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明了地梳理滚石唱片的结构图

发布时间:2025-07-29 03:03  浏览量:1

抛开百代、宝丽金、索尼、华纳这些国际唱片公司不同时代的寡头,在华语乐坛,能执牛耳的唱片公司,必须是也只能是当年的滚石唱片。

作为亚洲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滚石起于1980,兴于1990,没落于2000。

2010以后?谁care呢,反正笔者很少再听这个时间及以后的歌曲。

如何简单明了地梳理这位“黄色巨人”的结构图,笔者是这样理解的。

一、不可或缺两兄弟

或许“大中小”很重要,或许陈潘周齐很重要,但谁都不及“二毛”“三毛”重要,作为其利断金的两兄弟,段钟沂、段钟潭从上世纪70年代创办《滚石》杂志至今,半个多世纪,二人从未红脸过。

“二毛”是董事长,“三毛”是总经理,虽然“三毛”是人见人爱的“老段”,也代表段氏兄弟获得过金曲奖特别贡献奖,但不嫉妒、不干预的“二毛”其实也同样有一种精神的力量。

再也没有哪家公司能像滚石那样充满人文主义色彩了,罗大佑、李宗盛、小虫可以走,林忆莲、齐豫、梁静茹、伍佰、任贤齐等也可以在滚石危难时离开,电信业也把唱片业“虐”得体无完肤,但只要“二毛”“三毛”在,滚石永远都可以像“倔强的小强”那样有尊严地活着。

二、无与伦比“大中小”

曾与滚石有良好合作关系的音乐人有很多,从“台湾第一制作人”李寿全开始,到郑华娟、马兆骏、BOBBY Chen、沈光远、黄韵玲、张培仁、鲍比达、王治平、黄建昌、陈进兴等,每一位都在滚石留下了光和热。

但最让滚石引以为傲的,还得是“大中小”三位音乐教父。

罗大佑用《之乎者也》让滚石一炮成名,也带着张艾嘉为滚石在圈子立足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滚石在香港市场的做大做强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宗盛让“人文滚石”变成了“半人文半商业”的滚石,也为滚石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华语唱片的NO.1建立了最大功勋,从陈淑桦到离开前推出“四大三小”中的梁静茹,从“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的赵传到一度成为“亚洲第一天团”的五月天,曾是滚石“三号首长”的李宗盛确实是滚石帝国最强的推手。

小虫虽然是三位中最晚加盟滚石的,但也是最后离开的,有着点石成金魔力的他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当年曾击败蔡琴的李丽芬在他的帮助下成了蜚声乐坛的“李三首”,“港乐弃子”杜德伟因为他成为“亚洲舞王”,年年在辞退名单中的任贤齐更是因为他成为“世纪末的最后一位天王”,他一认真,陈淑桦就成了金曲奖历史上第一位两夺歌后的传奇。

三、风姿卓绝众天后

滚石没有飞碟一般的“天后宫”,也没有上华一样的“天后宫”,因为滚石的天后众多,一座“后宫”容纳不下,滚石也是港台众唱片公司中唯一一个不存在天后断档的唱片公司。

滚石最早的红歌星,应该是演而优则唱的“小妹”张艾嘉,奈何张美人在歌坛始终是玩儿票性质,此处按下不表。

滚石唱片的开埠,以吴楚楚、潘越云和李丽芬的《三人展》为标志,而没有经过民歌比赛就直接签约滚石的潘越云则成了滚石第一位签约歌手和初代“一姐”。

此后,齐豫从金声唱片转投滚石,她与潘越云成为姐妹淘,也在1985年发行了台湾第一张CD专辑——《回声》。只是,齐豫虽然名气大,但游侠性格的她并不能成为滚石的“摇钱树”。

1986年,新加坡百代唱片台湾发行权由四海变成滚石,头年获得金钟奖歌后的百代当家歌手陈淑桦得以与滚石合作,她也与滚石的众多音乐人有了化学反应。

1989年,约满百代的陈淑桦婉拒刘文正飞鹰唱片发出的邀请选择直接签约滚石,这一年也见证了滚石“一姐”的更替,淑桦姐代替阿潘姐坐上了“后座”,也贡献了台湾唱片工业史上的第一张破百万销量专辑并开创了台湾乐坛的都会情歌时代。

