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宗室才女嫁人做妾,是为了爱情吗?
发布时间:2025-09-04 11:27 浏览量:4
崇祯十二年(1639),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中,18岁的宗室才女朱中楣,被父亲奉国中尉朱议汶许配给45岁的李元鼎。
朱中楣,字懿则,号远山,是明末清初知名才女,出身大明宁藩瑞昌王府宗室。
李元鼎,字吉甫,号梅公。天启二年(1622),27岁的李元鼎中进士,这一年五月初二,朱中楣才降生。
李元鼎先娶妻罗氏,生子李振褀。
他在进入仕途后,先后任职吏部、光禄寺、兵部,妻子罗氏也夫贵妻荣受封安人。
朱中楣自幼聪慧好学,过目不忘,其父朱议汶很是疼爱,决心给闺女找个才貌双全的女婿。
但谁也没想到,挑来挑去居然选了一个有妇之夫李元鼎。
反正,朱中楣嫁给李元鼎为妻。
是的,为妻,不是为妾。
虽然大家都知道,家中有妻,再娶的就是为妾。
但律法归律法,在现实中,不管是李元鼎本人,还是友人文集中,提到远山夫人朱中楣,都称他为李元鼎之妻,包括钱谦益为元鼎之父李尚德撰写的墓碑中,也说朱中楣是继娶之妻。
如果李元鼎是娶朱中楣为妻,那明显触犯有妻更娶妻的律法;
如果是纳朱中楣为妾,他身为中层官僚,居然能纳朱家皇族女为妾,也挺挑战尊卑观念的。
我最初以为是朱中楣家道中落,只是破落宗室,所以不得不嫁给比她大27岁可以当她爹的李元鼎。
但从其父朱议汶的墓志看,她家也算小康,门第也比李家高,用不着出卖闺女换取利益,可能真的是才女爱才子情投意合吧。
崇祯十三年(1640),李元鼎起复进京,19岁的朱中楣陪同北上,原配罗氏及嫡长子李振褀则留在老家。
崇祯十五年(1642),朱中楣生子李振裕。
这个李振裕后来在康熙朝做了尚书,朱中楣一直被世人视为李元鼎之妻,大概也有儿子本事的缘故,毕竟原配罗氏的儿子李振褀籍籍无名,社会身份只是个恩贡生。
不过,在李振裕发达之前,他妈朱中楣就已经是李家的女主人,即便回到老家与罗氏共处,也是她主持家政,视原配儿子“无异所生”。
李元鼎也曾多次称赞妻子远山夫人:“余素位而行,不以险夷生死婴其心,则内子之力居多焉。”
罗氏的诰命是淑人,朱中楣同样也是淑人。
李元鼎卒于清康熙九年(1670)十月十二,享年76岁。
朱中楣卒于康熙十一年(1672)二月十九,享年51岁。
罗氏,卒年不详。
可怜的罗原配。
关于远山夫人朱中楣的家世扒。
朱中楣出身大明宁藩瑞昌王府,父亲是辅国中尉朱议汶,母亲汪氏。
祖父镇国中尉朱统鍷,祖母陈氏。
曾祖父奉国将军朱谋埣。
高祖父辅国将军朱多(火宁)。
五世祖镇国将军朱拱樛。
朱拱樛的哥哥就是末代瑞昌王朱拱栟,父亲是追封瑞昌悼顺王朱宸㵾(朱中楣六世祖)。
朱拱栟因为坐宁王宸濠事自杀,子孙废庶人禁锢凤阳,瑞昌国除,朝廷命朱拱樛的长子、即朱多(火宁)的大哥朱多煪,供祀瑞昌府宗庙香火。
朱拱樛的祖父为瑞昌荣安王朱觐鐊(朱中楣七世祖)。
曾祖父为瑞昌恭僖王朱奠墠(朱中楣八世祖)。
高祖父为宁惠王朱磐烒(朱中楣九世祖)。
五世祖为宁献王朱权(朱中楣十世祖)。
六世祖为高皇帝朱元璋(朱中楣十一世祖)。
朱议汶,字逊陵,为朱统鍷第三子,生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八月初十巳时,殁于顺治六年(1649)八月初三午时,享年55岁,妻子汪宜人。
有三个儿子,长子朱中淞,奉国中尉,娶妻罗氏,夫妻都早亡。
次子朱中庥,奉国中尉,娶了妹夫李元鼎的堂兄李紫函的女儿,朱中庥也死在父亲前面。(网上有把他名字误写成朱中麻。)——你娶了我妹妹、我娶了你侄女?
老三朱可中,没等请名、请封,大明就亡了,后来娶妻金陵万氏。
朱议汶三个女儿,长女嫁给刘顕绮,次女即朱中楣,嫁给李元鼎,三女嫁给黄耀。
朱中楣家的情况都在李元鼎为朱议汶写的墓志中记载,但上辈的具体世系不详。
朱统鍷以上世系是无聊的俺从《江西省大志卷三·藩书引·宁藩世系》(万历丁酉刻本)扒出来的。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