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巴躲刘备,躲了十三年,三招填国库,冷面到黄泉

发布时间:2025-07-28 19:50  浏览量:1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卧龙凤雏智绝天下,可有个奇才,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却偏偏像躲瘟神一样躲了刘备整整十三年!他逃到越南改名换姓,钻进深山差点被杀,兜兜转转半个中国,最后竟被堵在益州跑不掉。这位史上最倔的“打工人”刘巴,到底为啥如此嫌弃“刘皇叔”?他仅用三招就让蜀国空空的国库堆满金银,可直到死,都没给刘备一个好脸色。这出君臣“孽缘”,比演义还精彩。

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烝阳人,标准的世家子弟,祖父、父亲都是太守级别的官员。他年少成名,才学出众,可这份才名,偏偏和“讨厌刘备”绑在了一起。十八岁在荆州当个小官时,刘备正好投奔刘表。刘备想请刘巴教导自己外甥周不疑,刘巴一听是刘备介绍的,立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拼命推辞,说自己才疏学浅,担不起这重任。表面看是谦虚,不久刘备就明白了,这小伙子是真不待见自己。

命运的齿轮开始疯狂转动。赤壁之战前,曹操南下,把刘备打得满地找牙。荆州有点头脸的士族,都跟着刘备这艘看似要沉的船跑了,唯独刘巴,掉头就往北冲,直奔曹操大营而去——宁可背上“汉奸”嫌疑,也绝不跟刘备混!曹操对这天上掉下来的大才子又惊又喜,立马封官。后来曹操想派他去招降长沙、零陵等地,这可是重任。刘巴却把脸一板:“我不去!”曹操懵了,问为啥?刘巴没好气:“刘备在荆州,我不要去!”曹操哈哈大笑,拍胸脯保证:“怕啥!真遇到刘备,我派大军护着你!”刘巴这才勉强上路。

谁料,刘巴的“衰神”体质再次爆发。赤壁一把火,烧得曹操狼狈北逃。诸葛亮趁势让刘备去夺长沙、零陵。刘备拿下零陵,听说刘巴也在,乐坏了——这傻白甜还以为上次刘巴没跟来,是被曹操抓走的呢!他兴冲冲想找刘巴叙旧,结果扑了个空:刘巴早脚底抹油,一口气跑到了交趾(今越南北部)! 刘备再迟钝,也终于咂摸出味儿了:人家是真烦我啊!想当年请诸葛亮,三顾茅庐也没见人跑出国境啊!刘备心里那个堵,面子碎了一地。

他哪里知道,刘巴的“嫌弃”是骨子里的。躲到交趾还不够,刘巴怕刘备顺着线索找来,连祖宗给的姓都不要了,改姓张!老天爷仿佛存心戏弄他。他在交趾太守士燮手下做事,两人不对付,刘巴只得离开。走到牂牁道(今云南一带),被当地益州郡守抓了——估计是报假名露了馅,差点被当成细作砍了脑袋!幸亏那郡守的主簿有点眼力见儿,觉得此人气度不凡,没杀他,反而把他送给了真正的益州牧——刘璋。

熟悉三国的人看到这儿,怕是要拍大腿:完了!刘璋正被张松忽悠得晕头转向,打算请刘备入川对付曹操呢!刘璋见到名士刘巴,如获至宝,赶紧问计。刘巴就一句话:“千万别让刘备进来!” 可惜刘璋耳朵软,没听。结果?益州果然姓了刘,不过换成了刘备。 刘巴想跑?门儿都没有!刘备这回铁了心,堵死所有退路。诸葛亮亲自写信劝(逼)降:“子初啊,认命吧!你躲不掉的!天命如此,刘备就是你的真命天子! 赶紧出来干活!”刘巴回信还嘴硬:“我是替刘璋办事的,没办好,你该放我回家才对!扯什么天命!”可胳膊拧不过大腿,诸葛亮软磨硬泡,刘巴终于“认命”,成了刘备的打工仔。不过,“你可以得到我的人,得不到我的心”,讨厌刘备?照旧!

