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航拍普救寺(莺莺塔)
发布时间:2025-08-02 06:32 浏览量:1
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有一座依峨嵋塬头而建的普救寺,古典戏剧《西厢记》的爱情故事就发生于此。2019年10月7日,普救寺塔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5年6月15日清晨7点左右,我来到普救寺旅游区,还没有到开门的时间。我在普救寺南门外的广场上,操作无人机对寺院建筑进行航拍,古塔高耸,殿宇巍峨。
隋朝初年,已有普救寺,当时名为“西永清院”。五代时期,郭威征讨叛乱,经过西永清院时折箭为誓,表示不加害百姓,顺利攻下州城后,遵守誓言,未杀一人。从此,这里更名为普救寺。
普救寺坐北朝南,南、北、西三面临壑,只有东北侧依塬平展,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在“关中大地震”的影响之下,这里的殿堂僧舍和楼阁塔坊全部毁坏。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普救寺的建筑才得以重新修建。
新中国成立时,经过长期的战乱,这里只剩下一座砖砌的古塔,被称为“莺莺塔”。1986年,开始重建普救寺,以莺莺塔为中心,四周回廊环绕,殿堂错落有致。
目前,莺莺塔是普救寺唯一的历史建筑,名称为了纪念《西厢记》女主角崔莺莺。此塔矗立于普救寺西路建筑中央,共有13层,高约37米。塔的外观保留着唐代古塔的特征,平面呈四方形,塔身为密檐式,七层以上突然收缩,使得古塔显得纤细灵巧。
莺莺塔上,视野开阔,向西眺望无边的黄河滩涂,向东可见雄伟的中条山脉。过去,这里位于连接陕西和山西的古道旁边,临近黄河繁忙的蒲津渡口,行人往来,香火旺盛。
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描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诗化语言,开创中国古代“才子佳人”题材的典范模式。
当年,张生赴京赶考,到普救寺游玩,偶遇扶送父亲灵柩回乡滞留在寺内的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在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到张生住处私会。最终,崔母勉强答应婚事,要求张生上京应试。
如今,在普救寺内,按照《西厢记》的描述,复原修建了张生居住的西轩、崔莺莺和母亲居住的梨花深院,以及张生游历过的小径、后花园、跳垣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