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作家苏北:“我们都被汪曾祺先生照了一下,也被彼此照了一下 ”

发布时间:2025-09-08 17:49  浏览量:2

9月6日下午,有“天下第一汪迷”之称的作家苏北在高邮汪曾祺纪念馆报告厅举行了新著《慕汪斋集》分享会。这场文学盛宴,是汪迷们的文学探讨交流会,也是苏北几十年来的创作成果汇报会,让读者更加懂得如何去爱汪曾祺、学汪曾祺,更好地阅读传承汪曾祺文学主张:用自己的文字去寻求自己的文学空间,“烟火人间的平淡、小温大爱的暖意”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报告厅内一如以往座无虚席,从安徽、山东赶来的汪迷,扬州职大、高邮中学、高邮中专的学生们,以及汪迷部落文学社会员等文学爱好者早早地静待开场。作家凸凹、评论家孙生民、汪迷部落文学社名誉社长苏北,以及从山东“奔”来的汪迷代表邵正红为分享嘉宾,扬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赵德清主持了分享会。

意外之喜:凸凹荣任“汪迷部落文学社顾问”

作家凸凹是知名的汪迷,他有段广为流传的“汪迷”名句——“我爱读汪曾祺到了这般情形:长官不待见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感到人家待见不待见有屁用;辣妻欺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心地释然,任性由她。”凸凹把汪曾祺当作父执人物,虽无缘谋面,但一直是敬的,并把他的创作理念当作自己的人生信念。因此,自己的写作姿态就放低了:写小人物,关注民间情感,把能贡献温暖当作自己的创作伦理。他说:“汪曾祺是‘慢’的守护神,苏北是‘慢’的接班人。”苏北是身趣、情趣、意趣的写趣高手,是大爱无声、大画无形、深入浅出、批恶向美、审美向善。与汪老一样都是最懂女性美的圣手,对女性敬重敬爱敬畏,写女性纯情纯净纯美,不但有身形之美,还有灵魂之美、心理之美,学到了汪老的真经,成就了苏北式的文字。

赵德清在主持中转述陆忠场、姚维儒、孙郁、汪惠仁、张森、黄兆辉、刘琼等人对《慕汪斋集》的评价,或言其“以汪氏笔法写汪氏其人”,或称其“是致敬,更是独创”,或赞其“文字里有里下河的烟火气,也有文人的清气”。

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姚巍称《慕汪斋集》“以散文笔法为汪曾祺立传,既见先生风骨,亦显苏北才情”。《慕汪斋集》责任编辑宋晓津忆及编辑过程,“如与两位才子隔空对饮,一老一少,一淡一浓,皆是文章三昧”。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认为:作为作家的苏北,是一个独特而值得研究关注的存在。他不炒作,不喧哗,是安静又不能忽视的存在。他的人很少出现在前台,他的作品却始终是中国当代散文写作的“一家”。他的作品有与众不同的“文气”“古意”。他的文字古雅、清新,是淡而有长长余味的那一种。他的表达深情、真切,是从生命和生活的真实经验中攫取而来,是能给人以温热之感的表达。

言归正传:苏北“我写汪先生,也写我自己”

苏北表示:“我写汪先生,不是写传记,是写一种气息,一种活法,一种在烟火里也能开出花来的从容。”汪曾祺的文字是“夜航船上的灯”,自己则是“提灯的人”,一路走,一路照见自己。他坚持写作已近40年了,以持续对文学的热爱为动力,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文学。生命不息,写作不止,他对汪曾祺先生的热爱、对高邮的热爱还会持续高涨,写出好作品,为宣传好“汪曾祺的高邮”和“高邮的汪曾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评论家孙生民发言中指出,苏北写出了一个“活的汪曾祺”。他从学术角度切入,认为《慕汪斋集》的价值在于“以散文笔法做人物研究”,打破了“学术”与“文学”的壁垒。

分享会尾声,苏北致答谢辞。“我写汪先生,汪先生也写我;你们读我,我也在读你们。文学就是‘互相照亮’,今天,我们都被汪先生照了一下,也被彼此照了一下。”从迷恋汪曾祺、追随汪曾祺,到能够不拘于汪曾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苏北的“慕汪”底色,正是真诚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