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为女排两舍爱情,56岁遇良人,61岁卸任藏着一生遗憾
发布时间:2025-08-01 07:42 浏览量:1
文| 毒蜂
编辑| 毒蜂
——【·前言·】——
1995年深秋的美国,电话铃突然炸响。郎平接起来,那头是袁伟民熟悉的声音,就一句:“祖国需要你,回来带女排吧。”
挂了电话,房间里一片寂静,旁边摇篮里,两岁的女儿白浪睡得正香,小脸红扑扑的,眼前安稳的一切,却因这通电话变得沉重。
最终她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离婚!
她盯着桌上的离婚协议书,指尖发颤,郎平咬了咬牙,在协议书上签下名字,钢笔尖似乎划破了纸张,也划开了她苦心经营多年的小家。
那一年,女儿白浪才两岁多,郎平强忍着不舍,甚至来不及好好抱抱女儿,也顾不上为逝去的婚姻掉一滴眼泪。
她匆匆收拾行囊,毅然踏上了归国的航班。
谁能想到,这个后来被叫做“铁榔头”的女人,这辈子最硬的不是扣球的手,是为了女排,两次斩断情丝的决心。
1960年腊月,天津武清一个飘雪的清晨,郎平降生在普通却温暖的家庭。
谁也没想到,这个期盼家人中的小女儿,天生一副“金嗓子”,哭声嘹亮得能盖过村支部的大喇叭,邻居们没少“告状”。
父亲郎家骅总笑着打圆场,转头对媳妇说:“你瞧这丫头,长胳膊长腿,哭声都带劲儿,将来准是块运动员料。”
谁为也没想到,这句无心之言,竟成了郎平一生的预言。
郎家骅是个体育迷,总带着小郎平去看各种比赛,赛场上的激烈拼杀,观众席的震天呐喊,像种子一样悄悄埋进了郎平心里。
可那时,郎平家里条件不好,小时候又喝不死奶粉,全靠母亲熬小米粥喂养,瘦得像个豆芽菜,没人真把她和运动员联系起来。
姐姐郎洪总逗她:“就你这小身板,风一吹就倒,还想当运动员?”
后来全家迁到北京,郎家骅开始带着“豆芽菜”锻炼身体。
在朝阳区东光路小学,郎平个子高、动作灵活,成了体育骨干,她先是迷上乒乓球,能顶着太阳在马路边练一整天,后来又练田径,铅球一出手就是7米多,跳高更是拿了全校第一。
要不是排球队的孟老师慧眼识珠,硬把她拉进队里,中国可能就少了一位排球巨星。
孟老师是郎平排球路上的第一个领路人,让她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凭借在区中学生排球赛上的惊艳表现,“朝阳大炮”的名号不胫而走。
郎家骅一看女儿真有天赋,立刻带她报名参加了北京工人体育馆的排球班,接受正规训练。
母亲起初是反对的,哪个当妈的舍得女儿吃运动员的苦?何况郎平成绩一直拔尖,母亲盼着她考清华。
但郎平骨子里的倔强,父母最清楚,既然选了排球,她就不会轻易放弃拼,父母最终选择了全力支持。
郎平训练起来像着了魔,每天天不亮就去操场,别人练100次扣球,她练200次,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
1978年,18岁的郎平被袁伟民选进国家队,那会儿队里主攻手是杨希,像极了山口百惠,而且人气极高。
袁伟民却力排众议,大胆启用郎平担任主攻。正是这份信任,成就了后来的传奇。
1981年到1985年,郎平和队友们横扫世界排坛!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实现了史无前例的“五连冠”!
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一次次升起,国歌响彻云霄,中国女排,成了世界最强!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女排姑娘们用拼搏点燃了国人的希望,“女排精神”成为一代人的信仰。
解说员宋世雄盛赞郎平扣球“一锤一个雷霆,真是铁榔头啊!”,“铁榔头”的名号从此传遍海内外。
郎平听了直乐,跟朋友打趣:“我手不大,小拇指还因伤变形了,啥铁榔头?纸榔头还差不多。”
她后来还“埋怨”宋世雄:“您也不跟我商量,起这么刚的名字,我对象都不好找了!” 虽是玩笑,其实那时,她心中早有了意中人。
赛场外,她心里早有了人,八一男排的白帆。
小伙子1米90,英俊潇洒,每次郎平出国比赛,他准守在机场,手里攥着她爱吃的糖葫芦。
1986年,两人在北京办婚礼,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收获了无数祝福。
可谁也没料到,这对人人羡慕的夫妻,会在异国他乡散了。
1987年,两人自费去美国留学,那会儿郎平虽是国民偶像,可国家队工资低,五连冠奖金才1万,出国比赛每次津贴仅15美元,她都攒着换成人民币补贴家用。
初到美国,签证限制她无法工作,只能靠朋友接济,后来在学校做排球陪练勉强糊口。
最艰难时,连房子都租不起,只能借住在朋友家,郎平那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小家,种点花草。
为了支撑高昂的学费,郎平接受了意大利摩迪那俱乐部的高薪邀请,出任主教练,年薪数十万欧元,终于缓解了经济压力。
她带队首秀就拿下意大利杯赛冠军,但第二年合同期满,面对意大利的加薪挽留,郎平再次听从祖国召唤,回国效力一年。
此时,白帆已在美国发展,两人年过三十,决定要个孩子。
郎平随后赴美,担任新墨西哥大学女排主教练,年薪20万美元。
1992年,女儿白浪出生,一家三口在300平米的大房子里安顿下来。
可日子好了,感情却淡了,郎平忙着带队,白帆在家带孩子,鸡毛蒜皮的琐事堆成了山,1995年袁伟民的电话,成了最后转折点。
袁伟民急切的呼唤,让郎平下定了决心,结束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回国!
