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家黎子杰:让更多内地学生有机会“弯道超车”

发布时间:2025-08-01 21:34  浏览量:1

核心提示:

从“名落孙山”的无奈焦灼到可以通过“VPAS留学香港”的逆袭叙事,当香港教育以颠覆之势重构内地年轻人命运格局时,一个成功的政府实验“教育样本”诞生。

香港政府正用一组亮眼的数据打破内地“高考改变命运”的独木桥魔咒,帮助内地年轻人完成了人生的“弯道超车”。

更多内地家庭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不止高考生。年满16周岁、未参加高考的孩子也有了申请通道。

而这些通过计划改写人生的年轻人,正在成为最生动的“桥梁”,他们用自己的成长证明:当教育资源打破地域壁垒,当技能价值被充分认可,每一个努力奔跑的人,都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重构属于自己的精彩。

截至2025年6月,一年间,香港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申请人数29087人,获批27560人,通过率高达95%。

这背后,有香港政府的“高效”,更有两地教育界人士的不断推进。香港的大湾区教育资源中心联席主席、香港杰出专上学生服务协会创会会长黎子杰先生正是这样的“践行者”。

近日,黎子杰先生接受了红船融媒高层朱顺忠先生的专访。对VTC与香港教育、两地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了详解。

▲黎子杰

在黎子杰看来,内地孩子非常有潜力,“他们跟香港学生一起读书,香港学生相比就比较躺平一点,内地学生习惯了‘卷’,基本上都是名列前茅。”

这些在内地应试教育下“分数不太行”孩子们,在香港这个国际化竞争环境中,竟然很快做到了“脱颖而出”。

申请季,黎子杰先生几乎脚不沾地:“忙、非常忙。”

大湾区教育资源中心致力于促进香港和内地的教育合作与发展,包括院校之间的合作、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等。

这种双向的交流正在催生出更紧密的联结——内地教育借鉴香港在技能认证、产业对接上的成熟模式,香港则从两地职业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中获得启发,让VPAS计划的辐射力不断延伸。

黎子杰介绍称,为了方便内地家长、学生,他们正在全国各地逐步拓展开办“香港·大学预备班”。内地学生在我们在深圳的授课点或全国各城市的合作学校(中学)读完我们英国的课程,并且雅思达到5.0的水平后,就可以不用参加高考,直接到香港读大学。申请入读香港·大学预备班,只需要年满16周岁,初中毕业即可。于入读预备班的初期,就申请报读特区政府于2023年推出的VPAS计划的香港职业训练局(英文简称VTC)高级文凭课程,通过VTC课程的面试,会获得预录取条件通知书,学生努力上课,在最短一年时间,达到预录取的条件:“学生获得等同于高中毕业学历的英国证书及雅思达到5.0水平”,便不需要再考高考,就能直接到香港就读VTC的VPAS计划的2年制高级文凭课程,同学在VTC高级文凭毕业后,可以继续留在香港或到海外如英美加澳,不需考试,只需要申请就能升读本科课程大三及大四,获得学士学位;学生就读VTC的VPAS计划的高级文凭毕业后,也可以选择留在香港就业,比如学生学习网络工程、机电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药、多媒体等34个不同专业的高级文凭课程,VPAS计划就需要从事相关工作。目前VTC的高级文凭毕业生在毕业前平均已经有3份工作等着聘请,月薪平均达到2万港元。修读专业资格的课程专业如工程类的,未来可以成为香港的注册工程师。

VPAS计划为香港补充职专技术人才资源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VTC的高级文凭和副学士学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此外,VTC的下属院校如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简称高科院)还设有学士和研究生课程,其中高科院的学士学位被中国内地教育部认可,高科院是香港的22家获得教育部认可的可颁发学位的高校之一。

弯道超车:内地落榜不妨去香港,赚高薪带全家拿香港身份

随着国际局势、生活成本和留学政策的变动,香港成为 “香饽饽”。这非常符合当下一些内地家长的需求:孩子成绩不行,卷又卷不动。

“不卷了!干脆去香港”。

黎子杰先生介绍,VTC提供的高级文凭课程有两个途径可以申请:第一类,高考分数不太好的,只要满380分最低门槛,中英数各科均有80分以上,就可以直接申请,详细可以查看VPAS计划的官方网站。

第二类,也是很多家长关注的,初中毕业的孩子能否申请。对此,黎子杰先生表示,经过与VTC及有关部门沟通,大学预备班已经将申请年龄放宽至16岁,初中毕业便可以报读大学预备班。

“除了用高考成绩外,一样可以报读VPAS计划的VTC高级文凭课程。我们经过与VTC协商,学生也可以先修读我们在内地举办的大学预备班,拿到我们英国的证书文凭等同于高中毕业及雅思成绩达到5.0,就达到VTC的预录取条件;申请报读我们的预备班的同时,就向VTC申请报读高级文凭课程,然后通过VTC的面试,并于预备班毕业时候满足上述两项预录取的条件,就可以不用高考成绩,直接到香港升读VTC的高级文凭课程。我们今年已经有很多只有初中毕业、高一及高二的学生申请入读大学预备班,我们在天津与浙江的合作中学,从7月中开始,已经陆续有70多个学生取得有条件录取后转为正式的确定录取通知书,今年9月就可以到香港,VTC下属的14所提供不同专业课程的院校就读高级文凭课程了。”黎子杰先生说。

