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9年,广川王刘去从井中捞出一女子,然后扔入大锅中煮成粥
发布时间:2025-09-05 20:16 浏览量:2
其实有时候,咱们真想明白那些王公贵族的心,人哪,真不一定靠读书就能端正三观。有本事有学问、从小吃好穿好、姿容风度都挑不出毛病,可干点事能叫人胆寒。那天,大汉广川郡的王爷刘去,亲手把一个女人从井里捞起来,脸上没什么表情,只简单吐了句“死不足惜”,紧跟着叫人拖到灶前,锅里备着桃木灰、毒药——那女人还有气息,硬生生就扔进去煮。要搁平常老百姓家,这本就是一场天打雷劈的腌臜事——可他堂堂一代皇子,竟视作寻常。
细细一琢磨,刘去也是个挺矛盾的人。生下来带着皇家血统——他祖宗汉景帝,父祖几代传位,一身富贵。他小时候也是跟着儒学先生读书,能背诵经史、舞文弄墨的,琴棋书画样样通。别说那时候,搁现代城里学校你也得说人家是文艺青年,举手投足说出口就是一番道理。可惜,风流潇洒容易,总归挡不住心里的阴沟。这样的才子,人的另一面,却黑得像锅底。
刘去的两大癖好,真是说起来都丢人。平常人家是爱钱贪女色,他倒是两样都来:白天自己穿着儒袍,私底下却招了一帮力士,去荒坟野冢里刨坟掘墓。不是一两回,而是乐此不疲。民间那些流传逸事,说他曾带着亲信夜走乡野,遇着守墓人一律打昏,在破烂的泥土里手刨出些金器玉带,全都带回府中堆了箱子。落到那时候,谁还敢跟他讲什么孝道?有些传说说他掘过好几位有头有脸大员的大墓,不过这些宝贝后来去哪儿也没人说得清。
女人嘛,他眼中那是另一种“奇货”。王府里老婆、妾侍、清倌人多得数都数不清,可他还嫌不够。真有点像现在有些暴发户,“女伴换着花样来”。有回他去闲逛青楼,倒也没半点遮掩,随手一抬头,看到一女孩坐在中间弹琴。那女孩子眉眼低垂,琴声里头还带点泪意,可你说她媚态十足也不为过。在场大伙儿全愣了,刘去二话不说,直接“包场”,那女子自此就进了王府。
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全是戏?这女子叫陶望卿,也难怪留得这么个名字。家里实在太穷,父母咬牙卖女进青楼,也就是图个口饭吃。陶望卿不傻,进那种地方,如果不会讨好逢迎,就得日子更苦。她憋着劲学琴学舞,时日一久,总算成了家喻户晓的头牌。这样的姑娘,你给她一丝希望,她就想拽住不撒手,指不定哪天真有“良人”把她带离烟花巷。碰到刘去这样的风雅少年,本就身价百倍的人物,陶望卿心头未尝没有那么点“鱼跃龙门”的念头。有传言说她初进府时,夜里梦都能笑醒。
陶望卿确实得宠,几个月里头刘去几乎见不着别人,就围着陶望卿转。府中那些老牌妃嫔见状,或酸或恨不一而足,但没人敢明着出手。唯独有个人不容小觑——那便是“王后”昭信。这昭信并非泛泛之辈,也曾入宫十数载,城府极深。她过去怎么逼退情敌、怎么赢得刘去宠爱,在闺阁里头人人皆知。听说她甚至能用一句端茶递水的话挑拨左右权利,翻脸如翻书。
这种女人啊,面上温柔,心里拎得清。陶望卿被捧得像仙女一般,自然防备心松弛,面对昭信那套“自家姐妹”的温言软语,很快就信任了。昭信那头却像猫逗老鼠一般,一面嘘寒问暖,一面背地递话给刘去:谁知这新来的能有多少本事,指不定心思花巧呢。刘去宠爱陶望卿逻辑全凭一时情味,对于昭信的枕边风却未必上心。但昭信耐性极好,没有急于求成。
这女人有办法,等候时机。一日,她捏造了件“趣事”。自言刘去爱看“美人画”,如果陶望卿能请名家画一幅,就更得宠爱。陶望卿果然没防备,自以为知己,满心欢喜请来了昭信安排的画师。这画师来头不小——是当朝的小吏善画胭脂,一手人物画惟妙惟肖,京城内外都知道。“你得脱下衣裳,显出曲线才好画啊”,话说出口就有人脸红。陶望卿不疑有他,笑着照做,最后躬身呈画给王爷。
本以为是献媚,没料刘去看得脸色铁青。画师绢帛上那幅,确实是个人体美而不腻,可对刘去来说,满门尊贵,偏偏女人弄出这等画作,还拿出来炫耀,无异于“败坏门风”。他不分青红皂白,开口就是侮辱、重话如刀割。昭信一看情势,趁火打劫,“她那画师可不止来画画啊,穿堂夜入,还有床褥是那家官吏的!”一屋子下人目瞪口呆,也没谁敢多说——本就不是个讲道理的府邸。
这下彻底给陶望卿扣上绿帽子帽子了。王爷平生最恨这点,他那些个糊涂情事心里清楚个透,却容不得别人忤逆。陶望卿被押下去,扒了衣裳,群人鞭笞——皮开肉绽都不止,烧铁棍子烙下,传出铁锈焦肉的气味,还能听见凄厉惨叫。说实话,这种场面,在宫里不常见,在民间更不可能见。陶望卿惨到极点,心底最后一点气力也消磨净了,趁人疏忽,挣扎着跳井。可讽刺的是,她连死都死得不干净,被人捞上来,剪了舌,削了鼻唇,最终仍被拖到灶下,丢锅炖成了一锅糊粥。整个过程谁也没为她求情,府邸的仆人们噤若寒蝉,生怕惹祸上身。
这事流传出来,有人说“自作自受”,也有人暗里替陶望卿落泪。其实这样命运的女子,千百年来又何止一个。她的名字,没有刻进史册里的那些“贤后淑妃”,可细细琢磨下来,比很多故事都更让人抓心挠肺。世道非黑即白,人心却总有灰色地带。陶望卿或许自始至终不过是人家斗争里的一颗棋子。而刘去,表面少年翩翩,心头却珍藏着无尽黑暗。王府里的阴影,像煮粥那锅灰,越熬越稠。
人生短短几步路,对于那些生来就在泥淖里挣扎的女子,命门从不在自己手里。可换个角度,谁又真的比刘去活得更明白呢?不说别的,每回听到这种事,我心头总难免泛起些无奈。倒是想问一句——王也好,美人也罢,最后煮成一锅粥,谁能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