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思不用猜,诗里面写着呢

发布时间:2025-08-05 17:36  浏览量:1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是王维的作品,名为《归嵩山作》。其中的“归”是辞官归隐的意思,王维厌倦了官场生活,想要去嵩山隐居。也许有人会问,他不是在蓝田的辋川闲居隐居吗,怎么又去嵩山了呢?

王维是蒲州人,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前往京城寻找机遇。王维相貌堂堂、英俊潇洒,会写诗,会画画,懂音律,一到长安就成了贵族豪门的座上客。但是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多便利条件,他初入官场就让他担任太乐丞。任职几个月后就犯错了,被贬到济州担任司仓参军。他那么有才华,让他管理物资发放工作,实在是太屈才了。他在济州任职5年,没有任何升迁机会,当然会感觉心灰意冷。于是他开始半官半隐,一方面渴望归隐山林,另一方面没有放弃当官的执念。

几年后,王维妻子过世,他觉得不能再消极下去了。当时唐玄宗喜欢住在东都洛阳,王维选择在嵩山隐居。嵩山距离洛阳比较近,方便他随时出山、再入官场。他曾经请宰相张九龄帮忙,希望遇到合适的机会向皇帝推荐他。

这首《归嵩山作》就是写于王维隐居嵩山期间,此时他还没有考虑定居蓝田,修建辋川别墅呢。诗中写道,坐上马车打算前往嵩山归隐。沿途看到清澈的河水环绕着一块草木丛生的沼泽地带。马车缓缓而行,他坐在车上从容不迫。内心平静如水,整个人无欲无求,眼看这般景色只流露出欣赏之意,不会觉得慌乱。

心态不一样,感受就不同。王维觉得河水好像对他充满了情意,天上还有傍晚归巢的鸟儿跟他同行。水有情,鸟儿也有情,说到底这只是王维的一厢情愿。恰恰是这种感受,说明王维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他经历过各种坎坷之后,变得从容了。整个人显得悠闲洒脱,不会因为外物干扰内心。

来到一座荒凉的城池,在靠近渡口的地方,看见落日余晖洒在远山之上。时值秋天,瑟瑟秋风刮来,眼前是萧瑟景致。王维没有因为环境氛围变得情绪低落,他已经快到嵩山,那里是他的心灵家园。当一个人找到归宿的时候,就多了一份安全感。更何况王维是奔着归隐山林去的,进退之路已经想好了。

遥远而又高大的嵩山脚下,就是他选好的隐居之地。他打算在那里度过余生,不与外界交流。到底如何理解这两句诗呢?要从王维的经历进行分析,他离开济州之后曾经到过京城。在京城期间,也已经失去了才子、天骄的光环。他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应对现实的变化。哪怕不能重返官场,他也愿意在嵩山闭关。他不放弃机会,也不会强求机会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