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行政区划变革简史,建国初期相对合理,建议作适当调整

发布时间:2025-08-25 10:39  浏览量:8

江西,有的人叫它“赣”,有人干脆一口南昌腔叫作“老家”。行政区划这种事儿,搁在饭桌上摇一摇酒杯,你说它无聊吧,其实一点都不。地方怎么划,谁是省会,邻里间怎么隔着一条江——这一桩桩一件件,背后都掂着人心。今天讲江西,不妨咱就像个老南昌人一样唠点闲嗑,看看这地方怎么变来变去,越变脑袋越大。

说起江西的“名”,其实挺有点意思:唐玄宗年间江南分东西,才叫了这名字。可你要是真逮个赣州人问,他会告诉你,江西的根还在赣江这条大河里。赣江,没它可不成气候。这条水,自北向南一溜下来,像给全省人注了脉——无论你家在哪儿,都绕不开这条水。

说到江西,绕不过南昌。老南昌城东连着浙江福建,南靠广东,西碰湖南,北拽湖北安徽,一边是鱼米江南的温柔敦厚,另一边靠着汉水楚地的豪爽。有人打趣说,这地方就像一双大筷子,把几省头都拢紧了,也怪不得这儿人自古出“才子”,连空气都有点书香。

你若沿着时间的盐巴撒回去,江西老得有一万年了。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那些石斧头,磨得光亮,估计就是最早的江西人琢磨生活的方式了。后头秦朝划了三十六郡,江西归了九江郡;汉帝高祖又单开豫章郡,赣江原本叫豫章江。南昌,打那时候起就当老大,还是如今那种“你别看我小,地位可高”的劲头。

隋唐两朝时,地方县郡多得像麻雀屎点在地图上,一会儿归这道一会儿划那路。唐太宗时,全国分十道,江西归江南道,没过多久又东道西道分清水,这一分,江西有了江南西道。不是我吹,地图上那点分分合合,真的折射出无数人家团聚又离散。谁知道那时有多少江南子弟,望着祖籍地图上的“江西”,心头只是叹口气。

到宋代,捣腾成了“路”,什么江南路、江南西路、江南东路。江西大部分归了西路,东北部蹭在东路——一块省,被拆开了两截。那时候路上商旅来往,东北小县和省城南昌隔得远远,常常得问一句,“你这是哪个江西?”旁观者也分不清东路还是西路,省里头有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味道。

元明清三朝,也没闲着。元朝给江西分了行省,明朝又改成了承宣布政使司,到清代才定型叫“江西省”。地方头衔变幻,老百姓家门口的县也换了牌子,不知四朝皇帝在京城里拍板决定时,有没有想过丰城的粑粑和九江的鱼都该算哪一路特产?

民国以后,区划又添几道。婺源县一会儿划进江西,一会儿又被拉回安徽,随地图变来变去。这种做法,乍一看只是地图上的红线,细品却是好些人家祖坟都突然归了别省。很多江西本地老头老太太,摇头叹,“唉,咱江西是个‘连环画’,老是折腾。”

新中国成立,江西还没定性。1949年,管辖的专区、行署、县市像棋盘一样铺开,总共八专区。“专区”这词,现如今连大多数江西人都听着新鲜。那时候南昌还分南昌市和南昌专区,主城是主城,周围又是一片行政庇护——面积比现在大出不少。新余、萍乡都归袁州专区,江西东部搁上饶、浮梁两个专区,赣南也是分成赣西南行署区和宁都专区。每个专区县市数量看着挺匀称,不像今日有些市一根独苗,有些市压着一堆县。

这么看来,江西那会儿地图,像一锅没泼开的米粥,铺得均匀,大家心里也舒坦。都能一身正气跑几趟县办事,不用绕三道弯,也不用跋涉半日还得敲门问路。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五十年代开始,区划调整说来就来。比如袁州专区被并入南昌专区,再涮涮又叫宜春专区,进贤县这几拨都在南昌、抚州、宜春三区来回“串门”。县级小市升格地级市,这一升,“四小市”就来了——景德镇、新余、萍乡、鹰潭。看着稀疏,人口比隔壁大市少,面积也不敷使唤。

我和江西老街坊聊天时,他咂着牙说,“新余就一个县外加一个市,哪像省会南昌热闹?萍乡都快缩成一颗小汤圆了!”你要算人口面积,现在这四小市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比,确实瘦小得好像省地图上的配角。

南昌这地方,作为省会,面积、人口都不像外边那些耀武扬威的大省会。夹在隔壁的湖广、浙江、广州、合肥之间,南昌显得有点低调。你看人家长沙、杭州、合肥,哪哪人口密度,面积气派,南昌却是倒数的。江西街头上常常能遇到外省人说,“你们这省会怎么像个小市一样?”

再看宜春这地,地图上像被东西两座小山挡住。北边的靖安、奉新县去市区,得你出门喂饱了马,不然路漫漫。樟树、丰城到宜春要跨过新余,那叫一个不方便。东部的上饶更复杂,因为景德镇和鹰潭各自升格为地级市,上饶市像哑铃中间细一截,两端远远,中间连着个“走廊”,东边到市区,走到腿都细了。

赣州这个“大户”,面积已把台湾省比下去了,管着十八个县市,根本不愁人口——只愁家家户户的事太多,市里开会都得派车专门送。你要问当地人,“你是赣州哪个县?”对方一般要停顿几秒再回你,怕一张嘴,跑错方向。

这些年,区划不断调整,到了2022年,江西有了十一设区市、二十七市辖区、十二县级市、六十一县,总共一百个县级区划。看似条理分明,其实问题满满。

比如那四小市,人口面积都太“吝啬”,新余一百来万人,面积三千平方公里,像省里孑然一身的小兄弟。鹰潭、萍乡、景德镇也是瘦骨嶙峋,省里有些人揶揄,“这像啥市嘛,还不如咱一个县热闹。”南昌市六区三县,勉强六百多万人,比全国其他省会低一头。跟广州、长沙、合肥一比更有点“自卑”。

宜春市区偏西南,东西两头有新余、萍乡挡路,很多北部和中部的县为了见市区面得翻山越岭。上饶东部和西部隔着细细的走廊,一头在景德镇一头在鹰潭,感觉这行政区划用旧了,得翻新。赣州太大,行政管理都成问题,外人来办事一趟怕要住上半个月。

所以有些人提方案:让南昌市“长大点”,把丰城、高安、奉新、靖安甚至永修县划回来,人口可翻到一千万;四小市可以合并或调进几个周边县缓解小市尴尬;赣州分家,一东一西,瑞金另立门户。

说到底,几朝几代,江西行政区划的变迁,不是单纯的划分,而是无数人的喜怒哀乐、搬家离散,背后藏着家的温度,和家乡味儿。地理只是一张纸,其实盛着人心。也有人说,区划怎么变,乡愁不会变。你听江西老表嚷嚷,“归哪儿不重要,家里炊烟还升着。”

或许,那个真正的江西,藏在每个县城小吃摊上,藏在赣江水边老人们的故事里。你说下一次区划会不会又有大变化?谁知道呢。只盼着,每一次调整,别让人心太碎,别让家的边界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