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蔡州、七夕与鹊桥仙
发布时间:2025-08-04 20:28 浏览量:1
耿瑞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首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词。忠贞的誓言,无奈的安慰,缠绵绯侧,情真意切,读起来十分感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成为千古名句。词的名字叫《鹊桥仙》,它的作者是曾经任蔡州(汝南)教授的秦观。
这首词表面上看写牛郎织女,实际上另有隐情。那么这首词是写谁与谁的情爱呢?又写在何时何处呢?《鹊桥仙》首次作为词牌是否与汝南有关系呢?是否为秦观所创呢?为此在下于2005年任职汝南县政府副职时就开始了探讨。
一、《鹊桥仙》词牌与汝南有关
对于《鹊桥仙》词牌的来历,作者开始疑为秦观首创,经考查方知乃欧阳修所创。巧的是欧阳修在蔡州工作过(任州守)。看起来《鹊桥仙》与汝南是有关系的。
汝南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一个是董永遇仙;一个是牛郎与织女。
董永,汉朝时山东人。少年丧母,遇兵燹与其父逃难至汝南寓居。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守孝三年毕,即去主人家供其奴职感其恩德。主人坚辞不过就让其放牛。一天,董永去宿鸭湖湿地放牛路过小桥时遇一女子挡其路,那女子横竖不让董永和牛通过。董永质问何故?女子说:“闻你大孝,愿作你妻,织缣助你。”董永推辞不掉,就领着那女子一同到主人家。主人说:“给钱帮你,不求回报。”董永说:“蒙君之惠,欲必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人知其心意已决,问道:“妇人何能?”妇人说:“能织。”主人说:“你们一定要这样的话,那就给我织缣一百匹吧。”于是,妇人为主人织,十日而百匹尽。主人惊喜,遂放夫妇二人而去。董永与妇人回到家,男耕女织,生活了一段时间,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忽然一天,妇女告知董永,她本瑶池仙女,天帝感他孝行,特让她下界助之。说毕即飞天而去。(见干宝《搜神记》,明、清时的汝南地方志书及驻马店民间传说卷)
牛郎,年幼时父母病故,随兄嫂一起生活。家穷,家有一头老牛,农忙时牛郎和牛一起拉犁耕地。农闲时,牛郎放牛割草。牛郎长大了饭量也大了,嫂不待见,常向其哥说牛郎的坏话。哥哥变了心,也开始虐待牛郎。后来,嫂嫂撺掇分家,只分给牛郎一条老牛,让他自立门户。牛郎与老牛在荒野开垦土地,靠耕种勉强维持生计。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告诉牛郎:自己将要死了,死后让牛郎剥下它的皮,凉干挂在墙上,如遇困境披上它可以解一时之难。老牛还告诉牛郎,七月七日那天晚上,织女和他的姐妹们要到庄西的宿鸭湖洗澡,让他趁机藏起织女穿的霓裳,这样织女就飞不上天了,他就能娶她为妻了。老牛死后,牛郎就按老牛说的去办。七夕,牛郎悄悄来到湖边芦苇丛中,果然听到织女和她的仙女姐妹们在湖里洗澡。牛郎悄悄的将织女穿的那套衣裳藏了起来。仙女们洗完澡上岸穿衣,趁天未亮飞上天去。织女找不到自己的衣服无法飞天,甚是着急。等到天亮,牛郎就将衣服送到织女跟前,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也早有下凡为人间妻的想法,于是含羞地点头答应了牛郎。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幸福美满,生下了一儿一女,男孩叫金哥,女孩叫玉妹。
天上一日,人间十年。话说其他仙女回到天庭,告诉王母娘娘织女因故未归。王母娘娘立即派遣天神寻找织女。天神找到织女即刻带其回天庭。织女虽不忍与儿女丈夫离别,但又无能为力。
牛郎见爱妻离去,留下一双年幼的儿女,十分忧愁着急。忽然间他想起老牛临终时的遗言,立马揭下牛皮披在肩上,横上扁担挑起金哥玉女就追赶织女。谁知那老牛乃天上神牛不知何故被打下凡界,牛皮乃神物,一着肩即刻带着牛郎飞升起来。眼看就要追上快到天庭的织女了,王母娘娘情急中拔下头上银簪在牛郎面前划下一道。这一道马上变成了银河,河水汹涌,就这样将牛郎织女永远的隔离了。现在我们在夜空银河两岸可以看到两组亮晶晶的星星,一组是呈直线摆布的三颗星,中间一颗非常亮,是牛郎星又叫牵牛星,两边的是牛郎担的两个箩筐,筐里坐的是金哥和玉女。一组是呈菱形的四颗星,这是织女织布的梭子,又叫织女星。
