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打油诗》

发布时间:2025-08-02 22:55  浏览量:1

据称打油诗鼻祖,源自唐时张打油,其人真实姓名不详,因为体裁通俗易懂不拘一格,历来多有类似佳句传世。

传闻张打油,最有名的一首诗,就是那首《咏雪》了。“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妙的是此诗,咏的是雪景,通篇却不带一个雪字,用句似乎也不怎么讲究,而观者却能发出会心的一笑。

诗仙李白据说也写过一首《戏杜甫》的打油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此诗亦不知是真是假,李白如此调侃杜甫似有可能,杜甫号称诗史,给人感觉就应该是这般苦吟模样。

宋代自号“六一居士”的欧阳修,曾作《猜谜诗》。“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此诗一片巧思,让人忍俊不禁。作者以谐音暗讽菜馆“缺滋少味”:“无檐(盐)、无算(蒜)、无缰(姜)、无将(酱)”。

至于东坡居士那首《竹笋焖肉诗》,可谓如雷贯耳众所周知。“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东坡居士之行文,将文人雅趣与市井食欲结合,尽显“东坡式”豁达吃货本色。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所作《早朝赋雄雉》。“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朱皇帝此诗极具反差感,前两句俚俗粗糙,后两句陡然恢弘,尽显帝王气象。

明朝的大才子解缙,是即兴的幽默圣手。其作《春雨》,令人捧腹。“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明唐伯虎作《除夕诗》。“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诗人苦中作乐,以幽默笔触写穷困年关,洒脱背后透着酸楚。

清代李调元《咏麻雀》。“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诗文讥嘲庸官占据俸禄却无才学,令挑衅者哑口无言。

同样是咏雪的打油诗,清朝乾隆皇帝的一首《飞雪》,呈现的完全又是另外一种景象。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全诗除了最后一句,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前面三句简直可以说稀松平常。

鲁迅先生作《南京民谣》。“大家去谒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鲁式辛辣,一如既往。寥寥数语,就撕破了政客们“共赴国难”的虚伪面具。

曾记得看过一首打油诗,颇有生活情趣,却忘了出处,且作此篇收尾。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如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