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不起的“同安马蹄酥”
发布时间:2025-09-05 00:36 浏览量:5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图片来自网络
惹不起的“马巷马蹄酥”
文 /林鸿东
金门自古文风鼎盛,科举时代英才辈出。作为金门科举时代最后一位进士,许琰便是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位。
许琰(炎),字保生,号瑶州(洲),后浦人。据地方志所述,他曾居住于同安县城附近,后来又返回金门董林村定居。自幼聪慧,六岁能作诗,八岁能写文章,十四岁时就著有《寸知编》。后进入鳌峰书院求学,跟随侍郎蔡世远(谥号文勤)学习,研读宋儒性理之学。清雍正甲辰年(1724年)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且名列前茅,丁未年(1727年)成为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他性格孤傲,在散馆考核时因细微过失遭人陷害,被改任知县。于是携琴带剑潇洒离去,漫游于河北、山东、湖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尽情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境遇越困顿,诗作却越发精妙。他曾自叹:“奔波漂泊,本想寻觅一位隐逸江湖的散人、烟波中的钓客,能与我诗才相当、彼此唱和,却始终难遇知音。”晚年时,许琰辞官归乡,闭门谢客,吟咏长啸,清贫却自得。著述包括《玉森轩稿》《鳌峰近咏》《余麟集》《木游集》《方知集》等。客居金陵时,曾将作品合刊为《宁我草堂诗钞》,另著有《瑶洲文集》《诗余词调》,并主持纂修《齐河县志》《荏平县志》《普陀山志》各若干卷。
才华横溢的金门神童、金门才子许琰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为睚眦者所中”,从而失去大好前程?在阅读光绪《金门志》时,看到清代林焜熿《浯洲见闻录》的一段记载时,方知个性孤傲的许琰在翰林院散馆考核时的失势原因。
“许庶常瑶洲,尝携同安马蹄酥饼至京。遗其乡贵。会座主谒乡贵,为供具焉。问何有,则曰:“从贵门下得来耳。”座主心衔之,坐是,以大考诗中一字失检,吹毛索垢,罢馆职。有《泊台庄所落味》诗:“寒蝉号罢满林伤,金气秋凝蝶也黄。衰草连天悲朽月,垂杨委地泣烦霜。萧萧此日过巫峡,历历何时望汉阳?最是能诗偏有感,莫教糕字负刘郎。”为自己写照耳。”
这段记载讲述了许琰在翰林院当庶吉士时,曾经带了些同安老家的马蹄酥饼到京城,送给一位乡贵(同乡大官)。后来,恰逢许琰的主考官去拜访这位乡贵,对方就拿出马蹄酥饼来招待他。主考官问:“这饼是哪儿来的?”乡贵随口答道:“是从您门下学生那儿得来的。”就这么一句话,主考官怒从心生,暗暗记恨于许琰。后来在散馆考核中,主考官就故意挑他诗里一个用字不妥的地方,吹毛求疵、小题大做,最终罢免了许琰的馆职。
这真是同安马蹄酥惹出的横祸,许琰为此写了一首《泊台庄所落味》自嘲身世:“寒蝉凄切满林伤,秋气肃杀蝶也黄。衰草连天枯月冷,垂杨倒地泣寒霜。萧萧今日过巫峡,何日遥遥见汉阳?枉负诗才偏感触,莫因糕字负刘郎”。
对于才子许琰来说,这事是个悲剧。但对于同安马蹄酥来说,这事却是个喜剧,它可称是关于同安马蹄酥最为古早的文献,也可称是关于同安马蹄酥最为给力的历史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