就这样,牛郎和儿女们面对天河,泪眼婆娑地天天守望着对面的织女。织女每到夜晚也泪眼婆娑地守望着对面她的丈夫和一双儿女。王母娘娘被这坚定而执着的爱情感动了,特批其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相见一次,由喜鹊为他们搭桥。夫妻俩在鹊桥上相会,互诉衷肠。
从内容上和传说的时间先后看,后者源于前者。后者对前者进行了演义和丰富,且更浪漫更圆满。这两个优美的传说在天中大地广泛地一代一代的口头传承着,也浸淫着历代文人墨客。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汉应劭《风俗通》就有记载:“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应劭,“汝南郡南顿人。” (《后汉书》)欧阳修在开封做官,既是个大文学家,又是史学家。1069年致仕前又任蔡州太守,应该说他对这两个传说是熟知的。其以传说中的鹊、桥、仙女(织女)主要元素提炼为《鹊桥仙》词牌,写下了《鹊桥仙·月波清霁》这个词牌的定体之作。百度Ai总结全网41篇结果得知,“《鹊桥仙》词牌由欧阳修首创,此前并无该词牌。” 《钦定词谱》也认为此词牌为欧阳修所创。《宋代
“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欧阳修《鹊桥仙》以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为背景,词中“鹊迎桥路接天津”“仙鸡催晓”等句体现了对神话场景的描绘。但这首词并不是这个词牌的代表作。历代词学家认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才是此词牌的代表作。
二、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所写对象为蔡州女子
宋元祐初年(1085年)年届36岁方考中进士的秦观被授职于汝南任蔡州教授,他在汝南6年耳濡目染了这些传说,并深为传说中的人物情节所感动,因此在其创作的诗词中多有体现。其著名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就是其中一例。
《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创作于何时何地?为谁创作?古往今来众说纷纭。郴州方面说是为长沙义妓而写。章雪峰《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中也这样认为。但查遍《秦观年谱长编》(徐培均著)也未看到秦观在贬为处州酒税至编管横州过长沙经郴州到藤州期间有这首词的记载。据说秦观贬横州途中过长沙拜访了他的这个粉丝义妓。还传说两人离别几年后秦观去世,义妓殉情而死。(见宋·洪迈《夷坚志补》)但洪迈后来对自己所记之事作了否定:“予反复思之,定无此事。当时失于审定,然悔之不及矣。” (《容斋四笔》)又有人以秦观《南柯子·赠东坡侍妾朝云》词为据,说秦观(少游)暗恋其师尊苏轼侍妾王朝云,写下《鹊桥仙》表露心迹。如果是这样的话苏轼会吃醋的,师徒见面也不好说话了。还有人认为是写给结发妻徐文美的。“秦观与徐文美只是一般人家的夫妻情,秦观写了那么多情词,却没有一首是写给徐文美的。”(见2011年8月5日《徐州日报》张宏宇文)笔者以为此词是秦观为汝南女子所作。
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5月登焦蹈榜进士,10月任蔡州(治所今之汝南)教授。从入仕到过世共16年。寓所不定的贬途7年、在京(开封)4年、在蔡州6年。可以说他在一地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汝南,即1085年至1091年。秦观在汝南任蔡州教授期间,从其诗词作品中可见他与四位女子相熟。一是陶心儿。二是畅道姑。三是娄东玉。四是边朝华。
