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名动上海滩艺伎,竟嫁给《申报》总经理,遗愿:死后不做侧室

发布时间:2025-06-25 10:38  浏览量:5

1956年,秋水夫人去世,临终前,她留下遗愿:死后不做侧室,独自安葬......到底是经历了什么,让秋水夫人做出这样的决定?

想必很多人都好奇,秋水夫人是谁?

1912年,上海滩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情,不过而立之年,记者史量才就花费12万银元的巨资购买了《申报》。一时之间,史量才成为上海滩最年轻的董事长之一。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这份“战绩”背后还站着一个女人。

这位报业巨子让人震撼的不仅是这番在事业上的魄力,还有他和沈秋水之间的爱情故事。

史量才的父亲经营一家药店,1901,史量才考进杭州蚕学馆,毕业后投身于教育界。

1904年,史量才和表妹庞明德结婚,夫妻二人在上海创办了女子蚕桑学堂,开启了中国女子科技教育的先河。然而,史量才注定不是庞明德能守住的男人。

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北京城王孙贵胄四下逃窜,在这其中就有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她就是沈慧芝。说起来,沈慧芝曾是上海四马路的雏妓,成年后,她容貌惊人,又擅长乐器,吸引了不少王孙贵胄,年逾古稀的京城贝勒爷当即出手,将其赎身,并带回府里当小妾。

皇帝刚宣布退位,老贝勒心脏承受不住,当即一命呜呼,沈慧芝一刻都不敢耽误,简单收拾了一点金银细软,便匆忙逃离北京。

沈慧芝这次的目的地是上海,她的闺蜜就在这里,她是来投奔对方的,不仅如此,此人已经成为上海滩有名的交际花。两人见面后,闺蜜喜出望外,沈慧芝这姑娘可真会长啊,她一个女生都喜欢,倘若将沈慧芝带出去,一定倍有面子。

于是,沈慧芝都没来得及休息,就被闺蜜拉上了车,而她的行李也被闺蜜的朋友暂时存放代管。

两人回来时已经深夜,咖啡厅都快打烊了,而那个男人还守着她的行李,此人正是上海滩的新闻才子史量才,看着对方守了自己行李大半天,沈慧芝既不好意思又深受感动,毕竟那些行李是自己全部的家当,倘若没了,她不知如何是好。

一直到面对面,沈慧芝才看清这个男人,剑眉星目,让人一见倾心。

当然,史量才想要抱得美人归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因为沈慧芝第一次接待的客人对她念念不忘,此人叫陶晋葆,他官封镇江都督后,此时的他不但有权还有钱,他揣着巨款直奔妓院,想要兑现当年的承诺,他要迎娶沈慧芝。

陶晋葆人去楼空,经过多番打听才得知,沈慧芝如今在史量才那里,为了给自己增加筹码,陶晋葆带着一队卫兵直接找上门,当即索要沈慧芝。史量才知道自己没有争夺的能力,只能拱手相让,沈慧芝心中不愿,却只能含泪离开,此后音讯全无。

不过,谁都没想到,陶晋葆会在一次赴宴中,被政敌枪杀。

如此一来,沈慧芝有了新的选择,她重新回到史量才身边。

重新见到爱人后,史量才大喜过望:“慧芝啊,你真是让我‘望穿秋水’,我看你往后就改名‘秋水’如何?”就这样,沈慧芝变成了沈秋水。

同一天,史量才和沈秋水成婚,沈秋水点头答应,并将自己的财产悉数交到史量才得手中。

史量才得到这么大的资助,心中激动万分,他终于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1912年9月23日,史量才和张謇、赵竹君、应德闳合股,花费12万两银子购入《申报》,并于10月22日正式移交。而这12万两银子中,沈秋水的钱占了大头。

至于剩下银钱,史量才也进行了规划:在短时间内,史量才开了两家钱庄、一家金铺和一家米行,不过,史量才知道财不外露,因此,出门在外他仍旧乘坐黄包车。

婚后史量才和沈秋水出双入对,羡煞旁人。

不仅如此,史量才得事业也是做的风生水起,他知人善用,不拘一格,1932年《申报》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大报,日销量达到了15万份。

然而,史量才和沈秋水之间的感情却出现了问题。因为沈秋水没有生育能力,为了繁衍后嗣,史量才竟然又搞出一个外室,她就是李恩纯,她还为史量才生下一个女儿。

沈秋水痛苦不堪,终日以泪洗面。

史量才知道自己伤害了沈秋水,为了不长她,他特意在杭州北山路找了一块地皮,仿照《红楼梦》中“怡红院”的格局,为她建造了一幢别墅,还亲自书写了匾额——“秋水山庄。”

史量才花费七年的时间精心打造了秋水山庄,沈秋水也被他的真心打动,两人恩爱如初。

不过,史量才并不是一心沉浸在恋爱中的男人,他心怀国家。“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捐款支援抗战,批判国民党独裁,还聘请了鲁迅和巴金等进步人士为《申报》撰写文章。这些文学大拿犀利的文笔,加上《申报》的影响力,让国民党当局害怕不已,他们先礼后兵,先努力拉拢他们,失败后又进行威胁和恐吓,怎料,史量才不为所动,甚至照旧发行。

蒋介石大怒:“我手下有几百万军队,激怒他们是不好办的。”

史量才微微一笑:“《申报》发行十几万,读者总有数十万吧!我也不敢得罪他们。”

史量才自知得罪蒋介石没好果子吃,于是一直深居简出,怎料还是被蒋介石得逞。1934年11月,史量才在光天化日下,惨遭国民党特务追杀,在荒野殒命。

同车的沈秋水躲过一劫,却亲眼见证了丈夫的死亡。

回到秋水山庄后,沈秋水将自己和丈夫共奏过的七弦琴焚烧。

沈秋水为丈夫亲手选择了一块目的,此后,她将秋水山庄捐了出去,后来,她又将史量才在上海的公馆捐给了育婴堂。

沈秋水一个人孤独度过晚年。

1956年,沈秋水去世,临终前,她留下了遗愿:“死后不做侧室,独自安葬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