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江南·十二场欢聚》今日正式开播,首期探秘苏州垂虹桥

发布时间:2025-09-04 14:08  浏览量:4

今天

综艺《江南·十二场欢聚》正式开播

这档全程在吴江实景拍摄的

学习型演员培育综艺

缘起于千古文人归去来兮的精神码头

——垂虹桥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首期节目中,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活”了过来。烟波浩渺之间,图中的“江南第一长桥”垂虹桥穿越时空翩然显现。学员们在当今的垂虹历史人文街区一秒“入戏”,化身苏轼、白居易、张翰、辛弃疾……从这座古桥出发,踏上探寻江南文脉的吴江之旅。

何以吴江?缘何垂虹?

▲垂虹桥遗迹全景

▲垂虹桥秋景

千年垂虹

江南第一长桥

九十九孔连波处

曾是诗词里

最动人的送别“诗眼”

它不仅是一座桥

更是一卷横跨古今的诗轴

如今长桥已断

但古今文人通往隐逸之境

缥缈之境的精神之桥

依旧矗立于此、绵延不绝

这里的

“柳脆霜前绿,桥垂水上虹”

见证过唐寅与友人

诗酒挥毫、墨染别情

▲明 唐寅《垂虹别意图卷》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里陪伴了

《江南·十二场欢聚》

24位“门生”漫步烟雨、习艺明心

续写“欢友相逢清绝处,

酣歌一夕抵千金”的当代篇章

这里也将在垂虹诗会中

迎来今人重读名篇

声动秋夜的雅集新章

再话“佳处且从容”的江南心境

三波人,跨越千年,共此桥月

一段情,古今相续,皆在垂虹

垂虹之上,承载着千古文人迎来送往的欢聚与别离。正因为这些人、这些事,《江南·十二场欢聚》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一档节目,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江南邀约。

▲宋《长桥卧波图》故宫博物院藏

央华戏剧创始人、《江南·十二场欢聚》总导演王可然以吴江垂虹文化为原点,借戏剧演出、真人秀与实景演绎,串联起吴江的古镇园林、非遗典故与烟火人生。

9月4日起,综艺《江南·十二场欢聚》在优酷、浙江卫视、河南卫视开播。节目中,24位选手化身“江南门生”,在赵文瑄、张凯丽、徐俐等导师引领下,深入垂虹桥、退思园、江村等地,系统习艺、竞演角色,探访蕴藏于“衣食住行”中的人生智慧。

他们走过的,是米芾写就的“垂虹秋色满东南”,是姜夔低吟的“回首烟波十四桥”;他们所感的,是蒋捷笔下“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万古流光,更是“八十丈晴虹卧影,一千顷碧玉无瑕”的江南气韵。

▲北宋 米芾 行书《吴江垂虹亭诗帖》

节目最后通过考验的12位“学习型演员”,将跃上剧院舞台,在同名舞台剧中化身范蠡、苏轼、白居易等历史人物,讲述他们与吴江的动人故事。

这不仅是一次学习与演绎,更是一场文化的溯源与归心。

如果说《江南·十二场欢聚》是一场沉浸式的江南体验,那么9月7日即将发布的舞剧《垂虹别意·唐寅》,则是一次以身姿与光影写就的深情史诗。

中国歌剧舞剧院与苏州湾大剧院联袂,再现这位才子的跌宕人生。

科场蒙冤、红颜相伴、宁王招揽、佯狂逃脱……唐寅与垂虹,缘分殊深——得意时桥上诗酒风流,失意时桥下墨染孤舟。最终归来,爱人九娘已逝,唯见文徵明怀抱婴孩静候故人。

▲明 沈周 《两江名胜图·垂虹桥》上海博物馆藏

舞至终章,枯槁桃枝在他指尖绽放桃花,恰如艺术在绝境中重生。

这不只是舞剧,更是一场“与历史人物的精神相会”,是五百年前的别意情怀,在当代舞台的苏醒与重逢。

同一天,白露之夜,垂虹诗会也将如约启幕。

诗会不在他处,就在垂虹历史人文街区——这处历史上商旅辐辏、舟楫如梭的繁华之地,不仅是老吴江人的“精神原乡”,更成为了连贯古今的文化现场。

诗会将以“垂虹秋色”为序,展开“自然、相逢、高古、别意、欢咏”五重意象。没有朗诵的拘束,唯有诗歌本身的奔流与交汇——“我来过垂虹,苏轼来过,王安石来过,姜夔来过,今天,你也来了。”

而这份诗意,恰与修旧如旧的垂虹历史人文街区相映生辉。

如今的垂虹一带,从岁月深处蹚出新路,俨然城市中心的“诗意栖居地”。垂虹桥畔、华严塔下,垂虹小筑飞檐挑月,计成馆内叠石成景。而在留住了“乡愁”的盛家厍里,百年老店与新锐品牌共聚雕花门楣之下,文脉与商机、古韵与新潮共生共美。

这个九月,垂虹以综艺、舞剧、诗会,织就一场跨越媒介与时代的文化盛宴。三者形式各异,却共融一脉诗心:舞剧以身体写史,综艺以体验传道,诗会以吟诵铸魂。

当舞台与街巷烟火同频,当线上与线下场景交汇,垂虹不再只是一座断桥,而是浩荡江南文脉中一座依然呼吸、依然生长的精神之桥。无论在此闲游、相逢,或是怀古、送别,人们总能收获真挚的情感共鸣。

博闻广识如苏东坡,也在离开吴江七载之后,仍深情忆念垂虹旧游,“此乐未尝忘也”。

垂虹桥尤在,千载事未休

如今的垂虹一如往昔

静卧波心

连接着千年之前与千里之外

那份“他时散发处,最爱垂虹亭”的眷恋

也穿越时空,于今人心中

落月满江,清辉依旧

编辑:釉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