先说陶心儿。陶心儿是蔡州歌妓。宋朝歌妓是专门从事音乐、歌舞、曲艺表演为主要职业的女性艺人,兼具娱乐、文化传播功能。其社会地位虽低,但文艺素养普遍较高。其职业核心在于艺术服务而非性交易。她们主要分为官妓(服务于官府宴会)、家妓(士大夫私养)、市妓(市井商业表演)三类,均需通过严格的才艺考核。尽管属于“贱民”阶层,但宋代法律明确禁止官妓提供性服务,违者将受杖刑。秦观在汝南为歌妓陶心儿写了三首《南歌子》。其中一首写道:“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末句暗含“心”字,可见用情较深。但未达到同床共枕朝朝暮暮的程度,因此时的秦观刚入仕,他必须考虑自己的仕途。
次说畅道姑。《桐江诗话》曰:“畅姓惟汝南有之,其族尤奉道,男女为黄冠者,十之八九。时有女冠畅道姑,姿色妍丽,神仙中人也。少游挑之不得,乃作诗《牵牛花》》: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阑干。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宋时的女冠,往往风流多情,才貌兼擅,喜欢与士大夫交往,相互酬唱,并以此为荣。秦观本是一个多情的才子,与道姑交往,艳遇酬唱之作在所难免。除《牵牛花》外,秦观在与畅道姑交往中还写了一首《赠女冠畅师》诗。诗曰:“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雾合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虽在诗中用了“牵牛(花)”、“银河”、“仙衣”意象,但“两情久长,朝朝暮暮”未成事实。
再说娄东玉,又名娄琬。她是蔡州一个营妓。秦观为其写《水龙吟》词道:“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词中暗嵌娄苑、东玉名字。据《高斋诗话》所载,这首词是赠给蔡州营妓娄琬(字东玉)的。娄琬色艺俱佳。秦观任上因应酬和奉场作戏与青楼歌妓来往较多。特别是与娄琬过从甚密。1091年秦要离开蔡州到京都,娄东玉可能也是他钟爱的女人之一,因此以词相赠。抒发自己不忍离别而不得不别的怅惘之情。但只是“怅佳期,参差难又”,而鹊桥仙表达的是还有相见的时候,至少每年七夕还可相见。
最后说边朝华。边朝华何许人也?蔡州一贫家边姓女子也。秦观1049年生于扬州高邮,19岁(1068年)在家乡结婚生子。于1085年春参加第三次考试终于在苏轼的帮助下考中了进士榜,先授职定海主簿未到任,当年10月改任蔡州教授后即留家小于高邮,带着母亲到蔡州上任。由于公职繁忙无暇也无能照顾母亲,就需要找一个女仆在家陪伴母亲。恰巧边朝华出现了。此女或因贫病交加流落街头落入风尘。秦观出于同情救赎了这个女子,并收留了这个年仅13岁的贫家女孩陪侍母亲。王世祯《香祖笔记》中曰:“秦少游有姬边朝华,极慧丽。”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出落得一天比一天聪慧美丽,又由于朝夕相处,日久生情,他们便彼此相爱了。母亲也有意让秦观纳之为侍妾。当时纳妾无可厚非。终宋一代,纳妾之风被认为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甚至被一些文人士大夫用来宣扬和炫耀。夫妻之情在宋代虽得到了更多的表现,妾作为主人公却频频在诗中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婚姻观念的转变和作诗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与宋代重视享乐,土大夫们标榜风流,喜爱纳妾有关。由于士大夫文人之间宴饮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加之妾的年轻貌美多才多艺,慢慢地由原来被赏玩的身份而成为士大夫文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成份。1091年经苏轼推荐,秦观被抽调到朝中做国史院编修。秦观让边姓女子随母亲一同搬到宋都开封居住。1093年春,年满19岁的边姓女子意欲让秦观纳她为侍妾。这时的秦观已在京师任太学博士,仕途较为顺畅。在母亲的催促和同事、朋友的劝说下,秦观于元祐八年(1993年)7月7日收边姓女子为侍妾。张邦基《墨庄漫绿》载:“秦少游侍儿朝华……元祐癸酉纳之。”秦观仿其老师苏轼为其侍妾改名朝云例,将边姓女子改名为“朝华”。 成婚之日正是七夕。新婚的日子,二人情浓如酒,如在仙境。秦观写下了“天风吹月入栏干,乌鹊无声子夜阑。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这首七绝。在秦观心中,朝华就是那衣袂飘飘的织女,由上天专门派到人间与他相会的。然而,一语成谶,这对牛郎织女很快便劳燕分飞、天各一方。
