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S游戏《皇帝》:当年你喜欢励精图治,还是沉迷在后宫?

发布时间:2025-09-06 11:49  浏览量:1

小时候进电脑房混的时候,总能碰到几个大孩子死盯着一款满是字的老游戏,那就是《皇帝》。说实话,和那会流行的《仙剑》啊、《红警》啊比起来,这游戏真是“土到掉渣”,画面老掉牙,战斗场景简直跟下象棋似的冷清。小小年纪,看见一排排政务表格,哪懂什么“帝王心术”?但等我再大一点,那种操纵山河社稷的瘾头却慢慢上了心——原来,做皇帝也能让人上头。

别看外表糙,其实《皇帝》这盘棋玩起来花样多得很。你想正儿八经当个治世明君也行,每天批公文、搞建设、拉拢打压臣子;或者你嫌累,索性学某些皇帝,摆烂,天天乐呵呵往后宫里一钻,花天酒地没人管。兴趣要再偏点,还能转型子女教育家,把亲生的、抱养的王子公主全扔到书院里,恨不得个个都是才子佳人出身。说白了,你的江山怎么折腾,全凭一念之间。

我刚开局那会,多少还有点“理想主义”。想着不能辜负社稷啊。结果一上朝就头大:一堆老臣时不时递本,满嘴模糊不清的小楷字,看得人心浮气躁。左边要办赈灾,右边闹个升迁,做点大事得求人情世故——这不就是咱现实升职加薪那一套吗?官方的事,一步没跟上,地方就闹起“派系割据”。你想偷个懒,回头安庆某个郡守“心灰意冷”,转头揭竿而起,头疼得抓狂。

说起来,这游戏真的不拿皇帝当人。明明三公九卿一个不少,结果啥都得自己拍板。你不搭理某个部门,新疆或广东马上变冷宫,动不动忠诚狂降,该当家却变成“甩手掌柜”,结果下放权力就是分家,到头来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更离谱的,早期皇帝弱得跟做贼似的——体力低到连几个奏折都批不了。才刚处理完积案,就被累昏过去。这么说吧,如果真有穿越,怕是第一天就得被拖回床上。想补一补?要么独自睡一觉,要么钻进后宫,那劲头能回点血。宿舍一夜,精力上来一点;但要混进后宫,效果还得看“人品”。大美女像王昭君,这回复效果绝对肉眼可见。要是倒霉遇上个面相狰狞又身体虚弱的妃子,闹心得很——咱也相信古人重色,所以有时候真能体会为啥“英雄难过美人关”。

其实,体力远远不只是睡觉或者“彩旗飘飘”。你别忘了,耳听朝堂风云,眼盯群臣角逐,朝会刚散,门外还有一堆请愿。你想松口气,御花园遛遛鸟、看场戏,琴棋书画全都少不了。有人说,玩这个游戏像在体验“老板日常”:论事忙,皇帝真不比现代996白领清闲。

我玩着玩着就学起了朱棣那股劲,从政务里一抽身跑到后宫纳宠。当然,故事也没那么简单。乐得昏头转向那会,后宫迎来新人一波又一波,渐渐发现江山开始鬧革命。不是国库亏空,就是十万火急的敌军来袭。最怕的还是夜里,他国刺客成群结队地摸进来,有一次连床都没躲过直接“见祖宗”了。怎么说呢,这皇帝命苦,没个铁打的身子可真熬不过去。

属性成长这事,其实就是个“人生修炼”。你光指望睡觉加体力肯定不行,还得进善本御书房钻研、武道场磨练、百剧院学才艺、甚至还得凑时间到棋艺楼下落两盘。就像现实中的“自律逆袭”,光有天生的好命还真没啥保证。每项都拉一拉,哪怕打猎也不只是玩,更能锻炼体能——真有那种“帝王的修炼”意味,就怕你耐不住这份苦和闷。

说个有意思的地方,游戏里还有“寿元管理”这一出——青炉房炼丹。说通俗点,和秦皇汉武追求的长生不老一个道理。你想一步登天,炼几个丹吞了提升属性。但风险事实在高,偶尔一口下去不是毒得吐血身亡,就是精神萎靡。鸡贼点的玩家早就学会了:不成先让小太监演个小白鼠,没事了再自己下口。曾经我一次炼丹前忘了存档,把手底下招来的大美人和满朝文武全丢进历史尘埃,那叫一个心疼。

玩多了《皇帝》,也不禁琢磨,古代那些真皇帝还真过得没咱们想得那么潇洒。你以为皇帝就是“天下第一人”?说到底不过是一介高危职业。功成名就,有时靠的不仅是背景和运气,还得有点熬夜耐力和心力,偶尔摊上干点亏心事,还得看运道。就像“成长型玩家”,你可以锋芒毕露、可以低调生存,最后能不能善终——那可不一定。

有件事挺有趣。游戏设定看似荒诞,可越是钻研越觉得贴近现实。那群被史书写作“昏君”的家伙们,有时不过是没熬过一波突发事故——什么“后宫干政”、“宫变政变”,要不然哪有那么多“中年暴毙”?老百姓只看热闹,内里的勾心斗角和精力掏空,玩过的人心里明白,谁都不是生下来就天命不可挡。

这样琢磨着,游戏档案其实也是人生存档。一次存错档,多少“江山美人”就没了重来的机会。你说,真有机会换一条人生轨道,是不是也得学着“多手准备”?毕竟啊,不是每个人都能天天做皇帝,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熬过刺客的夜。

也许,这才是“人生如戏,全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