7月23日,港府公布了一年成绩:从2024年6月到2025年6月这1年间,香港各项人才计划共收到超19万宗申请,14万人成功获批拿到香港身份。其中,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申请人数29087人,获批27560人,通过率高达95%。

香港政府正用一组亮眼的数据打破内地“高考改变命运”的独木桥魔咒,帮助内地年轻人完成了人生的“弯道超车”。

而这些通过VPAS计划改写人生的年轻人,正在成为最生动的“桥梁”。他们用自己的成长证明:当教育资源打破地域壁垒,当技能价值被充分认可,每一个努力奔跑的人,都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重构属于自己的人生。

开放包容:不止高精尖,年轻基础人才也是港府抢人重点

黎子杰先生介绍说,学生修读VTC高级文凭课程第一天起,就拥有香港临时身份。根据《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 (VPAS),持有该计划签证的人士,其配偶、未满18岁的未婚子女,都可以申请“受养人签证”来港,合法在香港工作生活学习成为“新港人”。

这似乎大约等于我们怀念的、曾经终结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毕业即包分配”。端上“铁饭碗”一直是民众追求的朴实梦想。喏——你可以在香港实现了。

往深处看,这背后也显示出香港的人才缺失问题。根据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2024年11月发布的2023年人力推算报告,香港航空业于2028年的人力短缺将上升至约18000至23000人。香港国际机场目前仍缺乏约25000名员工,特别是地勤、飞机维修和飞机机务等部门,根据机场管理局的估计。虽然机场管理局和航空公司都在积极招聘,但人手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影响航班的恢复进程。香港的空乘人员就是比较短缺的,很多空乘人员是从新加坡过来的,甚至不会说中文。

不过,黎子杰对于香港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满怀期待:“幸运的是,香港政府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来港,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现在基本上已把流失的人口补齐了。”

黎子杰先生表示,我们知道优才、专才、高才计划,但吸引来的都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人群。VPS计划就是希望吸引18到3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香港工作及生活。

▲黎子杰(左)

原来,并不是外界所认为的:只有“高精尖”的人才能被“挖”到香港。

“人才本就不分高低,”黎子杰先生表示:“不管是厨师、护士、空乘、地勤甚至是机场帮拿行李的工作人员都是香港需要的人才。”

朱顺忠先生也分享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前些年到香港,不管从机场拿行李,还是吃饭,甚至坐地铁的地勤人员都感觉到服务非常贴心。而现在,机场等行李可能等一两个小时,“地勤人员很难找到”。坐地铁如果有残疾人,寻求工作人员帮助,找人就不好找。

“对!”黎子杰先生对此表示非常认同。为什么现在香港经常有人投诉机场拿行李很慢,餐厅的出餐都很慢,就是因为人手不够。香港社会的高效运转急需要补充这些年轻人。

同时,香港也有足够的胸怀和教育体系来帮助这些人才适应并融入香港社会,以恢复和提升其高效廉洁的形象。

两地共融:与内地开展合作培养技术人才

香港的职业教育既提倡学生直接就业,也鼓励学生继续读书。“历史原因,香港一直跟随英美的教育制度,会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升学路径,即使香港学生在本地高考的成绩不理想,不能直接升读学士课程,学生也能先修读2年制的副学士学位(副学士及高级文凭),学生可以用两年时间提升成绩,再升读大三及大四,最终实现大学学士毕业的学历,这种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不用怕一次考试定生死。像我们香港特区的前特首梁振英主席,以前也是修读香港理工学院的建筑测量系副学士学位课程,副学士毕业后,再往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深造,并获得测量及物业管理学学士学位的。”

在黎子杰看来,教育的目的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像香港以前有很多才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都拥有一技之长,凭借自身过硬的本领成就了一番事业。所以香港这种灵活的教育模式是可供参考的,内地的教育改革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路径。同时,我们要注重教育公平,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育的公平性,让更多的学生成长成才。

黎子杰先生表示,香港教育体系注重英文能力培养和国际视野的拓展,同时强调在敏感话题上的恰当表达。

两地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如今,已经有一批学生成功实现了就业,涵盖飞机工程、飞机维修、空乘、网络安全等各个领域,这些实际上都是香港缺乏的人才,很好地满足了香港对年轻劳动力的需求。

“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加开阔,香港的学校除了在广东附近办学以外,应该深入内地,到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开设分校,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黎子杰说。

目前,黎子杰先生所主导的香港教育机构已与浙江、江西、天津、深圳、广州展开合作,为内地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这些计划和合作不仅有利于增强香港作为国际教育枢纽的地位,也促进了香港与内地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据悉北京、上海、西安、重庆、洛阳合作学校及中心也在筹备中。

采访:朱顺忠

编辑:王子薇

视觉:李辰昊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