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溯、王赫主编:《江苏历代文选》杂记小品卷
发布时间:2025-09-05 06:58 浏览量:3
《江苏历代文选》杂记小品卷,于溯、王赫主编,广陵书社2025年7月版。
该书选取六朝至清代江苏地域范围内的文人学者创作的杂记小品文数十篇,并对选文从思想、结构、审美等多方面进行详略得当的评析,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所选篇目依照时代来排序,内容涉及广泛,体裁相对自由,以名家名篇为主,收录有刘义庆、刘禹锡、范仲淹、秦观、范成大等人的作品,皆是后世耳熟能详的佳篇名作。
该书力图通过这些形式自由、独抒性情、生动鲜活的杂记小品,展现出江苏独特的文学特征与文化品格,以及历代江苏作家的审美旨趣和精神追求。
目 录
刘义庆
世说新语(选段)
陆龟蒙
蠹化
司空图
移雨神
范摅
云溪友议(选段)
吴淑
洪州书生
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钱公辅
义田记
秦观
龙井题名记
眇倡传
二侯说
马永卿
司马端明讲书
廉布
大桶张氏
张邦基
苏子瞻说故事辞故人干请
范成大
吴船录(节选)
骖鸾录(节选)
周煇
清波杂志(选段)
胡炳文
游钟山记
高启
书博鸡者事
墨翁传
沈周
听蕉记
记雪月之观
吴宽
跋宋虞忠肃公手帖
桑悦
独坐轩记
都穆
都公谈纂(选段)
祝允明
谯楼鼓声记
长桥美人
唐寅
菊隐记
唐顺之
任光禄竹溪记
答茅鹿门知县(其二)
归有光
吴山图记
寒花葬志
宗臣
燕子矶记
报刘一丈书
王世贞
题海天落照图后
书谢灵运集后
读孟子
周晖
刚峰宦囊
张大复
茶说
此坐
钱希言
小韩负心报
李日华
味水轩日记(节选)
袁宏道
虎丘记
王心一
净业寺观水记
李流芳
江南卧游册题词(选段)
王思任
游慧锡两山记
陈仁锡
题春湖词
重建焦山塔记
钱谦益
秋水阁记
书张子石临兰亭卷
谭元春
三游乌龙潭记
徐弘祖
游黄山日记
叶绍袁
甲行日注(节选)
张 岱
钟山
柳敬亭说书
张溥
五人墓碑记
李清
鬼母传
金圣叹
答沈文人永令
奴才
归庄
题墨竹为吴鹿友相公
顾炎武
复庵记
叶小鸾
汾湖石记
高阜
与周减斋先生
卫 泳
元旦
中秋
尤侗
谢人馈药启
汪琬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
游马驾山记
沙张白
市声说
王士禛
游瓦官寺记
焦山题名记
全祖望
梅花岭记
袁枚
祭妹文
沈起凤
桃夭村
沈复
闺房记乐(节选)
陆继辂
记顾眉生画象
破额山人
臭铜员外
管同
游西陂记
饿乡记
梅曾亮
游小盘谷记
钵山余霞阁记
观渔
朱骏声
记剑侠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病梅馆记
鲁一同
致宥函
王韬
招陈生赏菊
鸭沼观荷
纪英国政治
薛福成
巴黎观油画记
前 言
从秦汉烽火间的彭城形胜地,到六朝烟雨中的金陵帝王州;从大唐盛世时的扬州一梦,到明清喧嚷中的虎丘半塘:江苏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其厚重。
《江苏艺文志》
历代江苏文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而江苏的山水风物和人物事迹也滋养着历代才子的文思。其中,记体文和小品文的创作独具特色。
记和小品都是古代散文中的重要文体,而与传、论等文体相比,它们成熟得较晚。“记”在汉代原本是经学之一体,在梁代萧统《文选》和刘勰《文心雕龙》中,也还并不属于一种专门的文体;直到唐宋古文运动兴盛时,记体散文才流行起来。
顾名思义,“记”原本的功能就是记录、记叙。如唐代韩愈的《画记》,逐一记录画卷中各类人物的数量;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详细叙述游览过程,描绘山水形色。宋代以后的评论家认为这种记文是记体之“正”(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
然而在宋代时,记体文的内容逐渐丰富,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人所作诸记,在记叙中加入更多精彩的议论,宋明评论家视之为记体之“变”;至于托物寓意、系以诗歌等进一步创新的记体文,则又被视为“别体”(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
《文章辨体序说 文体明辨序说》
其实,因为随感随记,所以记体本就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文体,因此民国时薛凤昌《文体论》干脆立下“杂记体”一目,认为:“杂记一体,所包甚广。凡浚渠筑塘,以及祠宇亭台,登山涉水,游宴觞咏,金石书画古器物之考订,宦情隐德、遗闻轶事之叙述,皆记也。或施之刻石,则近于碑记;或侈为考据,又近于序跋。虽综名为‘记’,其体不一,是诚杂也!”这是对“杂记”文体最为全面的定义。
