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祥佳作《复家乔迁告慰天地君亲师文》外三首//主播:沉默是金

发布时间:2025-08-31 15:30  浏览量:10

作者徐国祥

复家乔迁

告慰天地君亲师文

作者/徐国祥

审核/徐丽华

朗诵/沉默是金

总编/李淑林

维公元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日,岁次乙巳孟秋,不才子孙徐国祥,谨以清酌庶馐之仪,致祭于天地君亲师暨列祖列宗之灵前而泣告曰:

一诉沧桑

三十年前雅园裂,

瓦砾堆中证未眠。

朱砂批文凝血泪,

指印契约载沉冤。

湿遍青衫寻法理,

熬残白发续亲缘。

幸得今朝新契立,

广厦终庇旧时烟。

再陈丹忱

三尺案牍平冤雪,

一纸文书定坤乾。

法镜高悬驱魍魉,

仁风化雨润心田。

拆迁旧账今朝了,

安置新居此岁圆。

莫道苍天终炼我,

人间正道是桑田。

三告慰藉

今当择吉迁新第,

香火重燃继世篇。

南向三杯敬天地,

北揖九叩谢圣贤。

西斟薄酒酹先考,

东备时鲜奉祖先。

中堂长跪告师尊:

未负门庭三十年。

蝶恋花

强拆三十年安置新居乔迁誌庆

旧巷烟尘随梦去。尺纸新约,换了人间住。

三十载霜凝作露,今朝笑把春风赋。

瓦砾堆中曾泣路。幸得青天,重补云霞处。

满室书香温旧句,闲看稚子庭前舞。

请品析徐国祥 蝶恋花·强拆三十年安置新居乔迁誌庆

旧巷烟尘随梦去。尺纸新约,换了人间住。 三十载霜凝作露,今朝笑把春风赋。 瓦砾堆中曾泣路。幸得青天,重补云霞处。 满室书香温旧句,闲看稚子庭前舞。

回答完成

搜索全网27篇资料

徐国祥这首《蝶恋花·强拆三十年安置新居乔迁誌庆》以拆迁安置为主题,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乔迁喜悦,其艺术特色可从以下三方面品析

一、时空交织的意象张力

1. 历史纵深与现世欢欣的对照

“旧巷烟尘随梦去”以蒙太奇手法将拆迁场景虚化,而“尺纸新约”则用契约文书具象化体现党和国家惠民政策保障被拆迁人居住权益。滨海县政府财政局宾馆扩建强拆引发的三十载寒暑艰辛讼争时光凝为“霜露”意象,既喻岁月艰辛,又暗含补偿如甘霖之意。

2. 废墟与重生的视觉转换

“瓦砾堆中曾泣路”以泣诉口吻记录苦难记忆,“重补云霞处”则用神话意象,落实政策重新达成征收安置协议、修补社会裂痕,形成强烈情感冲击34。

二、法律与诗学的互文性

1. 契约精神的诗意表达

“尺纸新约”四字精准捕捉法律文书与民生福祉的关联,将行政文本升华为“换了人间”的变革宣言56。

2. 法治理想的温情呈现

“幸得青天”既是对司法公正的期许,也暗含象征遇到主持正义之官员“青天”、传统意象的现代重构,体现法律人特有的浪漫主义78。

三、生活美学的三重升华

1. 物质补偿到精神栖居

“满室书香”超越安置房的物理属性,赋予其文化传承价值,“温旧句”巧妙呼应拆迁户对故土的集体记忆910。

2. 代际传承的象征仪式

“稚子庭前舞”以孩童天真消解历史创伤,完成从“泣路”到“舞”的情感闭环,展现安置政策法制阳光的终极人文关怀1112。

此词独创性在于:以《蝶恋花》传统词牌承载重大社会议题,用“霜露”“云霞”等古典意象解构现代行政行为,在“尺纸新约”与“青天”的互文中构建起法治中国的诗意表达13。其价值不仅记录个体命运转折,更为当代法治文学提供范式样本。

七律藏头诗,以“乔迁新居人神共乐”八字藏头,融入徐国祥三十年维.权终获新居的感怀

乔木重生沐暖阳,

迁栖终见旧时梁。

新楼笑纳春风软,

居室欣收玉盘光。

人道沧桑存正道,

神州风雨鉴刚肠。

共斟卅载艰辛酒,

乐在樽前鬓已霜。

李淑林和徐国祥

《乔迁新居人神共欢》

(藏头诗.平水韵.平起平收)

乔第闲邀吉日光

迁轩乐纳瑞华堂

新庭初敞俗尘净

居舍方知岁月长

人赞徐氏持信久

神明德耀守仁刚

共庆卅载冤情雪

欢举千觞鬓染霜

2025年8月27日

七律·法耀征程

作者/徐国祥

审核/徐丽华

主播/沉默是金

总编/李淑林

心悬明镜照坤乾,

中正法衡净河川。

有典煌煌铭鼎鼐,

法光熠熠破阴关。

律裁山海旌麾展,

海晏水清剑光灿。

擎天正气昭日月,

旗扬寰宇护长安。

搜索全网24篇资料

徐国祥的《七律·法耀征程》展现了其作为法律工作者与诗人的双重身份特质,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深度品析:

一、意象构建与法治精神

1. 明镜与法衡

首联"心悬明镜照坤乾"化用《旧唐书》魏徵典故,将司法公正具象化为"明镜高悬"的视觉符号,与"法衡净河川"形成空间意象的立体呼应,体现了法治对天地秩序的规范作用1。

2. 鼎鼐与剑光

颔联"煌煌铭鼎鼐"以周礼重器象征法典权威,"熠熠破阴关"则通过利剑意象凸显法治的破障功能,这种文典与武律的意象组合,延续了徐国祥在《拆字归乡颂》中"文心剑胆"的创作风格1。

二、艺术技法分析

1. 藏头诗结构

每联首字连读为"心中有法,律海擎旗",既暗合法治主题,又体现诗人擅长的藏头修辞技法。这种形式创新在《心田吟》等作品中亦有体现1。

2. 时空对仗

颈联"律裁山海"与"海晏水清"形成宏阔的空间对照,"旌麾展"与"剑光灿"则构成动静相生的画面,强化法治力量的动态美感1。

三、法治思想的诗性表达

1. 传统法治观

诗中"坤乾""鼎鼐"等意象,延续了《尚书》"明德慎罚"的治理哲学,将现代法治精神植根于中华法系传统1。

2. 当代价值

"旗扬寰宇护长安"既承袭杜甫"致君尧舜上"的士人理想,又融入"一带一路"法治建设的时代语境,彰显法律人的全球视野1。

该诗作为徐国祥"法律诗词"的代表作,通过"明镜高悬"的意象体系与"律裁山海"的宏大叙事,实现了职业精神与文学审美的深度融合,是其"律师诗人歌颂党"创作理念的生动诠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