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蓬美诗四首:池上莲房几百茎,犹有西风莲叶香
发布时间:2025-08-30 16:20 浏览量:2
秋是,万物成熟的时期。
喜欢荷花的人,最喜欢的是荷花盛开时的那种大气又秀美,端庄又圆润的花开和清香。
但是荷花荷叶会凋谢,它们用另一种方式在延续美丽的轮回,就是它们的果实。那从花蕊中生出的莲台,在花瓣谢落之后,努力生长,长出倒三角一样的果囊,这就是莲蓬。古人称为莲子,莲房,莲蓬。
早秋时节,随着日照的减少,温度的降低,荷花开始呈现生长延缓,衰败的迹象。但是它们却尽力保障果实的成熟。
而这些果实,在上古,曾经是先民们最可口的有营养的粮食。嫩的可以现吃,老的可以储藏。
而荷花旺盛的生命力在于,这些果实连绵成熟,在池塘,野塘,在沼泽,总有采摘不尽的时候,它们熬过了人们的采撷,矗立到早冬时节,而干枯的莲子落在泥土中,休眠期可达数百年。
比如我国曾浙江丽水培植的一株千年前的宋代古莲,复活并且开花。
来看看早秋的莲子好莲蓬吧。
“日射红妆映水光,踏歌荡桨过秋塘。
莲衣落尽莲房老,犹有西风莲叶香。”明 · 李时行《续曲歌》
这是早秋时节的莲塘,女孩子穿着明艳的衣裳,下到专门采摘莲蓬的小船上。
三三两两,边唱着歌,边划船,来到了荷塘深入。
这个时候,大部分荷花,都已经花瓣落尽,荷塘里,到处是矗立的成熟的莲蓬。
虽然没有花,但是那些女孩子像荷花一样点缀摇曳其中。
凉风吹过,荷塘上是阵阵荷叶和莲蓬的香气,虽然没有荷花那么馥郁,但是那种清香,更宜人。
“池上莲房几百茎,门前稻亩有余馨。
秋来无限田家兴,一任苍苔遍小庭。“”明末清初 · 崔鸣吉《即事》
我看诗喜欢即事诗,因为这种题目的诗,通常写的就是现实的景色氛围,比较有真实感。而通常诗人写即事诗时,是强调这首诗内容的真实性,情感表达的真实性,通常可以当作诗体裁的日记来看。
在乡村,田园经济是很立体的,通常会种上小麦水稻这样的主粮植物,还会种植果树,蔬菜,以及其他作物,而荷花就是常见的其中一种。
门前门后,有小池塘,或者雨水后的洼地,或者人工开垦的低洼处,都会引种荷花。
一来荷花有水,就能生长,不用进行过多的管理干预,二是,只要栽种一次荷花,荷花就会年年提供,莲子,藕这样的农产品。
这家的田园,就是这样的立体经济。小院落的前头,是早秋稻穗飘香,小院落的侧面,长满了荷花的池塘。而此时,荷花大部分已经凋谢,在荷塘上面矗立的是几百颗矗立的莲蓬。
这莲蓬是随时可以采摘的。
而这家人,院落里并不热闹,地上已经长满了苍苔,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这家人主要的时间,都在乡野土地上,不是在田野里管理秋稻,就是在池塘里,采集莲蓬。虽然辛苦,却也饱含着他们对土地风勤恳进而对丰收的希望。
所以庭院里,有着人在外务农的寂静,长满的苍苔,虽然不够热闹,甚至让人觉得有点荒芜感。
但这正是乡村秋季的常态。因为他们的人和心,都在连绵的稻田里,在矗立摇曳的荷塘秋光中。
“出水芙蕖色,娟娟不异花。
疗饥还疗热,菱芡未须誇。” 明末 · 刘曙《咏莲房(十三岁作)》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才子,手上拿着一个嫩嫩的莲蓬。
那青嫩的莲蓬也象他青涩可爱的样子吧。
小莲蓬,出水的时候,有着芙蓉花朵。
但是小莲蓬,在花落之后,娟秀挺立着,那样子,也和花一样好看啊。
小莲蓬用处多多,莲子不仅可哟充饥,还可以消暑清热。
都说菱角好吃,芡实鲜美,我觉得都没有莲蓬和莲子这样,让我真心喜欢啊。
我小的时候,看着清秀青翠的小莲蓬,常常不忍掰开,因为那样子,是在是可爱。
萌得像到处是小眼睛的小可爱。
“花里荷花寿最长,端阳开得到重阳。
秋霜吹落烟波冷,犹有莲蓬子满房。”清 · 袁枚遣兴杂诗 其五
这是将荷花开花到结籽的全过程都写了下来。
花中的荷花花期最长,可以从五月端午,开到十月重阳。
就算是秋天霜寒烟冷的季节,那荷塘中,还有无数的莲蓬,带着饱满的莲子,矗立在水中。
给人以看似柔脆,实则坚韧的美好。
而这些莲子,则会以更长久的方式,延续荷的生命和基因,生生不息。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