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爱到使命:一位文科生的科学外交人生
发布时间:2025-07-26 20:47 浏览量:1
办厂易平台作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赋能者,始终以链接全球资源、助力企业高效发展为己任,而这一追求,正与法中高级人才交流协会会长邵晖女士深耕国际人才与科技合作的实践深度契合。
当致力于打通企业办厂全链条的办厂易,遇上在中外资源对接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邵晖会长,一场关于全球人才引育、跨域项目合作的深度联动就此展开——这不仅是资源的双向奔赴,更是为企业搭建更高维度发展桥梁的全新起点。
本期,和办厂易一同走进邵晖女士的非凡故事,探寻这位深耕在科学外交领域的传奇人物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中,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跨界之路。而她与办厂易的故事,又将如何为更多企业的成长注入力量。
邵晖,法中高级人才交流协会会长,欧中高企协巴黎分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法国校友会副会长,江苏海联会常务理事。
一、折翼的科学梦:当理想遭遇现实的围墙
我的血脉中奔涌着科学的基因。父母都是文革前物理系的高材生,家中书架上摆满了《物理》《数学》教材。
1978 年,我以 97 分(满分 100)南京市数学第一、语数总分第三的成绩考入南京外国语学校小学四年级。
高中课堂上,常见数学张老师手中的粉笔停在半空,额头沁汗,眉头紧锁, 同学们便会呼喊“邵晖,你上去推!”我走上讲台,流畅推出解题步骤,目光扫过老师的备 课笔记,——那上面,竟只有孤零零的题目。
宿舍里,我是公认的“解题机器”。理科题目对我而言就像呼吸般自然,不需要刻 意准备,随手拈来。那时的我,幻想未来将走上科研之路,探索科学的奥秘。
然而,高二文理分科时,父亲却坚决反对我选理科:"南外是文科强校,你理科再强也拼不过其他学校的尖子生。文科数学 120 分能拉开分……"在高考至上的现实中, 我的科学梦想戛然而止。
1986 年高考,数学考试开始前有几分钟只能阅卷、不能动笔的时间。我正翻看试 卷最后一页时,听见一声“开始写”,我便干脆从后往前答题。两位监考老师低声议 论:“那个孩子居然从后往前做题!”试题通常是从易到难,我从后往前答题的做法,让两位老师惊愕不已。
那年,我以总分 532 分(满分 640)考入南京大学,超出录取线 32 分。亲朋好友纷至沓来,庆祝我“考上名校”,而我却悄然走入父母书房,凝望那一排泛黄的物理教材——那是我未曾启程的梦想,早早搁浅在现实的岸边。
二、巴黎求学:理想的重启与跨界的勇气
1990 年,我从南京大学法语专业毕业,赴法深造。抵达巴黎后,我并未选择延续法语专业,而是勇敢转向了计算机与语言学这一交叉学科,从本科三年级重新起步。 这不仅是一次学术转型,更是对理想的再次追寻。
命运在圣诞夜悄然降临。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师兄贾小平家的聚会上,我遇见了正在法国做博士后的南大气象系才子李肇新。这个腼腆的河南小伙,为了靠近我,把家搬到我打工的律所附近,常以“昨晚请客剩了些饺子”为借口邀我共餐,其实哪有什么客人,那些热腾腾的饭菜,都是他为我精心准备的。
肇新 15 岁考入南大,19 岁本科毕业,26 岁即成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最年轻的终身研究员。这个坐公交永远站着( "省得让座麻烦")、夜间遇见女性会主动绕道(怕吓着人家)、能用中英法三语进行同声传译的文理全才学霸,用他惊人的才华与纯粹的善良征服了我。在他的鼓励与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计算机与语言学本科与硕士学位。 然而,我清醒地意识到:缺乏系统的数学基础,终究难以在科研领域深入攀登。
三、对科学的追求让文科生成为中外科技交流使者
婚后数年,我曾在会计行业辗转,在数字与报表的世界中穿行。随着两个孩子先 后出生,我毅然暂停职业生涯,化身为一位中法之间的“候鸟母亲 ”,每年往返于欧 亚大陆之间,陪伴孩子成长,为他们营造自然习得双语的语言环境。
肇新经常带我出入法国的科学圈。1994 年我们的婚礼邀请了 60 位宾客,中法各半。 在那 30 位法国来宾中,有 3 位如今已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其中包括肇新的导师埃尔 韦 ·勒 ·特鲁(Hervé Le Treut)——他于 2005 年,年仅 49 岁,成为法国气候科学领 域的首位科学院院士。三十年前,我们曾在法国科学院院士盖伊 ·拉瓦尔(Guy Laval) 家中,与一位日本学者共进晚餐——他正是日后荣获 202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这些偶然的相遇,如种子般悄然埋藏心中,日后在不经意间悄然发芽。