按照长红度、知名度和荣誉指标,陈淑桦都无愧邓丽君之后最好的女歌手,也成为“天后中的天后”。

只是,佛系的性格和多病的体质,影响了陈淑桦在她的都会情歌时代绽放更瞩目的光辉。

虽然陈淑桦在1998年才淡出歌坛,虽然她淡出之前都是滚石雷打不动的“一姐”,甚至让绝望的前“一姐”潘越云不惜转投对手飞碟,但1993年以后的滚石其实也涌现出了众多“一姐”二代目。

短暂过档的超级天后黄莺莺和“末代金钟奖歌后”曾庆瑜只是过客;隐忍的万芳、低调的许景淳、渐衰的娃娃、暂红的李丽芬、“只是”偶像派的苏慧伦、后起的刘若英,注定接不住“一姐”的旗帜;更不论赵咏华、李度、李明依、李之勤、黄嘉千以及后时代的李心洁、顺子、陈绮贞、杨乃文等。

最有希望成为第三代“一姐”的其实有三人,第一位就是真正在滚石迎来歌手生涯再一次辉煌的Sandy林忆莲,她也是更多人认可的第三代“一姐”;第二位是“疗伤歌后”辛晓琪,她在此六年三度入围金曲奖歌后提名却缘锵一中;第三位是后来成为“莫后”的莫文蔚,她是李宗盛在离开滚石前着力培养的天后接班人,却在张惠妹、李玟与许茹芸交替“唱戏”的时代落后一头,直到转投索尼才后冠加冕。

其实还有一位在短期内有着惊人爆发力的“平民天后”徐怀钰,只是她爆红的快、陨落得也快,成为歌迷在回顾滚石发展史时的一声叹息。

千禧年后,随着国际唱片业巨头的入侵、实体唱片业的没落和因债务危机滚石航母的“阉割”,众多功勋歌手与音乐人纷纷离开,大马姑娘梁静茹与华纳、索尼、百代等国际巨头重金培养的萧亚轩、孙燕姿、蔡依林成为新音乐时代台湾乐坛“四大三小天后”中的“四大”之一,也坐实自己滚石唱片第四代“一姐”的身份。

四、一超多强众天王

与滚石女歌手阵营用四代“一姐”来划分所不同的是,滚石唱片的男歌手呈现“一超多强”发展趋势。

这个“一超”,指的自然是从1986年加入滚石之后就效力至今的“常青树”周华健,从滚石制作助理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成为“台湾四大天王”,到后来的金曲奖歌王,再到后来的“天王杀手”,最后成了滚石唱片的象征,一定程度上,周华健比陈淑桦更能代表滚石唱片。

其余的“多强”,其强度级别至少也是天王级。

第一位自然应该是滚石的第一位金曲歌王赵传了,他比周华健出道晚,但红得速度更快,一度与陈淑桦并列一哥一姐。

第二位当属跟周华健一样以制作助理身份加入滚石的张信哲,如果不是恰逢服兵役,或许阿哲会红得更早,奈何刚刚成为“情歌王子”的阿哲在大红之后就去了百代唱片,成了金曲歌王和“亚洲情歌王子”。

第三位得说杜德伟,1990年,向前辈钟镇涛学习的ALEX将国语唱片合约签到了滚石,音乐有些先锋的他遇到了欣赏他的伯乐——小虫,也在这里成就了自己天王的逆袭之路。

第四位是以本名吴俊霖出道的伍佰,说伍佰是歌手,那是忽略了他大师级别的创作能力;说他是创作才子,那是忽略了他“LIVE之父”的名头。总之,从真言社到魔岩唱片,伍佰先生都是当家歌手和灵魂人物,也是阿岳、顺子、陈老师的伯乐。

第五位是歌迷心中永远的“小齐哥”任贤齐,出道比张信哲晚一年的任贤齐,能红是意外也是必然,因为他是被动地随着新格唱片被收购而转入滚石,但也是自己靠着不放弃的精神得到了小虫老师的力挺,从而成为90年代末期华语乐坛最火的歌手,没有之一。

亚天王级别的歌手,还有张洪量与黄品源;至于短暂加盟的“哥哥”张国荣,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但“哥哥”永远只是港乐的绝代芳华。

这一段文字,能帮助您把滚石的脉络图罗列清楚吗,欢迎评论区给出宝贵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