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心印社以方寸金石铭刻“增城八景”,赓续城市文脉

发布时间:2025-07-31 02:00  浏览量:1

了解牧心印社的朋友,想必对社长洪四海先生创作的经典套印“羊城八景”记忆犹新。

这组佳作屡次亮相各大展览,收获赞誉无数,早已成为我们印社的闪亮名片。

如今,我们再次集结印社精英之力,倾情创作了 “增城新八景”套印。

这不仅是“羊城八景”艺术精髓的深情延续,更是牧心印社以刀为笔、用石传情,为城市地标精心篆刻的文化新篇!

本次创作的灵感源泉,正是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最新发布的“增城新八景”:

仙姑家庙 、栖云丝苗、白水仙瀑 、 南樵古韵、正果老街 、荔湖夜月、增江画廊 、挂绿凤鸣。

这八大胜景,汇聚了增城灵秀的生态山水、珍贵的非遗民俗与蓬勃的产业地标,如同一幅浓缩了荔乡千年文脉的瑰丽画卷。

它们不仅是增城文旅融合发展的璀璨地标,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牧心印社深谙其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精选此八景为题材,匠心独运,创作出八方风格各异、意蕴深远的印章作品。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牧心印社的刀笔世界,领略这组凝聚匠心、承载文脉的“增城新八景”套印风采!

首先来分享洪四海老师的两方作品,荔湖夜月和白水仙瀑

这两方印,一朱一白。

荔湖夜月是白文,白水仙瀑是朱文。

洪四海老师的创作有个特点,注重线条的残破。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方作品都存在了一定的残破。

另外,洪四海老师创作时讲究在严谨中带一些调皮,整体风格沉稳又活泼。

接下来这方印章是李文杰老师的:仙姑家庙

李文杰老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郴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刘洪洋、陈文明诸先生

获奖入展:

第二届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入展

湖南省第六届新人展等大展赛入展

李老师创作的这方“仙姑家庙”采用的是一个满白印风,四字的布局工整。为了不让印面憋闷死板,特地在印章边缘的红色部分,轻凿了点点破边。

再来给大家分享大圣老师的这两方作品:正果老街和南樵古韵

作为洪四海老师的大弟子,大圣老师积极地参与到这次“增城八景”的创作,篆刻出两方精彩的印章作品。

我们可以看到,大圣老师的“正果老街”用的是工稳一路的铁线篆印风,线条纤细劲挺,尤其是转折处,弧度勾勒得极其完美,干净利索。

另一方作品“南樵古韵”则是一方白文印,取法是大圣老师最擅长的吴让之风格。

早期的大圣专攻吴让之风格,对此篆法得心应手。

这回呈现出来的效果保持着大圣老师一如既往的水准,整体布局强调疏密对比,字距宽绰,行距紧凑,虚实相生,恰到好处的破边犹如画龙点睛,做到了规矩中见巧变。

后面这三方是牧心印社新生代篆刻老师精心创作,属于年轻一辈的作品。

八斗老师可以说是我们牧心印社的才子,极具才情,现在已经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篆刻名家洪四海先生,善汉印、玉印、铁线篆等

这次参与“增城八景”的存在,八斗刻的是“增江画廊”这一方。印风是他最拿手的工稳风。

从印面来看,这方印是汉玉印的风格,结体方正典雅,清逸洁净,少露锋芒,形成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的韵味

这方极致工稳的铁线篆作品是文学老师的“栖云丝苗”

其笔画如铁丝般纤细匀净,起止藏锋,中段劲挺,无明显粗细变化,圆润流畅中暗藏筋骨。

布局上遵循了铁线篆追求对称均衡,字间留白疏朗的章法,兼具装饰性与书卷气。

观其印面,刀痕隐而不露,线条光洁如碾磨而成,尽显 “净、劲、静” 之美,形成既恪守古法又具个性的雅正之风

最后一方“挂绿凤鸣”是炳平老师创作。

炳平老师的主攻方向是齐派单刀和黄牧甫风格。

因此这方“挂绿凤鸣”炳平老师选择了齐派风格创作。

炳平采用单刀直入,以侧锋冲刻为主,一刀完成一笔,不做过多修饰,线条一面光洁一面毛燥,极具金石味。

整体线条刚健挺拔,粗细变化自然,炳平老师可以说是深谙齐派单刀的真谛。

这组“增城八景”的套印,每一方印,都是牧心印社对增城这片热土的深情凝望与艺术解读,将壮丽山河与人文底蕴,永恒定格于方寸石间。

这也是继“羊城八景”之后,再次以篆刻艺术深度参与城市文化叙事,用中国传统金石篆刻这一独特艺术形式,为增城的新地标赋予了全新的、可触摸、可流传的文化印记,展现了牧心印社深厚的创作底蕴与不懈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