对科学的好奇与对科学家的敬意,最终成为我重返科研世界的钥匙。2017 年,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夏兵主任的建议下,我与几位法国科学家朋友在巴黎共同创办 了“法中高级人才交流协会 ”(),致 力于搭建中法之间的科技与文化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一流科研人才的国际合作。
在埃尔韦 ·勒 ·特鲁、协会名誉会长伊冯 ·勒 ·马霍(Yvon Le Maho)、以及法国科学院时任副院长奥利维耶 ·皮罗诺(Olivier Pironneau)等多位院士的引荐下,我迅速结识了数十位法国科学院院士,并频繁陪同他们赴华访问,积极促成与中国政府 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几年来,我参与组织的中法科技交流活动已遍布全国,合作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 学、东南大学等百余家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详见附件 1:我组织西方顶尖科学家访问交流过的中国大学与科研机构)
我曾数十次受邀出席在法兰西学会穹顶大厅举行的隆重典礼,与身着绣有橄榄枝院士礼服的法国院士们举杯言欢;也曾应邀前往耶路撒冷,出席沃尔夫奖颁奖典礼, 亲历国际科学荣誉的高光时刻。诺贝尔奖得主或院士们来到巴黎,常以与我共进晚餐 作为此行的第一站。我亦多次与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沃尔夫奖主席同席会议,共 享三餐,畅游山水。
这样的际遇,连许多大学教授或资深研究员也难以企及。而我,一名文科出身的女性,却将它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一切,并非偶然的幸运,而是长期信任的积累,是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更源于我对科学的真挚热爱。我虽非科学家,却活成了一位“科学外交家 ”。
如今,我在中法科技交流中扮演着关键纽带的角色。去年,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率领代表团访问法国,我们法中高级人才交流协会发出四十余份正式邀请函,并促成了十位法国院士与浙江省科技厅佟桂莉书记团队的“院士-专家”座谈会。
四、法国院士与中国科研团队的典范合作
在我曾引荐至中国的众多法国科学院院士与诺贝尔奖得主中,埃里克·韦斯托夫(EricWesthof)院士无疑堪称中法科研合作的典范。
韦斯托夫院士是我们法中高级人才交流协会(AEFC)的会员,同时也是法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法国古藤贝尔联盟主席(该联盟汇聚了阿尔萨斯地区的顶尖科学家,其三位副主席均为诺贝尔奖得主)。他还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成员,曾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副校长及国际RNA学会会长。
作为RNA结构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韦斯托夫于2010年发起并持续主导“RNA-Puzzles”国际合作项目,确立了RNA三维结构预测领域的国际评测标准。他在全球RNA研究者中排名第5 ,在法国和中国均为第一。
韦斯托夫院士已发表科研论文485篇,其中34篇发表于《Nature》《Science》等 顶级期刊,总引用超过33,000次,H指数高达98。他是著名国际期刊《RNA》(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出版)和《核酸研究》(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执行编辑。
即使疫情阻隔了物理距离,也未能阻断思想的交流。疫情期间,他远程帮助西南大学团队完成两篇高质量论文,其中“千蚕基因图谱”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并成功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这些研究成果为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争取到了数千万元的经费支持。
