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琪大戏院要火!三大越剧经典连演,戚毕流派非遗魅力太上头

发布时间:2025-08-15 02:26  浏览量:3

在上海的戏曲舞台上,有两个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越剧百年的发展史。戚雅仙的"戚派"唱腔,朴实中藏着千回百转的深情;毕春芳的"毕派"演绎,潇洒里透着举重若轻的灵动。这对越剧舞台上的"神仙搭档",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坚守,留下了《血手印》《玉堂春》等数不尽的经典。而今年7月,上海美琪大戏院将一次性集齐三大代表作,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戚毕流派"的非遗魅力。

一场跨越半世纪的艺术之约

1950年,23岁的戚雅仙和毕春芳携手创建合作越剧团时,或许没料到她们会成为越剧史上的传奇。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到《祝福》,从传统古装戏到现代题材,这对搭档用140多部剧目,在新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血手印》中"花园会"的缠绵、《王老虎抢亲》里"戏豹"的诙谐,至今仍是戏迷口中的"教科书级表演"。

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戚毕流派"的魅力早已超越地域。1981年,戚雅仙、毕春芳率领静安越剧团在美琪大戏院上演《光绪皇帝》,连演一个月场场爆满,当时观众排队买票的盛况,成为老上海的一段文化记忆。如今,静安区再次牵手这两个流派,用经典展演续写缘分——7月13日至15日,《卖油郎》《王老虎抢亲》《玉堂春》将依次登台,让新老戏迷在熟悉的旋律里重逢。

三大经典剧目的幕后故事太好哭

《卖油郎》:市井小民的温柔逆袭

7月13日率先登场的《卖油郎》,讲述了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坚守与善良。卖油为生的秦钟,为帮老乡寻女,用一年时间攒下十两银子走进青楼,却在风雪中救起被权贵凌辱的名妓王美娘。当真相揭开,这位沦落风尘的女子正是要找的莘瑶琴时,平凡人的担当与深情瞬间击中人心。

饰演秦钟的丁小蛙是毕派传人中的佼佼者,她将毕派"飘逸潇洒"的特点融入市井小民的憨厚,形成独特的舞台张力。特邀出演莘瑶琴的王杭娟则擅长用戚派"深沉含蓄"的唱腔,展现从名妓到民女的心境转变。两位演员的对手戏,把"患难见真情"的朴素道理唱得动人心魄。

《王老虎抢亲》:乌龙闹剧里的良缘天定

7月14日的《王老虎抢亲》堪称越剧里的"喜剧天花板"。兵部尚书之子王天豹倚势抢亲,却把男扮女装的才子周文宾抢回府中,还阴差阳错让他与妹妹王秀英同住。这场乌龙闹剧里,既有"王老虎"的憨傻可笑,也有周文宾与王秀英的暗生情愫,被戏迷称为"百看不厌的快乐源泉"。

饰演周文宾的丁小蛙将毕派唱腔的"松弛自然"发挥到极致,把才子的机智狡黠演绎得活灵活现。而"吕派"传人唐晓羚跨界饰演王秀英,在华丽唱腔中融入戚派的平实感,两种流派的碰撞让角色更显立体。正如唐晓羚所说:"每个流派都是打开艺术的一扇窗,跨过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

《玉堂春》:苏三起解里的生死绝恋

7月15日压轴的《玉堂春》,是戚雅仙、毕春芳从京剧移植的经典,也是"戚毕流派"的代表作。名妓苏三与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的爱情,从青楼盟誓到洪洞蒙冤,从三堂会审到破镜重圆,每一段都唱得荡气回肠。尤其是"苏三离了洪洞县"的唱段,早已成为街头巷尾都能哼上两句的旋律。

饰演苏三的金静是戚雅仙的亲传弟子,她至今记得恩师病重时还在琢磨《白蛇传》的细节:"老师问我,让小青还是白娘子借伞给许仙更好。这种对艺术的较真,是刻在骨子里的。"为演好苏三,金静每次登台前都要提前节食:"这出戏苏三场场都在,一场下来瘦两公斤是常事,但只要站在台上,就觉得浑身是劲。"

而"范派"小生斯钰林跨界演唱毕派王金龙,背后还有段暖心故事。当年毕春芳的大弟子杨文蔚一字一句教她唱腔,演出成功后,毕春芳特意请她到家中吃饭,鼓励她:"多唱毕派,需要时随时来我家。"这份传承的温暖,如今都藏在斯钰林的每一个唱腔转折里。

为什么我们总在怀念经典?

在短视频占据注意力的时代,为什么还有人愿意花三小时坐在剧场里,听一场半个多世纪前的越剧?金静的答案或许最动人:"经典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在不同时代照见人心的镜子。秦钟的善良、苏三的坚守、王秀英的勇敢,这些人性中的闪光点,永远不会过时。"

从1950年合作越剧团成立,到2023年经典剧目再登台,"戚毕流派"的传承早已超越师徒相授。正如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林振豪所说:"静安是戚毕流派成长的土壤,这次展演不仅是致敬前辈,更是让年轻观众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藏着这么多打动人心的力量。"

7月的美琪大戏院,灯光亮起时,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或许你会突然明白:那些能穿越时光的艺术,从来都不是老古董,而是能在每个当下,给我们温暖与力量的精神财富。这场跨越半世纪的艺术之约,等你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