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比起翻译莎翁全部作品,最出名的是他的爱情
发布时间:2025-05-10 05:46 浏览量:1
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比起翻译莎士比亚全部作品,最为世人所知的是他与宋清如的爱情。
他的名字是朱生豪。
朱生豪一生很短暂,只活了32岁。
但是,1978年4月,国内大出版社推出了以朱生豪翻译的11卷本《莎士比亚全集》,受到热烈欢迎,一版再版。
1992年初夏4月,为纪念这位前辈翻译家诞辰80周年,中国莎士比亚学会在上海组织为期两天的全国性座谈会,又一次掀起了国内的莎士比亚热潮。
朱生豪于1944年底去世,但当年的才子佳人相知相爱,鱼雁传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后,他的三百多封朱生豪写的信札,被结集为情书集,不断被翻印。
荷歌给各位介绍这位年轻的沉默寡言者用亲切的文字,生动地对一个女孩倾诉的故事,以及他讲过的经典情话。
朱生豪来自才子之乡浙江嘉兴的学霸。但他的家庭很寒酸,以小本经商为业,在他10岁、12岁时,母亲与父亲先后患病去世。
1929年,他保送到杭州之江大学上学。
学生时代的朱生豪
“之江诗社”社长夏承焘评价他:聪明才力,才20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人才。
这个评价,就是朱生豪的速写小照:性格沉静、敏感孤僻,聪明绝顶,沉默寡言,英文极佳。
1933年,朱生豪大学毕业,在抗日救国活动中,他进入了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当编辑。
朱生豪在之江大学与一个名叫宋清如的女同学以诗词相知相交,毕业前夕,即将挥手告别,年轻诗人朱生豪把初恋的感情写进了《鹧鸪天》三首,赠别这位女同学。
其中有:“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交尚浅,意先移,平生心绪诉君知,飞花逝水初无意,可始自伤。”
字里行间已超越相识一年的同窗之谊,而是透露出一片真挚的爱慕之情。
宋清如来自江苏常熟的一个乡绅家庭,出生于1911年7月,比朱生豪大半岁,低三级。
学生时代的宋清如
宋清如极有个性与主见,为了继续求学,她拒绝了婚约,在当地留下了“不要嫁妆要读书”的传说。
朱生豪毕业前的1933年,写了两封信给宋清如,称呼分别是“宋”“清如”,信中有“我不能不承认你在我心目中十分可爱”“想不到你竟会抓住我的心,你纯良的人"等语,总觉得既跟一般卿卿我我、沉溺在爱河里的情书不一样,也跟爱的名份还没得到确认前,以绮语丽词、“要死要活”、热烈追求的情书,风格异趣。
在1933到1937年间,朱生豪给宋清如写了三百多封书信,生性木讷、拙于言辞的朱生豪曾说,他每年中估计起来成天不说话的约有一百天,每天说不上十句话的约有二百天,说话最多的日子,大概不至于过三十句。
那么,朱生豪要说的话,基本是用文字表达了出来,他笔下生花,信笔所至,手写其心。在写给宋清如的信中,语言无拘无束,俏皮、固执、苦恼,跃然纸上。
这几百封信,最短的,一句话;一封长信,多达数个版面。
信中,一个真诚的、毫无掩饰的朱生豪站在了宋清如面前,也站在了无数个读过他的情书的读者面前。
他对宋清如说“我知道你顶明白我但还巴不得把心的每一个角落给你看才痛快。”
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给人不苟言笑、少年老成的印象,而读信后,感觉到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活跃的精神生活、爱憎分明、甚至有着一股青春气息的青年正在走来。
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杭州,书信往来频繁,互诉衷肠,思念与爱恋之情溢出纸面。
1936年,朱生豪开始投身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事业以后,对于翻译工作中的甘苦和心情的叙说也成了信中的重要内容。
1937年“八一三”日寇进犯上海,朱生豪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不久,宋清如也离开了湖州,随全家去了四川,直到1941年夏天,才回到上海,与在中美日报社为抗击法西斯奋笔呐喊的朱生豪相会。
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两人的生活之舟再次面临新的飘泊,为此,朱生豪与宋清如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共同面对民族的灾祸与生活的磨难。
宋清如与朱生豪
1943年初,他们回到日寇占领下的嘉兴故居,深居简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埋头于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工作,包括重新翻译一大批译稿已毁于战火的剧本。
由于积劳成疾,加上贫病交迫,朱生豪不幸于1944年12月26日带着未能译完全部莎剧的遗憾,撒手人寰,年仅 32 岁。
经过十年苦恋,朱生豪与宋清如终于完婚,在苦难中仅度过了两年半的夫妻生活,从1933年到1937年的这批书信,正是他们兼具传奇和悲剧色彩的爱情生活的见证。
下面抄录其30句情话,无论你多少岁,读一读,也许会想起自己的青春年少。
1、世间的苦不算甚么,你看我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过你。
2、我不是漫然把好感给人的人,在校里同学的一年,虽然是那样喜欢你,也从不曾想到要爱
你像自己生命一般,于今是这样觉得了。
3、我能想着你,梦着你,神魂依恋着你,我是幸福的。
4、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5、也许你实在很丑也说不定,但我总觉得你比一切的美都美,我完全找不出你有任何可反对的地方,我甘心为你发痴。
6、如果我不认识你,我一定更不幸。
7、如果我想要做一个梦,世界是一片大的草原,山在远处,青天在顶上,溪流在足下,鸟声在树上,如睡眠的静谧,没有一个人,只有你我,在一起跳着飞着躲着捉迷藏,你允不允许?