韦斯托夫院士在国际学界素以开放、慷慨与合作精神著称。我曾好奇地问他:“这篇文章几乎都是您写的,为什么第一作者却是那个只做了图和计算的学生?”他笑着回答:“大家都知道这项工作是我主导的,这也是为什么各国会请我去做报告。我这个年纪,早已不再需要争什么第一作者了。年轻人更需要机会和历练,我帮他们一把是应该的。反正这世上总有人运气好,有人运气差,遇上我,就算他们运气好吧。”这几句话,道出了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学术胸怀。
韦斯托夫院士在温州面向全球招募博士后研究员,见附件三 博士后全球招聘信息 (推荐有奖).docx
邵晖女士以跨界的勇气与对科学的赤诚,搭建起中法科技与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让无数顶尖智慧在跨国界的碰撞中绽放光芒。而我们办厂易,正是植根于这座桥梁之上的同行者——依托邵晖女士多年积累的国际高端资源与深厚合作网络,我们得以更精准地链接中法产业优势,为企业对接前沿科技、引入顶尖人才、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切实助力。
在全球化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邵晖会长以文科生的身份跨界成为中法科学交流的桥梁,用热爱与行动诠释了“科学无界,使命同行”的真谛。从组织顶尖科学家访华到促成中法科研深度合作,她不仅打破了学科与文化的壁垒,更让世界看见了中国科研的蓬勃潜力。
未来,我们也将继续紧跟邵晖女士的步伐,在中法乃至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让合作的种子生根发芽,让创新的果实惠及更多同行者。
阿尔赛纳·温格(Arsène Wenger),法国足球教练,现为国际足球联合会全球足球发展主管。温格自1996年10月起开始执教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俱乐部阿森纳,是俱乐部史上任期最长、执教成绩最好的教练,同时亦是英超史上执教时间最长的英超教练。其执教阿森纳于2003-04赛季创造之全季不败成绩成为壮举(26胜12和),至今仍没有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球队能够打破这个纪录。温格于2017-18赛季完结后离任阿森纳教练一职,结束22年执教阿森纳的生涯。
附件三 博士后全球招聘信息 (推荐有奖).docx
韦斯托夫院士目前面向全球招募博士后研究员,加入其在中国科学院温州研究院的科研团队:
研究方向:
RNA三维结构预测
生物信息学
结构生物学
工作地点:中国科学院温州研究院
聘期:不少于两年
年薪:人民币24万 – 60万元(具体根据个人背景面议)
推荐奖励回馈:
一旦被推荐人成功入选,您将受邀参加由韦斯托夫院士在西班牙主持的国际生物信息学会议,亲临国际前沿科研现场;
我将邀请您与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得主等国际顶尖科学家共进晚餐,深入对话,体验真正的高端学术交流;
我将为您所在单位牵线推荐法国科学院院士,促成实质性国际科研合作。
岗位优势:
与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加拿大、以色列等国顶尖科研团队深度合作;
在韦斯托夫院士指导下,即使写作能力一般,也有机会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顶级期刊论文;
项目国际影响力广泛,科研成果高度可见;
完成聘期后,可选择留在温州,或继续赴全球一流科研机构发展。
应聘要求:
拥有结构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相关博士学位;
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能与RNA相关研究背景;
拥有强烈的科研热情与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
联系人:邵 晖
法中高级人才交流协会会长
欧中高企协巴黎分会副会长
南京大学法国校友会副会长
江苏海联会常务理事
联系渠道:
微信视频号:#与诺奖得主面对面NobelPrizeWinn(私信)
官方报道:
2023重庆城市形象推介暨城市影像展巴黎举行
法国院士代表团成功访华 共谱中法科技人才交流新篇章
责编|九紫智媒
办厂易,让产业落地更简单!