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状元圈外的硬核廉吏:汤宗如何成为“大明救灾队长”

发布时间:2025-09-05 08:58  浏览量:2

他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三起三落,数次入狱,最终官至南京大理寺卿,被皇帝称为“列卿之良”。

在明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汤宗虽非最耀眼的重臣,却以其刚正不阿、清廉有为的品格,在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一生历经五朝,屡遭磨难,甚至因牵连入狱十余年,却始终坚守士人气节。

《明史》赞其与李庆、师逵诸人“清介有执,皆列卿之良”。

汤宗,字正传,浙江平阳人(今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生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讲求经世致用之学。

洪武年间,汤宗以贡生身份进入太学学习。太学是明代的最高学府,能入读者多为优秀人才。洪武末年,汤宗从太学生中脱颖而出,被提拔为河南按察佥事。

按察佥事是明代一省的司法官员,正五品,主要负责刑名案件,需要精通律法、明辨是非,汤宗在此任上初步展现了他的司法才能。

不久后,汤宗改任北平按察佥事(北平即今北京)。在北平期间,他亲历了燕王朱棣的势力扩张,这也为他后来的仕途坎坷埋下了伏笔。

建文元年(1399年)三月,汤宗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重要决定。

他发现新任按察使陈瑛(《明史》将其列入《奸臣传》)和右布政使曹昱、副使张琏等人接受燕王府贿金,有勾结之事。出于对建文朝廷的忠诚,汤宗毫不犹豫地向朝廷告发了此事。

建文帝朱允炆立即下诏将陈瑛逮至京师,不久将其谪官广西。汤宗则因功升为山东按察使(正三品)。

这一事件使得汤宗与陈瑛结下不解之仇。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汤宗的命运也随之急转直下。

起伏之一:第一次下狱

朱棣即位后,陈瑛受到重用,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代理都察院事务。陈瑛复官后立即报复汤宗,称其曾揭发明成祖在潜邸时的事。

汤宗被逮捕至京,“下狱论死”。然而明成祖朱棣却表现出难得的宽容,说道:“帝王唯才是用,何必论旧嫌?”汤宗由此躲过一死。

起伏之二:治理苏州

此后,汤宗因故被降为刑部郎中(正五品),后又出京任苏州知府(正四品)。

苏州连年水灾,民众流离失所,逃亡严重,拖欠的租税达一百余万石。面对这一难题,汤宗不忍催逼百姓,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通告富民出米代为交纳。富民知他爱民,不出三个月便全部完纳。

起伏之三:第二次下狱

永乐元年(1403年),陈瑛再次诬陷汤宗坐视水患不管、措施不利,又一次将他逮捕下狱。幸亏朱棣明白汤宗无罪,只是把他贬到禄州(今越南禄平县)任通判(正六品)。

明永乐六年(1408年),因温州同乡、少保黄淮的举荐,汤宗被召任大理寺右丞(正五品)。

在大理寺任上,汤宗展现了卓越的司法才能。当时有外国朝贡使者病死,随从人员说是医生杀死了使者。案件审定后,汤宗仔细查阅案卷,发现疑点,叹息道:“医生与使者有什么仇?有什么理由要杀他?”

他坚持为医生辩白,最终洗清冤情,释放了医生。汤宗因治狱从不循私情,依法依据办案,人皆服其判,故声望日著,有“汤青天”之誉。

不久后,他受命赈济河南饥荒,回来后代理户部事务。

时任大理寺寺丞的汤宗因解缙案件牵连被捕入狱。解缙是明初大才子,江西吉水人,曾任内阁首辅,但因得罪了汉王朱高煦被诬陷入狱。

解缙初入狱时曾遭到严刑拷打,屈打成招,供认汤宗与其同党。史载“词连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皆下狱”。

其中的潘畿也是温州人,是《永乐大典》的副总裁之一。

汤宗为此第三次入狱,被关了十几年。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二月,解缙被锦衣卫灌醉了酒,活埋到雪中冻死,一代才子下场凄凉。

一直到明成祖朱棣死后,明仁宗即位,汤宗才得平反昭雪,出狱复官。随后,他再升为南京大理寺卿(正三品)。

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在位一年病逝,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改元“宣德”。

宣德初年,汤宗到山东清理军事,正值久不下雨,汤宗极力陈述民间饥馑困敝的情况。宣宗为此免除山东的租税徭役,停罢不急的事项。

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身历五朝的老臣汤宗,终因操劳过度而病逝于任上,享年62岁。汤宗去世后,明宣宗大为惋惜,号他为“列卿之良”,诏遣官赐祭治葬。

汤宗在明初政坛上交游广泛,与多位名人关系密切。

与方孝孺:道义之交

汤宗与明代大儒方孝孺交好,时人甚至将两人并称为“方汤”。

方孝孺曾在《送河南佥事汤侯序》中盛赞汤宗:“遇事敏觉而应机立断,执理坚确而奋起勇决。居官三年,吏畏而民悦之。阖境数千里之地,莫不称其美而想慕其为人。”

当时汤宗才刚刚三十来岁,能得到方孝孺如此评价,可见其才能与品德之出众。

与黄淮:同乡之谊

汤宗与黄淮(1367~1449)是温州同乡。黄淮是明朝内阁初创时期的重臣,历事四朝,六次监国,曾得到明成祖十二年多的重用。

正是由于黄淮的举荐,汤宗才得以从禄州通判任上被召任为大理寺丞。

与解缙:狱中牵连

汤宗与解缙的关系则是一场悲剧。两人本是同朝为官,但因解缙得罪了汉王朱高煦被诬陷入狱,汤宗受到牵连,被关了十几年。

《明史》将汤宗与郁新、杨砥、刘季箎、虞谦、李庆、师逵等人并列,称赞他们“清介有执,皆列卿之良”。

汤宗为官清廉有为,刚正不阿,这是他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明初政治环境中屡遭打击却最终得以善终的主要原因。

他一生三起三落,数次入狱,甚至被关了十几年大牢,但始终保持着士人的气节和操守。

方孝孺对汤宗的评价“遇事敏觉而应机立断,执理坚确而奋起勇决”,是对他能力和品格的最佳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