在多年后的访谈中,面对鲁豫“如果不回国,关系能缓和吗?”的提问,郎平坦言:“可能会吧,当时两人状态都空洞,再努力一下或许能走下去。”
但为了女排,她选择了快刀斩乱麻。唯一割舍不下的,是两岁多的女儿白浪。
为了女儿更好的成长环境,她忍痛将她留在美国交给白帆。
她清楚地知道,这一去,意味着放弃大房子、20万美元年薪,重新住进破旧宿舍,领着几百块的月薪。
回国执教的日子,压力如山,她肩负着复兴女排的重任,承载着亿万国人的期待。
四年,一千多个日夜,她带领女排艰难爬坡,重新走向高峰,外人只看到领奖台的荣耀,却看不到她独自在宿舍里流了多少泪。
那间终年不见阳光的小屋,苦得超出想象,墙壁斑驳,一动脖子就头晕恶心的旧伤,长期积劳导致的高烧、低血压……身体的痛苦让她倍感孤独。
丈夫没了,女儿远在天边,她常常胡思乱想:身体垮了,还怎么照顾女儿?看着别人下班团聚过节,她越发渴望健康,渴望家庭的温暖。
可一到训练场,她又成了铁榔头,4年后,当女排重夺世界杯冠军时,她却累倒了,1999年不得不离开,去意大利休养。
2005年,她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戏剧性的一幕上演,郎平率领的美国队,与中国队在赛场狭路相逢。
最终,美国队3:2战胜中国队,时隔24年再获银牌,而那年中国队只获得了铜牌。
一时间,“卖国贼”的骂声铺天盖地。那个曾经为国争光的英雄,鞠躬尽瘁的功勋教练,竟成了众矢之的。
她没辩解,后来采访时她说:“我是教练,得对队员负责。但国歌响起时,我心里跟大伙儿一样,盼着中国赢。”
骂声里,她又接到了祖国的召唤,当中国女排再次陷入低谷,郎平又一次临危受命,回国执掌帅印。
这一次,她依然舍弃了可能萌芽的爱情,在美国期间,她曾有一位谈婚论嫁的美国男友。
但当祖国召唤与个人感情冲突时,她希望对方等她两年,对方拒绝后,郎平果断分手:“两年都不愿等,如何托付一生?”
转身就回了国,朋友说她傻,她笑了笑:“我这辈子,就认排球和祖国这两件事。”
铁榔头变回小女人“铁榔头”外表刚强,内心却无比柔软,她渴望爱情,从不掩饰对伴侣的期盼,命运没有辜负她。
2010年前后,在北京一场文体联谊会上,她遇见了生命中的“真命天子”王育成。
这位大她9岁的历史系教授、社科院博导,还是央视《寻宝》栏目的鉴宝专家,他年轻时就是郎平的“铁杆粉丝”,见到偶像激动不已。
郎平得知他懂鉴宝,便主动请他帮忙看看自己收藏的40多件“宝贝”,一来二去,两人发现志趣相投,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王育成的风趣总能驱散郎平工作的疲惫,每次约会,一大束鲜花必不可少,让郎平仿佛重回少女时代。
他就是郎平心中理想伴侣的模样,只是两人都未点破那层窗户纸,直到一年后郎平赴广州执教,王育成才鼓起勇气表白。
2013年,女儿白浪回国“面试”这位王叔叔。几天相处下来,王育成用行动赢得了白浪的心。
2014年,郎平父亲病重离世,当时她正带队征战亚洲杯,无法脱身。
是王育成替她尽孝,妥帖操办了后事,让郎平安心赛场,这份担当,让郎平彻底认定了这个男人。
2016年,历经风雨的两人终于步入婚姻殿堂。婚后的王育成,成了郎平最坚实的后盾,他主动减少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妻子。
2017年郎平手术,他化身24小时贴身保姆,细心程度让女排姑娘们都感动不已。
2020年,郎平母亲病重。彼时她正为东京奥运会封闭集训,为了不辱使命,母亲病重期间她只请了三次短假,床前尽孝的重担,再次落在王育成肩上。
2021年,郎平带领女排结束奥运征程后,在离任感言中写道:“今天是我离任的第一天…愿中国排球永葆青春!”
卸任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回苏州为母亲扫墓,这时人们才知道,郎平母亲已经离世,未能陪伴母亲走完最后一程,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痛。
结语如今,郎平已过花甲之年,回望她的传奇人生,大半光阴献给了排球,献给了中国体育。
她两次临危受命,割舍爱情亲情,扛着如山压力,带领中国女排一次次从低谷走向巅峰。
有人说她是英雄,有人说她是传奇,可在郎平心里,她或许只是那个天津丫头,为了热爱的排球,为了身后的祖国,敢舍敢拼,也终于在晚年,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温柔。
这样的郎平,不值得咱点个赞,留句祝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