车”。

这些事,每一桩换个家庭都够吵一架的料,但徐帆硬是一个都没当回事。

她不是没回应,而是每次都用“最官方”的方式轻描淡写地化解。

没有拉扯、没有对骂,没有上节目控诉婚姻,甚至没有拉丈夫出来合个影秀个恩爱。

但无论是哪一种评价,都无法改变一个现实——她是“冯太太”,而这三个字也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称谓。

主动领养了女儿徐朵,从小到大亲力亲为,陪着上学、出国、走红毯,几乎每一步都亲自参与。

别人为戏宣传,她则为女儿高考、毕业奔走忙碌。

她很少提及自己的母爱,但从细节中能看出她把“当妈”这件事放得比“当女主”重要多了。

而正是这种“从舞台回归厨房”的转变,让她的状态逐年发生变化。

人终究不是工具,长期的妥协也会让一个人的精气神被消耗得差不多。

徐帆年轻时演技锐利,那些年她最出圈的角色都不是温吞的中年妇女,而是有力度、有转折、有崩溃边缘感的“极致女性”。

《唐山大地震》里的母亲,为了家庭选择牺牲女儿,最终跪地忏悔,一幕成了当年大银幕最催泪画面之一。

《青衣》里的筱燕秋,把戏曲演员的“疯魔状态”演得入木三分,情绪爆发之下没有一丝虚假。

这些角色背后,是徐帆当年旺盛的表达欲,是她对角色有着极强共鸣的职业冲劲。

但后来,这股“表达欲”被生活掐断了源头。

不是没有作品,而是每当有机会出现时,她总要先权衡:会不会影响家里、是不是要出差太久、适不适合自己的状态?

直到那部《烟火人家》一播出,弹幕上立刻出现一堆“我妈附体”的惊叫。

不翻女儿包不安心,安排相亲比婚介所还熟练,连前任都得亲自打电话断联,孟明玮这个角色徐帆演得太像了。

一位曾经站在文艺片巅峰的女演员,如今能把“逼疯亲生女儿”这件事演得如此丝滑自然。

不像是演出来的,更像是她生活里真的见过、听过、甚至自己也“练过”。

而最难得的是,不管角色多讨厌,观众都不会把“恶感”投射到她本人身上。

所以当她说“我都烦自己了”时,倒让人觉得有点真实又好笑。

不过,拍戏归拍戏,现实生活里的徐帆,却早已把重心从“剧本”转向了“日子”。

这次拍《烟火人家》,是她17年来第一次高强度地连轴转拍了60天。

平常的她,能不拍就不拍,能不上镜就不上。

菜市场比片场重要,照顾家人比红毯更优先。

她说自己怕复杂的事,一天能安稳做点饭、跑个菜场、带孩子看看书,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话听起来有点像“佛系中年”的标配台词,但徐帆是真这么活的。

所以,在《烟火人家》之后,她再次消失就显得没那么意外。

只是每次她回归,总让人惊讶:原来她还在。

而这份“还在”,并不是因为她需要存在感,而是她的表演,总能让人重新想起:“对,这才叫演戏。”

徐帆不是靠哭戏抢镜的演员,也不是靠妆发取胜的流量。

她演的,是生活里的那点“哽”。

你可能不记得剧情怎么走,但你一定会记得她那个叹气的神情,或者低头说一句“我这还不是为了你好”的语气。

她演的是很多人不愿提起、但总躲不开的家庭情绪。

女人,除了隐忍和包容,还有别的活法吗?

当徐帆在《青衣》《唐山大地震》《烟火人家》中一次次奉献出极致的情绪表达,换来的却是“皮松肉垮”这笔账值不值得?

娱乐圈从不缺少女感女星,缺的是敢把生活过成自己模样的中年女人。

如今的徐帆,还愿意继续拍戏,还能为角色“归零重建”,这一份能力本身就是她的价值所在。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容但隐忍的女性,是一个强大但疲惫的演员,是一个永远退在男人身后,却被风吹皱了脸的徐帆。

徐帆辟谣与冯小刚离婚:坚如磐石.红星新闻 [引用日期2025-08-02]

徐帆:人艺的戏就像老家具.北京青年报 [引用日期2024-05-27]

徐帆:我愿做个长情的人丨人物.新京报 [引用日期2024-05-25]

要想看“虐心”,首选看徐帆.BRTV北广人物周刊 [引用日期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