8、我不是诗人,否则一定要做一些可爱的梦,为着你的缘故。
9、我多分是一个趣味主义者,不是十分讲理的,我爱你也许并不为什么理由,虽然可以有理由,例如你聪明,你纯洁,你可爱,你是好人等,但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你全然适合我的趣味。
10、你的来信如同续命汤一样,今天我算是活转来了,但明天我又要死去四分之一,后天又将成为半死半活的状态,再后天死去四分之三,再后天死去八分之七等等,直至你再来信,如果你一直不来信,我也不会完全死完,第六天死去十六分之十五,第七天死去三十二分之三十一,第八天死去六十四分之六十三,如是等等,我的算学好不好?
11、我爱你,此外什么都不知道。
12、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
13、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14、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15、我很悲伤,因为知道我们死后将不会在一起,你一定到天上去无疑,我却已把灵魂卖给魔鬼了,不知天堂与地狱之间,许不许通信。
16、凡你对我说过的话,我总相信;不曾说过的,我不想知道也不欲妄测。
17、我们都是世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对于彼此都是世上最重要的人。
18、世上一切算得什么,只要有你。
19、你也许不是一切人的天使,但至少你是我的天使。
20、我不能设想有一天我会失去你,那是卑劣的患得患失的心理,我知道。
21、虽然是远隔着,在梦里我不愿离开你,永远。
22、我心里有歌唱,有希望,有你。
23、愿你有一切的快乐,我是你的。
24、寄给你全宇宙的爱和自太古至永劫的思念。
25、我明白我们在这世上应该找寻的是自己,不是自己以外的人,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明白自己,谅解自己,我找到了你,便像是找到了我真的自己。
26、假使世界上谁都不喜欢你了,我仍然是欢喜你的。
27、太阳、月亮、火炉、钢笔、牛津简明字典,一起为我证明我对于你的忠心永无变更,不胜诚惶诚恐之至,臣稽首。
28、世界是多么荒凉,如果没有你。
29、祝你一切的好,以我所有对你的虔敬、恋慕、眷爱和珍怜。
30、梅花在你去了以后怒放,连日来的风雨,已经使她消瘦了大半,她还在苦苦地打叠起精神,挨受这风朝雨夕,等待着你的归来。
31、往后余生,冬雪是你,春华是你,夏雨是你,秋黄是你,四季冷暖也是你。
朱生豪对宋清如的倾诉,汇集在三百多封情书中,以第65号信札为例,我们读到了一个痴心人,不管你爱我不爱我,反正我爱你是爱到底了。信端的这篇妙文和信末的“泪下三钵头”相互呼应,为感情上的饥渴而乞求爱怜。
这是一封风趣且不同凡俗的情书。朱生豪不仅在向意中人把“心的每一个角落给你看”,也是在向有幸的读者多方面地展示他的性格、情操、志趣。
宋清如自始至终是朱生豪译莎剧的第一个读者,虽然朱生豪只活了32岁,但其翻译的莎士比亚却是国内早期经典译作。
朱生豪离世53年后的1997年6月27日,宋清如也去了。
临走前,她命人将自己与丈夫合葬在一起,她还让人在墓上留下这段话:
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夜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夜里失眠,那也是何等的有味。
这就是爱情绝唱的一种。(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