而一篇杂记如果篇幅小巧,也就是一篇“小品”。“小品”一词始于六朝时期,原本也不是指文章的体裁,而是与“大品”相对,指同一部佛经的简短版本;到明清时期,才逐渐被用来指称文学散文。
但“小品”也不是一种有明确定义的文体,而是包含记传、序跋、论辩、书启等,只要有简短的篇幅、灵动的精神,都可以称为“小品”。
晚明时期是小品文创作的高峰,当时著名诗人袁宏道曾评价弟弟袁中道的诗文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晚明清初的小品文则与之类似,不仅拥有小巧灵活的形式,更凭借其蕴含的“性灵”而风行一时。
可见,杂记和小品的共同特点是:在形式上不受套路的限制,在内容上可写人、状物、叙事、描景、抒情,随手挥洒。它们是作家自由心灵的体现。
《晚明小品研究》修订本
因此,如果我们用宽泛一些的眼光来看,那么可以说,在“杂记”和“小品”作为文体术语出现之前,杂记文和小品文就已经在中国文学的传统中广泛存在了。
而向后看去,杂记小品文对20世纪以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林语堂、周作人到余光中、余秋雨,历代作为“性灵文学”的杂记小品传统得到了延续和发扬。
历代江苏作家的杂记小品创作,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例如,早在南朝宋时,出生于彭城(今江苏徐州)的临川王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被今人视为“志人小说”之祖,但又何尝不是“杂记”的前身?其中备载魏晋名人的高风亮节、才能禀赋、个性情感和奇闻逸事,被视为“魏晋风流”的代表;而书中的内容尤以东晋故事为多,这些帝王将相和名士鸿儒登场的舞台就是六朝古都南京。
唐写本《世说新语》
因此,本书选入了多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今天的读者翻开此书,就如同回到了东晋时期,化身为“旧时王谢堂前燕”(唐刘禹锡《乌衣巷》)飞入高门,一窥那个时代的“风度及文章”(鲁迅语)。
又如,明清时期,南京、苏州等地的士人文化发达,小品文创作极其兴盛。如有明一代直至清初,仅在今苏州地市范围内就接连诞生了高启、沈周、祝允明、唐寅、归有光、王世贞、陈仁锡、钱谦益、张溥、顾炎武、金圣叹等诗文名家,他们均擅长杂记小品文的创作,本书多有选录。
而从杂记小品文的题材来看,江苏的山水形胜也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据一席之地,例如本书所选文章中涉及的南京钟山、镇江焦山、苏州虎丘、无锡锡山,以及长江、太湖、横塘诸水,不仅有本地文人的题咏,更吸引着外来游赏者、仕宦者留下相关作品。
《张岱小品》,苗怀明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又如本书中高启笔下行侠仗义的博鸡者、归有光笔下情深心细的魏孺人、唐顺之笔下品格高贵的任光禄、张溥笔下不畏权贵的苏州市民……这些历史上的江苏人物虽身份地位不同,但他们的事迹都靠文章传世,今天读来,如睹其面。
作为《江苏历代文选》的杂记小品分卷,本书从江苏历代文人著作和以江苏人物、名胜、事件为题材的历代文学作品中,精选杂记文和小品文近九十篇,希望能够借此窗口,展示自六朝至近代江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以及历代江苏作家的审美旨趣和精神追求。
王赫
2025年3月
《江苏历代文选》
主编简介
于溯,1983年生,天津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毕业。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代表作品有《中国古典文献中的模块化书写》《行走的书簏:中古时期的文献记忆与文献传播》《范晔〈后汉志〉篇目考》《陈寅恪“合本子注”说发微》《文史结合的三种类型》《宣传:中古文学的另一个开端》《互文的历史:重读五柳先生传》等。
王赫,山东安丘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特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经学史、四书学、明清思想文化史。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文献》《中国经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