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子的一首小诗,真切动人,余音绕梁,不愧为送别诗中的佳作
发布时间:2025-07-30 14:32 浏览量:1
送别诗是近体诗中绕不开的缱绻题材。文人墨客将万千离绪凝于笔端,于字句间反复推敲,以独树一帜的笔法叩击人心。
那些流传千古的篇章,总以精微细节搅动心绪 —— 让刻骨的别情从心头漫溢开来,穿越千年尘烟,依旧能引发深切共鸣。
王维笔下 “劝君更尽一杯酒”,那樽盏的余温里,盛着说不尽的不舍与殷殷期待;
李白眸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那渐远的帆影间,浮沉着化不开的怅惘与绵长思念。
挥手的刹那足以凝固成永恒,千里江流仿佛能裁断翻涌的愁思。
更有折柳的脆响、残月的清辉,在某一瞬忽然化作泪光里飘摇的苍凉图景,让所有未说出口的惦念,都浸在了这朦胧的诗意之中。
下面唐代才子张谓的这首送别诗,用语平淡,却诗味极浓,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为送别诗中的佳作。
《送裴侍御归上都》
张谓〔唐代〕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这首诗的大意是:
奔走在楚国的土地上,历尽辛苦。此去长安,风烟已静,军鼓将不再响起。
小船缓缓移向洞庭岸,行人离开了武陵溪。
江面上空的月亮一直伴随在你的身边,烂漫的山花正趋附着你哒哒的马蹄声。
可游子的思归之心,却早已越过千山万水,飞向了长安。
张谓, 字正言,河内人,唐朝诗人,排行十四,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
此诗创作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安史之乱平定后,当时裴侍御来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属古楚地)公干,事毕将要返回上都(泛指京城,这里指长安)。
张谓便以此诗相赠,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首联点明了友人裴侍御在楚地(潭州)的辛劳行役,以及秦城(长安)已经平息战乱、结束战事的背景。这为全诗奠定了天下太平、友人归京的喜悦基调。
颔联具体描述了裴侍御归京的路线,水路经洞庭湖,陆路出武陵溪。这两个地名都是历代文人向往的地方,风景秀丽,也暗示了友人归途的顺畅与愉快。
颈联是后人传诵的名句,其精妙之处在于前后照应、对仗工稳、炼字独特以及逆向思维。
江月随人影,表现了洞庭湖水的流动与月影的相伴;
山花趁马蹄,则描绘了武陵溪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仿佛追逐马蹄的生动景象。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景物充满了生命力,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美好祝愿。
尾联将送行化实为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
离魂与别梦,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归京的不舍,又暗示了友人归心似箭、早已飞向长安的心情。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含蓄。
全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京的喜悦与祝福,又流露出对京城的眷恋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