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有酒今朝醉”!作者_____
发布时间:2025-08-04 06:43 浏览量:1
"
杭州富阳新登有一“怪才”,名叫罗隐,科举十试不第,却凭诗文成了“流量偶像”,宰相之女读他的诗痴迷到非他不嫁!
民间更传他是“讨饭骨头圣旨口”,命格奇幻。从新登故里的寒门子弟,到晚年得吴越王钱镠倚重的谋主,罗隐与杭州的缘分,跨越千年……
"
在诸多的杭州籍名人中,唐末五代的罗隐恐怕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传说、故事,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史中对他的记载。
罗氏原系望族,西晋末年,罗隐的祖先从湖南长沙迁徙到杭州富阳新登。唐文宗太和七年正月,罗隐生于新登镇双汉村(旧名钦贤罗家)。
罗隐原名罗横,他的一生历唐末文、武、宣、懿、僖、昭、哀宗七个时期。其所处年代,科举考试已经徒具形式,出身论门第,做官靠援引,罗横在科举考场上竟然创造了“十试不中”的传奇纪录,也就是说,他参加科举考试一连考了十次都不中。所以罗横愤而将名字改为了罗隐。而据《吴越春秋》记载,罗隐之所以“十试不中”,还是因为他恃才傲物,诗文“多所讥讽”,触怒了权贵。其实,罗隐科考失意还有一个原因,只是他自己不肯说,那就是他的长相丑陋。正史所载其不仅“貌古而陋”,而且还“乡音乖刺”“性简傲”,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不仅长得丑,性格又孤傲怪僻,还操一口人家听不懂的土话,地地道道一个任谁都不待见的乡巴佬。从前做官讲究“身言书判”,称为“取士四则”,首先在形象、谈吐这两条上都不合格,罗隐自然不被考官们看好了。
罗隐像
而在民间的传说中,则说罗隐的命相其实是十分不凡的,他甚至有“当皇帝”的命。只因幼时家境贫寒,母亲因受邻里欺凌,便让他记恨于心,盼日后报复,这般心思惊动天庭,致使他的命格被改。虽一身“龙骨”遭换,唯余“金口”未变,成了“讨饭骨头圣旨口”的奇人——虽命运坎坷,却言出必应。
传说当然是无稽的,但这个故事却在浙江一带流传甚广。之所以流传的原因,恐怕是因为罗隐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反差,他的前半辈子四处碰壁、贫困交加;晚年得遇吴越王钱鏐后,被奉为上宾、视为谋主,又往往预言如神。
《钱王故事》:衣锦还乡
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经历,造就了诗人特殊的性格。一个拥有正常心理状态的人也会因挫折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更何况“十试不中”!与科举彻底“绝缘”的罗隐大感自己怀才不遇,心中的愤懑之情无处宣泄,只好将一腔失意与寂寞一股脑儿地倾泻进了诗文世界。
常言道: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如果说“十试不中”是罗隐被命运关闭的门,那么他的诗文才华倒又为他额外打开了一扇窗。他的诗文在当时传遍十里八乡,如果以现在偶像与粉丝的关系来看,当时的罗隐已是妥妥的流量偶像;许多人在拜读了罗隐的诗作之后便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位相府千金。
据《唐才子传》记载:当朝宰相郑畋的女儿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偶然读到罗隐献给父亲的诗后便萌生仰慕之情,大有非罗隐不嫁的味道。郑畋对于爱女的痴迷也颇感手足无措,眼看患了“相思病”的女儿已经病入膏肓,自知劝说无效后,郑畋便在一次罗隐来府中拜访之际让女儿隐匿于屏风之后偷窥一下心中的偶像,自行抉择。郑畋这一招确实高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个“颜值控”,而罗隐,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恰恰是长得奇丑无比!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郑小姐只看了一眼,发现真实的罗隐与诗篇中自己所幻想的形象竟然有云泥之别,内心瞬间崩溃,真是欲哭无泪,遂将所抄罗大才子的诗作和书籍全部烧掉,也将自己的情丝一刀剪断了。
摄影:夜班工人丙
罗隐的大半生都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使得他对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深刻的认识,他的代表作《谗书》就以无比犀利的笔锋,鞭挞了当时黑暗的恶势力。罗隐一生著作颇丰,诗作留存的就有约500首,其他各类文章不下100篇。他的文章常以寓言故事和历史材料来针砭时弊,讽喻现实;而他的诗作更是不饰辞藻,多用俗语,他的许多诗句后来竟成为民间的日常口语,比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
黄巢起义后,罗隐避乱隐居九华山。到55岁时,才归乡依吴越王钱镠。这一回倒好比是“姜太公七十遇文王”了,钱鏐对他言听计从,信任有加。从来没有穿过官袍的罗老头子也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居然做了20多年官,直到78岁时去世。
罗隐与宗人罗邺、罗虬俱以声格著称,号称“江东三罗”,而罗隐在晚唐诗人中应该是活得最长的了,所以,他是唐末最后一位诗人,也可以说罗隐之后再无唐诗了。清朝时杭州籍的大才子袁牧说这位同乡是“三生金榜无名字,一卷唐诗殿本朝。”
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的罗隐碑林,碑廊内树立了一批花岗岩碑,刻着当代著名书法家们题写的罗隐作品。
现在,杭州市富阳区新登境内辟有一处罗隐碑林,碑林里面有两个露天的院子,分上下两个台阶,四周树立一批花岗岩碑,镌刻着当代书画家刘海粟等题写的四十多块书法艺术精品。走廊墙壁上有十几块黑色大理石分别雕刻着当代书法家撰写的罗隐诗句。沿院子两边走廊往上走四十多个台阶,便是罗隐纪念厅,纪念厅内有一座两米多高的罗隐石雕像。先生长住于此了。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事见《旧五代史》。
罗隐,这位“十试不第”
却名满天下的“怪才”
以一支犀利之笔刻尽晚唐世相
袁枚赞其
“三生金榜无名字,一卷唐诗殿本朝”
道尽他科举失意却为唐诗时代
落下苍劲句点的传奇
你读过罗隐的诗句吗
是否也曾在他犀利而通透的文字里
看见几分人生的况味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