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新标本!日籍华人石平被中国重拳制裁,北大才子自毁前程
发布时间:2025-09-08 17:23 浏览量:2
2025年9月8日,中国外交部掷地有声,宣布对日本参议员石平实施三项重磅反制:冻结其在华财产,禁止境内组织个人与其交易,拒发签证并禁止其及直系亲属入境。这位北大高材生出身的“新汉奸”,靠着抹黑中国、否定历史爬上日本政坛,如今却被一纸制裁打回原形。石平的堕落,究竟是如何酿成的?这次制裁,又传递了什么信号?
石平,196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父母是高校教师,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可谓天之骄子。1988年,他以公派留学生身份赴日,在神户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然而,2007年,他改换日本国籍,改名“石平太郎”,彻底撕下中国人的身份标签。从此,他以“反华急先锋”的姿态,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更可悲的是,石平为了在日本政坛立足,不惜以否定祖国为敲门砖。他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污蔑30万遇难同胞的史实为“编造”,还叫嚣“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甚至支持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2018年,当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为南京大屠杀鞠躬致哀时,石平竟在推特上怒斥其为“国贼”。这种数典忘祖的嘴脸,令人不齿。
石平的反华之路,始于他投身日本极右翼阵营。2008年,他拜访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获其“充分肯定”;2012年,他推动安倍晋三复出,为日本右翼势力站台。从《产经新闻》到《正论》《Voice》等右翼刊物,石平的文章充斥着对中国的污蔑,主题只有一个:丑化祖国,讨好日本。他的竞选口号“守护日本”,无非是用歇斯底里的反华姿态,换取维新会的选票。
2025年7月,石平以日本维新会候选人身份,靠4.8万票挤进参议院,成为日本首位华人血统的男性参议员。可讽刺的是,他在日本远非主流。维新会仅占参议院7.7%的席位,影响力局限于大阪。石平的当选,不过是右翼派系分裂的“捡漏”结果。更何况,日本网民对他嗤之以鼻,骂他“再归化也不是真日本人”。这种内外夹击的尴尬,恰恰暴露了石平的投机本质。
石平自诩“最懂中国”,却早已与现实脱节。多年来,他未踏足中国半步,所谓“洞察”全靠二手媒体拼凑。他在《产经新闻》开设“石平中国观察”专栏,炮制涉台、涉疆、涉藏的谣言,甚至对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说三道四。近期,他还因发现中国网民恶搞裕仁天皇的视频,第一时间上报日本政府,挑起外交风波。如此“卖力”,无非是想证明自己的“忠诚”。
可笑的是,石平的“专家”身份,在日本政坛根本不值一提。他自以为靠中国出身就能在对华政策上指手画脚,却忘了日本国会讨论外交议题的机会寥寥。作为“一年级新生”,他在参议院的发言权微乎其微,注定是边缘角色。
中国外交部的三项制裁,可谓雷霆万钧。冻结财产、禁止交易、签证禁入,不仅断了石平在中国的任何经济与社交可能,也让他的直系亲属付出代价。这不是简单的外交回应,而是对所有背叛民族、损害国家利益者的严正警告。石平或许以为,改了国籍就能肆意妄为,但他忘了,民族血脉无法割断,历史底线不容触碰。
更关键的是,这次制裁恰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意义非同寻常。石平的言行,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挑衅,更是对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的亵渎。他的“荣耀”回应,不过是垂死挣扎。面对中国14亿人民的民族感情,他那点政治伎俩,不过是蚍蜉撼树。
石平的悲剧,还在于他高估了自己在日本的价值。日本社会排外情绪浓厚,即便他费尽心思“比日本人还日本人”,仍被视为“外来者”。参选期间,他和家人饱受威胁,甚至一度退选。即便侥幸当选,他加入的“日华议员恳谈会”也只是边缘组织,难以影响日本主流政策。维新会的局限性,更让他的政治野心成了空谈。
更值得玩味的是,石平的“反华”表演并未赢得日本国民的真心认可。他自称要“制定反间谍法”“提高入籍门槛”,却忘了自己正是“归化者”。这种自相矛盾的立场,只会让他在日本政坛越走越窄。待他的政治利用价值耗尽,等待他的,不过是被边缘化的宿命。
石平的堕落,是一场自卑与投机的双重悲剧。他以为靠否定祖国就能换来日本的接纳,却忘了,背叛者的下场从来都是两头不讨好。中国外交部的果断出手,不仅是对石平个人的清算,更是对所有“新汉奸”的震慑。无论他如何改名换姓,历史都不会饶恕数典忘祖之徒。
这场制裁的意义,远不止于惩戒一人。它向全球传递了清晰信号:任何挑战中国主权、践踏民族尊严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石平或许还能在日本的右翼圈子里苟延残喘,但他的名字,已被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供后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