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院闲谈(三)
发布时间:2025-09-05 15:36 浏览量:5
上元多典
自古而今,一年中多事之月夜,除除夕外,便是上元,即正月十五夜。北人食元宵,南人食汤圆,古时又称“浮圆子”“如意圆”。《闻见瓣香录》载,宋人谓元宵“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至明代,京城人只在上元夜食此物,故谓之“元宵”,沿用至今。余将是夜称为“中国之情人节”,何也?盖因古时上元观灯,为千年民俗,闺中女儿此夜可观灯上街。于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情人约会、邂逅成亲,成就多少一帘春梦。翻检文艺作品,《红楼梦》中幼女香菱走失,《水浒传》中道君皇帝幽会李师师,《清风亭》中张元秀捡回弃婴张继宝,王老虎抢走女装才子周文宾……皆在上元之夜,便是辛弃疾“千百度”所寻之人,亦在今宵。何其妙哉!至于今人热衷之七夕,窃以为,此乃“离人节”,独具悲情,除闺中女儿乞巧外,复有何喜焉?
滨老速写
百岁李滨声先生,新闻漫画家,雅好京剧、魔术,自号“梨园客”。余生也晚,与先生忘年交往凡二十余载。滨老脑勤于思考写作,手勤于书画写生。凡有客至,则邀至对面而坐,为之画速写。滨老画人物速写,不用铅笔用毛笔,不打底稿不勾线,提笔就画,几分钟即完成。老人常自嘲:“我画画有两大特点,一是快,二是不像。”
二十余年,老人只为吾速写一次,画上未着一字。吾带回单位,扬扬自得,徐徐展开示以众人,问:“此画中为谁?”众人异口同声:“王军华!”
吴翁嗜糖
家泰敬老院中,有吴姓老翁,年九十五岁,嗜糖如命。每月可用白糖二斤有余,食米饭,则饭上撒一层白糖;食水饺,则水饺上撒一层白糖。如是者食,方觉香甜有食欲。而医护人员为之监测血糖,指标极正常。众人闻之,惊异非常,无不艳羡。可见遗传基因之强大,身心个体之差异,远非常理可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