1093年9月,赏识苏轼的太皇太后辞世,哲宗开始亲政。山雨欲来风满楼,秦观预感到一场血雨腥风的政治大洗牌即将开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他,将在劫难逃。 为了不连累边朝华,秦观送给她一些金银细软,狠心地向她提出分手。秦观《遣朝华》一诗真实记载了当时无奈分离的情景:“月雾茫茫晓柝悲,玉人挥手断肠时。不须重向灯前泣,百岁终当一别离。” 离开时便难舍难分,分别后更是以泪洗面。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记载:“朝华既去二十余日,使其父来云:不愿嫁,乞归。少游怜而复取归。”边朝华被遣而复归不久,正如秦观所料,哲宗起用新党,恢复新法。苏轼首当其冲被划入旧党一派,并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至惠州。秦观受到牵连,被外放杭州出任通判,尚未到达任上又坐罪遭贬。此时的秦观对前途极为悲观,他不希望爱妾边朝华和他一起受难。于是,他借口自己要修道炼丹,让朝华离开自己,并特地派人叫来她的父亲,带她回家。 边朝华还是不愿离开他,愿意陪他吃苦受难。1094年5月,秦观写了一首《再遣朝华》:“玉人前去却重来,此度分携更不回。 肠断龟山离别处,夕阳孤塔自崔嵬。”表面看秦观遣她离去,是那样绝决。然而,秦观的内心里却是十分难舍的。因为边朝华是与他生活时间最长的女人,又是与他正式结婚的女人,还是与他有着深厚感情的女人。爱之愈切,愈不忍心让所爱受到伤害。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就有可能是此后写给边朝华以表安慰的。在秦观看来,这或许是保护边朝华的唯一方法。这首《鹊桥仙》词也对应了秦观于1093年七夕纳边朝华为妾时写的那首诗。
据说秦观死后,边朝华削发为尼,遁入空门。圆寂时还在轻轻呼唤秦观的名字,手里紧紧握住的是秦观的诗稿。秦观诗中“百岁终当一别离”与《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的豁达相通,可能反映他对这段感情的释怀。
三、此词写于1094年的农历七夕节
秦观的仕途不顺利,多次因政治斗争而受到贬谪。他在郴州旅舍写下著名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尽管如此,他对边朝华的情感始终如一。即使在分别后,边朝华依然对秦观充满理解和支持。
拿流传甚广的经典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说,就没有牵连到什么仕途失意的身世之感。另外,对这一句词,向来都认为这是诚挚的期望,也是忠贞的爱情誓言,最多还添加一点无奈的相互安慰,交织着意味深长的欢乐和悲哀。但是如果结合秦观重情博爱的情感经历来看,完全可以大胆地假设,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千古佳句,可能只是秦少游用来安慰某些痴情女子的无奈托词,或者说摆脱一段旧恋情的美丽借口。试想,当女子含情脉脉地望着风流倜傥的秦学士,拉着他的衣袖,流着眼泪,舍不得他走的时候,秦观就来了这么一句:“我和你感情天长地久,还在乎天天在一起吗?即使到了天涯海角,三年五载见不了面,我也会天天想你的!”所以这一痴情女子非边朝华莫属。再一点,这首词是写于七夕节的。秦观纳边朝华为侍妾时正是七月七日。这也进一步证明此词是写给边朝华的。写作时间由此可推定为秦观与边朝华于是年5月11日再次忍泪决绝后的二个月内的七夕节,即农历1094年的7月7日。试想,这年七夕前,在贬谪途中的秦观又被加罪夺职,前途暗淡生死未卜,在监管人员的监视下生活,百无聊赖,夜晚看到星空灿烂,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境,不由得不想起被他再次遣返的边朝华来,词家情圣自然也会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词来,以安慰自已也安慰心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