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建”1800年建德,遇“建”七载建马
发布时间:2025-09-06 09:21 浏览量:2
东吴三国时期,有一俞姓武将,因善用兵、有将才,被孙策赏识收为义子,赐姓孙,后因赫赫战功,被吴王孙权封为“建德侯”,取“建功立德”之意。而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 ,孙权从家乡富春县划分出一块地作为“建德侯”孙韶的食邑,建德的历史便由此拉开序幕,而后从未中断,至今已有1800余年。
严州古城建德侯孙韶像 图源梅城镇
此后世代传承,是1300多年前,连接钱塘江上游徽州和下游杭州之间唯一州府的建德;是60多年前,拥有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大型水电站的建德。
扼三江、跨五州、连三省,千年文明生生不息;山青秀、水清凉、雾奇特,17℃新安江水闻名遐迩。
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与传承,从来不止说说而已……
千百年来,建德故地才人辈出,将相贤侯、状元才子数不胜数,更有无数流寓文人在此留下灿烂文化。时过境迁,岁月不能回首,而那些难忘的故事却因技艺传承,在一座座庄严矗立的石牌坊间,得以存留于历史长河。
据史料记载,建德牌坊肇始于唐代的里坊制坊门。宋代绍兴己未春,董弅的《严州图经坊市》中,已记载有阜俗坊、辑睦坊等19座牌坊;而《光绪建德县志坊表》记载,当时有里仁坊、辑睦坊等122 座牌坊。在严州古城内,有记载可考的石牌坊在历史鼎盛期达到187座,加上严州城外近郊的牌坊12座,总共达到199座石牌坊。历经朝代更替,直至晚清时,府城内仍矗立着115座石牌坊。
这些牌坊,不仅是古严州辉煌成绩的载体,更是当地风土人情的重要见证。
建德侯坊,图源梅城镇
今天,在古城中轴线的正大街,“建德侯坊”仍能听到历史的回音,因建德侯而置建德县,“建功立德”的要义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失去本真,直至今日仍历久弥新。
同样瞩目的,还属古城太平桥旁为旌表和纪念北宋范仲淹而立的“思范坊”,这位在睦州(北宋景佑年间,建德县属睦州管辖)执政不过半载的知州,兴利除弊、体恤民生,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州府官办书院——龙山书院。范知州还捐献俸禄,募集资金,为一代高士严子陵构建祠堂,并留下了不朽名作《严先生祠堂记》,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起被后世铭记的,不仅有严子陵的高风亮节,还有范公的丰绩伟业和“先忧后乐”的精神追求。
思范坊,图源梅城镇
古城里,不仅有为缅怀将相名臣而建的牌坊,也有为纪念文人名士而设的牌坊。这些牌坊的设立与传承,是一代代“建德人”为家乡与流寓之所竭诚尽节的象征,也熏陶着此后一辈辈建德儿女,建立德政、质真若渝。
建德地处新安江、兰江和富春江三江交汇处,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重要之处不言而喻。今天,在新安江上,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建造的大型水电站静默矗立,这座被誉为“华东电网的明珠”的大型水电站,历时20余年终成,是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
新安江水电站不仅是水力发电界的奇迹,为建德乃至长三角的工业起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创造了巨大综合社会效益。同时,也使得从新安江水电站喷涌而出的江水常年保持在14℃-17℃恒温。
流经建德的新安江水,除了17℃恒温外,还有一个奇观便是“新安奇雾”(又称“白沙奇雾”)。当从新安江大坝坝底深处喷涌而出的低温江水遇到水平流经新安江面的暖湿气流,气流冷却就凝结成了江雾,江雾在低空弥散,梦幻缥缈、恍如仙境。当水汽深厚时,江雾可至十余米高,隐于山水间,更是隐绰悠扬、如梦如幻。
从20世纪建成到21世纪不断被提及、并纳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新安江水电站的伟大,将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里一次次被看见、被铭记。
在建德,从未中断的人文历史诉说着延续的意义;适时而为的工业科技展现着进步的力量。当宏大视角转向人本主义,新时代的建德以另一种更贴近生命本身的方式,展现千年传承的山水诚意。
依托丰富资源和地理位置,建德正努力打造“轻极限运动”活力新引擎。作为一项长跑比赛项目,马拉松无疑是一项以高强度、长距离著称的极限运动。
建德马拉松,亦延续着建德传承的力量,自2019年创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11月16日,第七届建德马拉松将如期而至,在新安江景区鸣枪起跑!
过往六年间,建马不停发展、不断完善,只为不负每一位跑友期待。第七届建马又将带给大家怎样的感动与美好?
11月16日,17℃新安江畔,热爱的力量将再度集结,奔跑向前,只为超越自我!这个冬天,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