这份“嫌弃”甚至波及了刘备的兄弟。张飞,那位粗中有细的猛将,不知哪根筋搭错,听说有个讨厌大哥的奇人,还跟自己改的假姓一样姓张,居然乐颠颠地跑到刘巴家,非要跟他同榻而眠!大概想体验一把大哥和孔明“抵足而眠”的知己情?刘巴内心怕是万马奔腾:上班给刘备干活,下班还得陪他兄弟睡觉?行,你睡你的,我当哑巴总行吧?张飞在他家赖了一整天,东拉西扯,刘巴硬是一个字没吐。张飞这才后知后觉:人家不是害羞,是压根不欢迎我!气得哇哇大叫。诸葛亮赶紧来灭火,刘巴眼皮一翻:“我干嘛要理他?”这事儿闹得连东吴都知道了,张昭吐槽刘巴不上道,孙权倒挺理解:“高人嘛,都这样!”(写史的裴松之把这八卦都记下了,真够闲的!)

然而,刘巴的才华,硬得让所有人闭嘴。刘备拿下益州,高兴没两天就傻眼了:国库穷得能跑马! 打仗要钱,养兵要钱,称帝更要钱!刘备愁得头发都要白了。这时,一直冷着脸的刘巴站了出来,轻飘飘甩出三个锦囊妙计:“第一,赶紧铸‘值百钱’的大铜板流通;第二,官府出手,把全国物价给我统一管住咯;第三,盐铁这些赚钱的买卖,收归官营!” 真不是吹牛,就这三板斧下去,几个月功夫,蜀汉空空如也的国库,竟然堆满了金银铜钱! 这经济手段,放整个三国都找不出第二个。诸葛亮都服气,自叹不如。

可刘巴这人,本事大,脾气更怪。活儿不塞到他手里,他绝不出头。想想也明白,被逼着打工,谁乐意积极表现?蜀汉建国,那些最重要的活儿——起草登基诏书、制定国号年号“章武”,都是刘巴闷头干的(幸亏他没公报私仇,把国号写成“输国”)。但他似乎打定主意要当个“隐形人”,极力避免在史书上留下痕迹(刘备:给我打工很丢人吗?!),所以关于他的记载少得可怜。

章武二年,年仅三十九岁的刘巴病逝。掐指一算,他花了生命中宝贵的十三年光阴拼命躲刘备,真正给刘备干活,也就最后那八年。死了,总该清静了吧?谁能想到,仅仅一年之后,刘备也跟着病死了!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是冤家不聚头。刘巴上穷碧落下黄泉,估计都没躲开这位“命中克星”。

刘巴的一生,充满了黑色幽默般的宿命感。他厌恶刘备,厌恶得惊天动地,不惜亡命天涯,却最终被命运的巨手牢牢按在了刘备的阵营里,贡献出扭转乾坤的才智。他的“值百钱”、平准物价、官营专卖,堪称蜀汉政权的救命稻草,短短数月就解决了开国财政危机,这份经济奇才,诸葛亮也望尘莫及。然而,他至死都保持着那份冷傲与疏离,像一块捂不热的石头

这奇特的君臣关系,没有三顾茅庐的佳话,没有推心置腹的信任,只有强扭的瓜和不得不发的光。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乱世中个体意志与宏大历史进程的激烈碰撞。刘巴的“躲”与“才”,刘备的“求”与“用”,看似荒诞,却阴差阳错地共同书写了蜀汉开国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页。 当我们在史书角落读到这个冷面奇才的故事,除了哑然失笑,是否也该思考:那些不合时宜的倔强灵魂,他们的光芒,是否也曾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照亮过历史的某个角落?而刘备强扭的这颗“瓜”,甜了蜀汉,又苦了谁的心?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